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56句集锦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56句集锦

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1、0中考必备│100个高频易错的成语(下)。

2、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3、(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4、"文质彬彬"可以从写作、艺术、审美的内容和形式、内在美与外在美、质朴与文饰等各个方面来力。

5、(言必有中)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出处)《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中的成语100个)。

6、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7、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8、(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9、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10、(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1、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2、  出处:《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13、(出自):《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14、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出处:出自《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16、出处:《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7、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8、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9、(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四体: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通常指稻、黍、稷、麦、菽。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脱离劳动人民。(出处)《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20、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1、《太易斋》——段鉴罡老师的书斋,主要关注国学、养生,拓展私塾式的国学培训,研讨个体化的养生保健。

22、教育部最新通知:9月1号,中小学生将面临大变革!

23、  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4、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的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5、解释: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局势败坏无法逆转。

26、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27、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8、出处:《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9、(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30、(有教无类)类:类别。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出处)《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31、(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32、(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3、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34、(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35、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6、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37、(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38、解释:左衽:衣襟向左掩。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39、  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实用的生活知识。

40、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

41、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42、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43、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44、(出自):《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5、(出自):《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46、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47、(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48、(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49、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50、和为贵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

51、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52、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53、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的经验,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54、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5、(出自):《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