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1、“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
2、☞一条腿的裤子 ———— 成了裙;成了群;成人群;成人裙;成裙了;成群了
3、(示例):我也只得~,不懂什么。◎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4、“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成语。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扩展资料:反义词:一知半解、浅尝辄止
5、示例:你刨根问底,是啥意思?你既不是治安组长,又不是民兵队长!
6、[成语解释]指追溯事物发生的根源。同“追本溯源”。
7、寻根究底是汉语成语,读音是xúngēnjiūdǐ,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8、“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问题追根究底。(打破砂锅问到底是成语还是歇后语)。
9、原文:“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10、“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11、(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2、(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3、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14、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15、(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
16、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17、“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
18、☞四金刚拖鼻涕 ———— 越大越不成人;越大越勿像人
19、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20、译文:寻找灵巧尚且得不到,笨拙又从哪里来呢,狂热的人将沙盆打破一问,突然顿悟,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这些都是多余和重复的事,毕竟灵巧的人有很多,笨拙的人是少数啊。
21、释义:宋黄庭坚《拙轩颂》:寻找灵巧尚且得不到,笨拙又从哪里来呢?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本想卖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给蛇画足,更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灵巧是有剩余的,而笨拙却不充足。
22、☞金刚汰鼻涕 ———— 越大越勿成人;越大越不像人;越大越不成人;越大越勿人;越大越像人
23、☞金刚拖鼻涕 ———— 越大越勿像人;越大越勿成人;越大越不成人
24、示例: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25、(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26、[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追寻根源
27、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
28、(造句举例):我们必须绞脑筋,打破砂锅问到底。★陶行知《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
29、“打破沙锅问到底”常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一定要把事情弄清。语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拙轩颂》: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译文是狂热的人将沙盆打破一问,突然顿悟,弄巧成拙,为蛇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