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1、 姐弟俩,姐姐背着弟弟,还有阿黄,你可曾这样背过?
2、蜀州东亭,盛放官梅,尔乃勃发诗兴,就像当年咏梅扬州的何逊。此时,面对雪景,自然遥遥相思,何况赶上送别客人,恰逢腊梅迎春,不由想起故人。
3、余老骨子里是热爱祖国的,他最自豪的是“中国人”的称号,庆幸能用中文写作。
4、对于余光中来说,他最得意的作品还没有出现,所以他还要继续笔耕不辍。
5、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6、黄岛路17号,也叫平康五里,解放前是当时“上档次”的妓院,后来被取缔,改造成民居。
7、乡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内在情感。但是,诗人却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把思乡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形象可感的意象。由于对母亲的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使用邮票来传递情感。
8、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9、该诗写于1972年。余光中的祖籍是福建永春,他于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当时由于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时间的隔绝,致使余光中多年没有回过大陆。
10、捧着爹娘的慈祥,看一眼再看看,挥手爹娘的视线,爹娘不回头视线挥不断,彩铃声声唱,一声声远方的召唤,乡风阵阵起,一阵阵爹娘的祈愿,下一跪,磕一头,行走盼回还,天涯盼团圆,人在孝义间,乡愁催肝胆。
11、2000年,余光中第一次回到出生地,南京;
12、(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13、出处: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4、乡愁是天空那绵延不绝的雨滴,如缕如丝,剪不断,理还乱。
15、诗的前三句思念的都是女性,到最后一句想到祖国大陆这样“大母亲”,于是意境和思路便豁然开朗,就有了“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一句。
16、余光中说:“为写这首诗此前已积累了20年,
17、 谁家的新媳妇?可曾记得嫁娶之时,看新媳妇的热闹,和羞涩的新媳妇?
18、从晚会所选择的朗诵诗目来看,主要突显的还是余光中的怀乡诗(包括怀古诗),比如《乡愁》、《乡愁四韵》、《寻李白》等,但也有一首不一样的诗《控诉一支烟囱》——
19、一首小诗立了大功,但也好像一张巨大的名片,有时会遮住他本人的面孔。
20、这乡愁之情年年有增无减,哦,主啊,请帮帮我吧。
21、诗歌在艺术上呈现出结构上的整饬美和韵律上的音乐美。
2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3、20岁时,擅长写诗的余光中发表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诗集。
24、82岁的余光中站在下榻酒店的窗前,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弯曲而开阔的深圳河与河套。32年前,他从深圳河的那头,从香港的落马洲望过来,写下了“深圳河那边的郁郁垒垒”这样的诗句。今天,他从深圳河的这头望过去,他问站在身边的香港作家联会副监事长黄维教授,香港那边是八仙岭还是麻雀岭,他很有感触地说,这次回去要写诗。
25、先生走好,可惜在你有生之年台湾还没有回来。现在,乡愁是一个坟墓,你在里头,我们在外面,放心,我们帮你看着台湾回来。
26、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27、当问到他如何看待《乡愁》一诗牢固地将他钉在“乡愁诗人”的形象上,将他符号化,甚至这类诗对他的其他作品形成一种遮蔽时,他觉得这是难免的,很多作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一部作品得到众多读者的喜欢,就会被视为代表作。他并不在意这种现象,只能顺其自然,也不必刻意去打造自己的形象。
28、“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大概裴诗有叹惜不能折梅相赠之意吧。
29、随后,他回乡的步伐越来越紧密,几乎每年一趟。
30、余光中则立即回答说:“怎么样,当众不得,难道要私下做吗?”
31、一扇老门前的石阶已损坏不堪,然而也曾有人倚门伫立凝望。回乡,从“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期盼,到返程时“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眷恋,“故乡”这个词,在时代大迁徙的图上,再一次戳痛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32、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33、席慕蓉是一个以百转千回的爱情诗、写实写意的行走诗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著名诗者。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34、赵照兴奋之余,感觉自己的歌里还缺少一种声音
35、乡愁是一杯茶,这是一个平庸的比喻,但我却很喜欢。
36、不过现在,先生可以回家了,不用再忍受乡愁,不用再在他处想念故乡的雨。
37、 和母亲在一起。那时,母亲很年轻,如今已经两鬓苍白。
38、梦里的往往是内心最深沉的期盼,现实里的失意全然要向梦海里索取,窗外的月光轻柔的点拨我的额头,使我踏月而来,依稀见,依稀见,故乡的牧歌在我耳畔回荡,我推开窗子,金黄的麦田馈赠着我的眼睛,飞鸟也停驻在我的窗前,咿呀咿呀的献歌,从此,哀愁破碎,化作故乡的歌,悠悠地,悠悠地,沉入心田。
39、遗憾的是,余老一辈子都在思乡、念乡、盼乡,直到离世却也没盼来两岸统一……
40、余光中说,这首诗还是一首命题诗,应湖北秭归县在端午举办纪念屈原的活动之约而创作。他把这类创作看做是挑战与应战,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他在一年内发表了7首诗。老人对自己现在仍显密集的创作状态甚是满意,写诗、写文章、翻译仍然三管齐下。
41、余光中的乡愁,是因为海峡的阻隔,是人为造成的愁,有一天,人为的阻隔消失了,海峡不再是障碍,愁绪也许就会随之而去了。余先生的这首诗被誉为现代人说乡愁之最。
42、在意象上,选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生活中常见的物象,赋予其丰富的内涵,使原本不相干的四个物象,在乡愁这一特定情感的维系之下,反复咏叹。
43、小时候,爷爷抱着我,唱着柔柔的歌谣,流萤还会停在矮矮的篱墙上,扑闪扑闪着,夏蝉总要藏在树叶里聒噪,夏夜还会送来清凉的和风,黄狗调皮的咬着我的衣角。过去的游戏是扔沙包,放学后,我们会结群跑到溪河里捉鱼,经常掰别人田里的玉米。时光带走了我们的稚嫩与童趣,给了我们一身的“佛气”。
44、到了1870年代,把思家病当作医疗范畴的兴趣几乎已经不见了。多数人把这种疾病的减少当作一件好事,进步的结果。但是有些人哀叹于失去这种病的根源-即对家乡的感情。当然,思家病这种现象并没有跟着它的去医疗化而消失。
45、此次余光中抵深圳,是应南方都市报、聚橙网与奥一网之邀,来参加“30年·深圳梦典”大型诗乐晚会的。距他写下《乡愁》一诗已近半个世纪,今天要跨越浅浅的海峡已不是一件难事,然而乡愁依然是牵引诗人的一根绳索,时间的魔法改变了的只是诗人沧桑的容颜。
46、《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
47、 牧羊的爷孙俩,还记得蓝蓝的天吗,城市的天空早已污浊,我们已经回不去了。
48、一堵坍圮的墙将所有过往掩盖。对很多人而言,回乡是一次心灵的皈依。曾经住过的房子荒废了,看着自己长大的老街坊不在了,残存在记忆中的老房子是否勾起你儿时的回忆?
49、(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50、当代台湾作家余光中笔下的《乡愁》是这样的:
51、以前,我们望着父母的背影,现在,父母望着我们的背影。我记得那日,母亲搭着别人的车,赶着很远的路来到学校。见面时,一句又一句的询问,都是零碎的闲谈,满是枯燥的唠叨,介绍着谁谁让带的东西,我有些不耐烦,便找了有事的理由想要离开,我看的出母亲眼里的失落。临走时,母亲抱紧了我,爆发出挤压的思念,疼哭起来,母亲的哭刺痛了我的心,内疚就像是海绵,被母亲的泪水浸泡,不知所措的我,不知从何安慰。那一刻,我深切的知道什么是一个失败的儿子!
52、一首《乡愁》让无数内地读者认识了余光中,“乡愁诗人”的符号也遮蔽了余光中。那么,在《乡愁》之外,他是什么模样?
53、82岁的老人,谈起旅行,兴致明显提高了好几度。而在他的散文写作中,游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一年大约四分之一的时间,会用来旅行,最近来内地也算频繁,泰山、武夷山、雁荡山都去爬了。当然,现在让老人感觉有些遗憾的是,不能像年轻时候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开车游历了。
54、倘蒙您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老去之愁,失意之愁,思乡之愁,忆友之愁,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
55、谈起现在汉语的语言问题,他认为现在中文的西化现象比20多年前他写《怎样改进英式中文?——论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时更加厉害。比如“进行”这一外来动词的应用——主客进行了热烈的对谈。为何不直接说成“主客热烈地对谈”呢?干草一般的“进行”,可以取代一切动词,在汉语中变成了一个无所不在的动词。它把动词的力量淡化了,汉语动词的活力、弹性也因此受损。所以,他主张有母语意识的作家,要对这种用法进行抵抗。他把这种现象叫做“西而不化”。
56、因此,余光中在考大学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文系,但因母亲的挽留,同时考取金陵大学与北京大学的他,选择留在了南京。
57、抗战胜利后,余光中先后就读于金陵大学和厦门大学
58、(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59、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活泼、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在恰当的意象组合中完美地运用语词的音韵,使诗歌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节奏,回旋往复,一唱三叹。
60、如果要说起现在深受白领们喜爱的自驾游,余光中可谓真正的前辈了。他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留学时,就开始了租车自驾游的快意生活,而且喜欢独游。独游的第一重好处就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换来莫大的自由。独游最大的考验,还在于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的伴侣。在废话连篇假话不休的世界里,能偶然免于对话的负担,也不见得不是件好事。一个能思想的人应该乐于和自己为伍。在美国长途驾驶的日子,浩荡的景物在窗外变幻,繁富的遐想在心中起伏,如此内外交感,虚实相应,从灰晓一直驰到黄昏,只觉应接不暇,绝少觉得无聊——在美国、在英国、在法国、在西班牙、在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留下他车轮滚动的诗情。有趣的是,在他1985年写的一篇散文《凭一张地图》中,就细致地比较了在这些国家租车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