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作品简介概括
1、该剧的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亚选亲;一条是杰西卡与罗兰佐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2、《哈姆雷特(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年至1602年间的一部悲剧作品。戏剧讲述了叔叔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莎士比亚的作品简介概括)。
3、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凯撒大帝》
4、第二十五章让我们把他当作一盘祭神的供品而切割
5、第十一章叫她得意的是你的恭维,不是她的镜子
6、1601~1607年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在此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7、——《奥瑟罗》及其他戏剧中的欲望与死亡/429
8、他又挑拨奥赛罗与苔丝狄梦娜的感情,说另一名副将凯西奥与苔丝狄梦娜关系不同寻常,并伪造了所谓定情信物等。奥赛罗信以为真,在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当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剑自刎,倒在了苔丝狄梦娜身边。
9、1590~1600年的伊丽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10、耶鲁大学教授内特尔顿(GeorgeH.Nettleton,1874-1959)指出:“‘莎士比亚’是被改写过的,旨在适应时代的要求;……而原先的莎剧文本(无论谁写的)则是不文雅的(unrefined)。……德莱顿(JohnDryden,1631-1700)认为,生活在野蛮时代的莎士比亚,没有受过教育和培训。”
11、维也纳大学教授莱纳(GeorgLehner)著《欧洲百科全书中的中国》。这里的“中国”并非是指百科全书中的词条,而是指:来自中国的知识对于各种欧洲辞书(百科全书和语言词典等)的形成,乃至对于整个西方知识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摘录该书的部分内容如下:
12、全剧把《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理查三世》等经典作品以幽默、讽刺的方式重新书写,以搞笑、无厘头甚至荒诞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三位演员在众多角色中跳进跳出,唱念做打,使出浑身解数,演遍莎翁笔下的人间百态。
13、在森林里,罗斯兰和欧兰德相遇并且相爱了。奥利佛被弗莱德利克拿去了所有的田产,也来到了森林,大公爵收留了他,他和自己的弟弟冰释前嫌并且和西利亚相爱。最后奥利佛拿回了自己的田产,欧兰德继承了大公爵的爵位和财产,故事有了皆大欢喜的结局。
14、这些剧本的艺术成就不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理查三世是英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莎士比亚怀着无比愤怒的心情,在剧中描写了阴险狡诈的贵族理查如何以血腥手段挤掉了六个合法继承人,登上王位的故事,揭露谴责了他的凶狠暴和昏庸无道,塑造了一个虚伪狡诈、残酷无情的暴君形象。《亨利五世》描写亨利五世做太子时不甘心宫廷中的刻板生活,在下层社会厮混,与流氓无赖为伍,即位后改邪归正,成为英明的理想君主。这两个剧本从正反两方面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他衰封建贵族争权夺利给国家造成的内乱,认为通过道德改善可以产生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政策,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与理想的社会制度。《亨利四世》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喜剧人物福斯塔夫。福斯塔夫是一个年过五十的破落骑士,一个好吹牛的懦夫,一个贪婪的冒险家。他是流氓头子,善于见风使舵、混水摸鱼。他否认任何道德,既无良心谴责也无怜悯之心,平生第一快事就是以粗鲁低级的方式向女子献殷勤,生活理想只是如何妙趣横生。他自恃是太子亲信,整天醉眼朦胧,坐在野猪头酒馆里,率领着一群年轻的地痞无赖,说谎、欺诈、抢劫。一但被太子拉上战场却又胆小如鼠,毫不顾及封建骑士的勇敢精神与荣誉观念,只会倒在地上装死,驮来敌人的尸体冒功。作品最后通过福斯塔夫被掌权的太子――“贤明”君王亨利五世驱逐,反映了封建势力及其附庸必将灭亡的命运,而福斯塔夫则作为一个活在老百姓身边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人物,一个封建关系解体时期“无衣无食的雇佣兵”和“冒险家”的典型,成为莎士比亚笔下最成功的喜剧形象之一。在莎士比亚历史剧大受欢迎的同时,他还创作了十部喜剧:《错误的喜剧》(1592)、《驯悍记》(1593)、《维洛那二绅士》(1594)、《爱的徒劳》(1594)、《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内风流娘们儿》(1598)、《无事生非》(1599)、《皆大欢喜》(1600)、《第十二夜》(1600)。其中最后三部最能表现莎士比亚喜剧创作的风格,人称“娇艳明媚的喜剧三部曲”。这些剧本大都以爱情、友谊、婚姻为主题,而情节却异常生动丰富,非同凡俗,作者以幽默、欢快的笔触和如诗如画的抒情,来揭示人们的感情冲突和现实生活中的矛盾,特别是塑了一批勇气过人又执着、风趣、温柔的女主人公形象。她们追求自己自由恋爱的权力,与各种邪恶势力做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戏剧舞台上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15、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
16、西利亚去观看了比武,胜利的欧兰得爱上了罗斯兰,罗斯兰也对他抱有好感。弗得利克放逐了罗斯兰,西利亚决定和她一起走,她们带著小丑试金石去亚敦森林投奔被放逐的大公爵。
17、他在1590到1613年退休回老家养老,这二十年间,创作了37部戏剧,两部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18、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19、《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20、戴维斯爵士(SirJohnFrancisDavis,1795-1890)揭示:
21、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中国对西方的决定性影响,那就是“雅”(野蛮变为文明的关键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雅”奠基了欧美文化及其伪历史,后者包括“名人名著”或“古典经典”。
22、《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四大喜剧”之故事场景主要发生在远离尘世的亚登森林中。大约创作于1598-1600年间。
23、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生命,而你却没有一丝的呼吸。——《李尔王》
24、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来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
25、1616年4月23日病逝,葬于镇上的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26、① 信息量大、内容系统全面。全套产品收录了莎翁的作品、传记、评述、书画、相册以及根据他的经典剧作由世界著名导演改编的电影。
27、是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有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这部戏剧没有什么深远的社会意义与内涵。它所包含的,只是纯净的快乐,仿佛是一部戏剧的狂欢,中间也掠过一丝爱情所固有的烦恼,但亦是加以欢乐化、喜剧化的。
28、莎士比亚在作品中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29、譬如说,由于人民群众不愿意承认优秀人物的特权而产生的愤怒贯穿在《科里奥兰纳斯》整个剧本之中。在《恺撒》一剧中,一切都涉及这样一个概念,即优秀的人物不愿让最高的位置由别人占据,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他们能够以集体的方式发挥作用。《安东尼和克利奥佩特拉》一剧竭尽全力要说明,享受和行动是互不相容的。如果我继续这样探讨下去的话,我们会更加景仰他。
30、近代早期,来华的传教士把“雅言”引进到欧洲,称为之“表意文字”或“汉语密码”〔详见大卫·波特(DavidPorter)著《表意文字:现代早期欧洲的汉语密码》,斯坦福大学出版社,2001年〕。这件事便在西方——不久在整个世界——发生了如此“爆炸性效应”,即“雅言”构成几乎所有的现代语言文字的内涵。那就是为何西方学者如是说:
31、——《冬天的故事》(第一幕第二场)/457
32、第传统中国是“雅”(王政王道),即天下观或世界主义。
33、打赢官司后,波西亚恶作剧的向没认出她的丈夫,讨了结婚戒指作为胜诉的酬劳,回家后再假意责怪他,引起一场喜剧性的吵嘴。最后在巴萨尼奥的恍然大悟中,本剧圆满落幕。
34、《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取材于古老传说。剧情是通过三条线索展开的:一条是鲍西娅选亲,巴萨尼奥选中铅匣子与鲍西亚结成眷属;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与安东尼奥的友人罗伦佐的恋爱和私奔;还有一条是主线,即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帮助巴萨尼奥成婚,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三千元而引起的“割一磅肉”的契约纠纷。
35、正如剑桥大学教授马伦本(JohnMarenbon)所说:西方兴盛的两个决定因素:一是客观条件:16世纪在地理上“发现美洲”;一是文化主体:17世纪在知识上“发现中国”。
36、诗歌体;频繁使用倒叙、穿插的形式,能理出时间线和人物关系,就很费劲。
37、这一回,我要从几个方面考察莎士比亚,首先把他作为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然后把他与古人和现代人相比较,最后把他作为真正的剧作家加以考察。
38、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
39、“我靠这是莎士比亚么???走错片场了吧!!!”
40、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后来改名为国王剧团。
41、也就是说,经过好几代“编辑”的努力,莎士比亚作品从“土话版”(粗俗、下里巴人)变成了“雅言版”(经典、阳春白雪)。
42、——《仲夏夜之梦》中的海丽娜与赫米娅/50
43、“中文是哲学语言,它独一无二地为每一个概念和万事万物提供了符号标志。”——法国神职学者杜赫德(DuHalde,1674-1743)。
44、——《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普遍的中间人/220
45、杰克·林奇(JackLynch)说:“对于任何一个莎士比亚版本来说,《约翰逊英语词》都是最重要的词汇表。”
46、《仲夏夜之梦》是威廉·莎士比亚青春时代最后一部也是最为成熟的喜剧作品,同时也是威廉·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
47、该剧讲述意大利贵族凯普莱特女儿朱丽叶与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诚挚相爱,誓言相依,但因两家世代为仇而受到阻挠。
48、因此,所有的语言文字仅在其涵容“雅言”(表意与写意、概念与理念、含义与定义……)之后,方能使之臻于合情、合理、合法,从而表达文学、科学、哲学,并且让其社群达成共通、共喻、共识。
49、到目前为止(17世纪中后期),中文(表意)成为欧洲人思考的语言替代模式。科尼利厄斯(Cornelius)等人强调“东方”影响了17世纪欧洲的语言理想,特别是在普遍性和哲理性上如此。很明显,早期欧洲人对汉语的介绍,已使许多相关的新思想融入了西方语言之中。(换言之)西方之解释汉语也使它自己摄取了汉语要素,也许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说,汉语模式影响17世纪欧洲的语言思想;那么,一定是与西方知识界寻求“合法表达形式”(legitimateformsofrepresentation)相一致的。进而,与其说汉字为西方解决其语言问题提供了最佳答案,不如说它不断地和具体地服务于诠释词义……。“语言表达之合法性”这一中心问题,使那时的欧洲人与汉字结下了不解之缘;由此产生了一个独特的“汉语表达模式”(Chinesemodeofrepresentation)……,犹如在一个想象的王国中,构建一种新语言那样的神奇。
50、我想试图阐明,他的那种模仿对我们曾产生过什么影响,以及它到底能产生什么影响。对于已经发表过的观点、同意的部分,我就再把它重复一下,不同意的部分,我要简要地、正面地表示不同意,但不进行反驳,也不与之争论。
51、另一方面,在幽雅的贝尔蒙庄园,美丽富有的少女波西亚(Portia)发出叹息:她的终身大事必须取决于父亲生前设置的金、银、铅三个彩匣,选中正确彩匣的求婚者就是她的丈夫。
52、书中的大量插图,简直让人惊艳,有著名的建筑、人物肖像、战争场面、戏剧演出场景……用插图再现那个时代太合适了,可以帮助读者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障碍,更直观感受时代的气质。
53、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活动可分三个阶段:1590~1601年,主要是富于乐观精神和鲜明信念的英国历史剧和喜剧;1601~1608年,多是反映深刻矛盾,表现怀疑情绪的大悲剧、“阴暗的喜剧”和罗马剧;1680年以后,则是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
54、简介: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55、第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56、第西方表音文字——尤其是包含定义和概念的表音文字——不是“古已有之”,而是最近造字的结果。
57、已故的罗兰爵士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奥利佛没有按照父亲的遗嘱好好的照顾小儿子欧兰德,于是欧兰德准备拿着属于自己的遗产离开哥哥,奥利佛为了不让欧兰德得到遗产,安排他和大公爵的武士卡而斯比武。
58、艺术类索引:穿透复杂结构,了解曹雪芹的写作意图。为啥有神话?通灵石头代表什么?各种“谶语”都啥意思?
59、早在150年前,即在莎士比亚的晚年,英国出现了一个单词表,共2,543个。那么,数万词汇的经典莎剧从何而来?答案是来自《约翰逊英语词典》!诗云:
60、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他的两个据说比较可靠的肖像是教堂中的半身塑像和德罗肖特画像,手迹则有6份签名和《托马斯·莫尔爵士》一剧中三页手稿。
61、书中故事的前因后果也几乎没交代,不了解希腊文化背景知识的人简直头疼。
62、夏洛克因为安东尼奥借钱给人不要利息,影响高利贷行业,又侮辱过自己,所以仇恨安东尼奥,乘签订借款契约之机设下圈套,伺机报复。
63、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
64、两个世纪前,(欧洲人)对这一伟大文明的符号系统的惊人发现,让钱德明(PèreAmiot,1718-1793)感慨道:汉字系统是“艺术与科学的生动的字母表”。……这是中国本土的起源,是黄种人的天才禀赋的真正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独特性越来越明显。除此之外,世界上不存在任何一个表意文字系统;也没有在探讨此种符号标志上,做过任何尝试……。钱德明、金德(DeGuignes,1721-1800)和基德(SamuelKidd,1804-1843)均认为,汉语符号更实际、也很少被荒诞的神话所侵蚀,它们都是纯粹的寓意组合。……在指明这些用途之前,我尽力追寻中国文字系统的过程与普遍规律。……总体而言,表意文字的演变是人类书面语言的主轴。
65、莎士比亚完全是对着我们的内在感官说话,通过内在感官想象力所编织的图像,世界立即有了生命,像活的一样;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完整的效应,对于这种效应我们不知道如何解释。这也正是有那种以为一切都是在我们眼睛前面发生的错觉的根源。
66、第西方民主是“俗”(民治民粹),即民族主义和排他性。
67、莎士比亚在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还写了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素材,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
68、——《仲夏夜之梦》中的忒修斯与希波吕忒/91
69、整部戏剧情调轻松,总的来说就是一个“乱点鸳鸯谱”的故事。剧中有穿插了小闹剧当作笑料,即众工匠为婚礼所排的“风马牛不相及”的喜剧以及排戏经过。
70、讲述被放逐的公爵的女儿罗瑟琳与受到长兄奥列佛虐待的奥兰多相爱。不久罗瑟琳受到叔父、篡位者弗莱德里克的放逐,女扮男装逃亡到亚登森林,与奥兰多不期而遇。以此为主线,穿插了奥兰多以德报怨,拯救了兄长,使其天良发现,并与西莉娅产生爱情。弗莱德里克受隐士点拨,翻然悔悟,归还权位等故事。最终共有四对恋人喜结良缘,皆大欢喜。
71、《麦克白》——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创作于1606年。《麦克白》的故事,大体上是根据古英格兰史学家拉斐尔·霍林献特的《苏格兰编年史》中的古老故事改编而成。《麦克白》讲述了利欲熏心的国王和王后对权力的贪婪,最后被推翻的过程。
72、此一疏漏可见端倪。这件事可以做这样的合理解释,即:约翰逊在编纂其词典时,需要引入汉字概念;也许是在他处理“Sea”(海)之际,由于某种缘故,他做个“标准汉语”(Mandarin)的记号,有待稍后查询其汉语概念。但因类似案例太多,他竟把这个字忘记了。
73、波西亚被父亲剥夺了婚姻自主权,为此感到苦恼。所幸她情意所钟的巴萨尼奥选中了铅盒,有情人终成眷属。
74、 莎士比亚,即威廉·莎士比亚,被誉为是英国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莎士比亚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着十分突出成就的伟大作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非常高的文学地位。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都有着十分广泛的流传。
75、简介:年事已高的李尔王意欲把国土分给3个女儿,口蜜腹剑的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赢其宠信而瓜分国土,小女儿考狄利娅却因不愿阿谀奉承而一无所得。前来求婚的法兰西国王慧眼识人,娶考狄利娅为皇后。
76、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莎士比亚的剧本,我们会发现,其中诉诸感性的行为要比表达精神的词句少得多。他让一些容易想象的事,甚至一些最好通过想象而不是通过视觉来把握的事发生在他的剧本中。《哈姆雷特》的鬼魂,《麦克白》的女巫以及一些残暴行为都是通过一些想象的力量才获得它们的价值,而那各种各样的小插曲就更得依靠这种想象的力量了。
77、《莎士比亚全集》内容简介: 多媒体《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套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立体、多方位、系统全面地展现莎士比亚著作的多媒体产品。该产品分为:莎翁史话、莎氏全集、莎翁画廊、莎剧影片四个版块,内容涵盖莎翁传记、莎翁剧作、诗集、见证莎翁生命历程的书画、相册、根据莎翁剧作改编的电影等多个方面。《莎士比亚全集》详细目录: 多媒体《莎士比亚全集》是一套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立体、多方位、系统全面地展现莎士比亚著作的多媒体产品。该产品分为:莎翁史话、莎氏全集、莎翁画廊、莎剧影片四个版块,内容涵盖莎翁传记、莎翁剧作、诗集、见证莎翁生命历程的书画、相册、根据莎翁剧作改编的电影等多个方面。 这套光盘具有以下特点:
78、顺面提一下,国史大师钱穆说,华夏先贤主张“雅俗之辨”;就政治而言,“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毛诗序》)。比较古今中西:
79、第三十七章那石头不在责备我比它心肠更硬吗?
80、1599年莎士比亚参加了伦敦著名的环球剧院,并成为股东兼演员,莎士比亚逐渐富裕起来,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贵族的称号,1612年他作为一个有钱的绅士衣锦还乡。
81、1597年,莎士比亚把他在特拉福德镇的“一栋家宅、两间畜舍、两个花园、两个果园,和其他所有东西”以60英镑的价格售出,到伦敦,成了一名著名的演员和作家。
82、——颠覆中世纪的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193
83、作者介绍:张云,中国艺术研究院编审、中国红楼梦学会秘书长。
84、第情节生动丰富,一个剧里常有几条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线索,悲喜剧因素结合在一起。
85、塞缪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1709-1784)对于中西两种语言文学及其相关性,有大量论述。我们摘录其部分内容如下:
86、表意文字(汉字)是知识、科学与艺术的原生符号。约翰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