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保持谦虚的成语(摘抄好句70句)

保持谦虚的成语(摘抄好句70句)

保持谦虚的成语

1、(好为人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2、这五位,为什么成为千万商家眼里的“财神爷”?

3、功成不居: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保持谦虚的成语)。

4、《易经·杂》中有“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的记载,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革故鼎新”这个成语。这是对中华民族除旧布新发展观念的准确概括,它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的又一重要内容,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保持谦虚的成语)。

5、(释义)谦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6、“履霜之戒”出自《周易•坤》“履霜,坚冰至”之语,意思是走在霜上就知道结冰的日子要到了,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提高警惕。

7、(出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8、(释义)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

9、  “诚信”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其内涵就是“诚实守信”。中华民族是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视诚信为做人、立业和处世之本。《周易·乾》中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修辞立诚”这条成语,就是告诫人们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周易》成语中突出表现“诚信”内容的还有两条:一条是由《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一语提取出来的“信及豚鱼”,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讲信用,形容非常讲信用;另一条是由《周易·乾》中的“闲邪存其诚”一语浓缩而成的“闲邪存诚”,意思是防范邪恶,存其真诚。

10、(虚受益,满招损):虚:虚心;受:得到;益:好处;满:自满,骄傲;招:招惹;损:损害。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好处。

11、重点识记:不骄不躁、虚怀若谷、功成不居、戒骄戒躁、自知之明

12、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谦谦君子与卑以自牧。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要以谦卑自守,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13、和风细雨: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14、综上所述,华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华夏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15、成语释义:碍:滞碍。本是佛教用语,指菩萨为人说法,义理通达,言辞流利,后泛指口才好,能辩论。

16、(释义)应、顺:顺应、顺从。天:旧指心目中的上帝。顺应天命,顺从人心。旧时常用以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中国古人认为朝代的更迭、政治的变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应天顺人演变成为封建社会帝王登基时常用的套话。

17、持满戒盈:端盛满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骄傲自满。

18、(谦虚敬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同“谦虚谨慎”。

19、  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20、(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21、“反躬自省”源于《周易•蹇》中“君子以反身修德”一语,指的是自我反省。“改过迁善”源于《周易•益》中“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一语,意思是改正过失,向好的方面转变。

22、(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23、(出处)《周易•乾》:“用见群龙无首,吉。”

24、  《周易》成语中,从不同方面强调这种进取精神的还有“朝乾夕惕”、“持之以恒”、“革故鼎新”等。勤劳是中华民族进取精神中最突出的一个表现。中华民族素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86页)。盘古开天辟地、神农遍尝百草、虞舜勤劳躬耕等古代的神话、传说,就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勤劳,就不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由《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一语而浓缩成的“朝乾夕惕”这条成语,就是强调勤勉谨慎的。

25、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26、“安不忘危”源于《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意思是平安时不要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

27、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研究《周易》成语所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8、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29、源于《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一语的“惩忿窒欲”,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它强调的是克己、忍让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30、进取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作为一种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

31、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32、“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这两条成语由《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发展而来。“藏器待时”是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

33、请在今天所学的几个成语中,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造句吧~看看谁的句子最贴切最有文采!

34、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夸,不自大。形容谦虚谨慎。

35、  “谦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谦》。《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36、(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37、王铁人功成不居,始终保持着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38、“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华夏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华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华夏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39、释义:改过迁善是表示道德品质和作风的用语,意即:有德行的人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仿效,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

40、(释义)上段话实际上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一样能斩断铜铁,后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41、虚怀若谷发音:xūhuáiruògǔ释义: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42、成语历史故事,就是希望能构建这样一个有故事的世界,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你将听到成语背后的精彩故事,了解经典的历史趣事,还可以说出你自己的趣事,由我们记载下来,说不定就成了明天的历史哦。

43、礼贤下士发音:lǐxiánxiàshì释义: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44、综上所述,华夏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在《周易》成语中均有着生动的表现,《周易》成语在传承华夏民族精神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

45、中华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46、(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47、(谦恭虚己):虚己:谦虚,虚心。谦虚恭敬地听取别人的意见。

48、另一条是由《易·乾》中的“闲邪存其诚”一语浓缩而成的“闲邪存诚”,意思是防范邪恶,存其真诚。

49、释义:谦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50、亲爱的伙伴,当你走在一个陌生或熟悉的城市,踏在一片历经风雨的土地上,是不是有穿越时空的冲动,很想去穿越历史去了解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的故事,出现过的人物?

51、(释义)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一个领头的。比喻众人会集,没有领头人,无法统一行动。

52、(出处)《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53、(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54、我先抛砖引玉谈谈自己的看法,希望才华出众的人不要数典忘祖。

55、(释义)数往知来表示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即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

56、释义: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

57、华夏民族一向对团结统一有着深刻的认识,自古就有“和则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篇》)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的思想,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团结,上下齐心合力,力量就会增大,就能无往而不胜。 《周易·系辞上》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之语,这段话后来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好像锋利的刀剑能斩断铜铁;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两条成语均是强调团结的力量。

58、笔者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各平台热卖中!

59、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60、不矜不伐----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61、“谦虚”是华夏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周易》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62、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少恭用着诱哄的口气道:“你我好歹相识一场,你若开口求我,我定然不会拒绝你的请求。

63、释义: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64、“谦虚”是华夏民族大力提倡的美德之《周易》六十四卦中的“谦卦”,便是专门论述人应该具备谦虚美德的,其卦辞“谦:亨,君子有终”,则表明谦道美善可行。《周易》成语中涉及到谦虚美德的主要有“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谦尊而光”、“大而能谦”等。

65、意思为做好了不骄傲,未处理好不要急躁。形容人态度谦逊,工作谨慎踏实。

66、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生存如何发展,也是《周易》必须回答的问题。《周易》涉及生存发展策略的成语特别多,有“自强不息”、“持之以恒”、“朝乾夕惕”、“刚柔相济”、“能屈能伸”、“尺蠖之屈”、“龙蛇之蛰”、“藏器待时”、“待时而动”、“见机而作”、“安不忘危”、“防患未然”等。

67、《周易·乾》中有“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修辞立诚”这条成语,就是告诫人们要注重文化教养,做到立身诚实。

68、作为一部指导人生实践的生活指南,《周易》在如何探索未知方面亦提供了许多智慧。《周易》中,涉及探索未知的成语主要有“触类旁通”、“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极深研几”、“数往知来”、“履霜之戒”等。

69、(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