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摘抄好句33句)

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摘抄好句33句)

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

1、当我们面对一位不对谈的人,心中会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 事取天下。 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 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归根曰静”,回归到遵道之正,“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遵道是成大事的根本,奇谋只是辅助性的手段。

3、课程配套《以人为师·手抄经典》手帐本,通过手抄经典,在一字一句间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让你获得持续的进步,在点滴间收获不一样的自己。

4、指积聚很多财物而不能周济别人,引起众人的怨恨,最后会损失更大。(道德经最精髓的一句)。

5、一个真正明智的人,既要能看透,又要心中有度。俗话说:“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看透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远见。然而仅仅看透还不够,唯有清空心中欲念,才能保持内心的淡然与轻松。

6、也就说人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要效法大地,比如四季轮回,根据节气来耕种劳作;大地春来花开,冬有冰雪,这是大地效法天,遵循天所做出的变化,天是遵循道的原则,道就是遵循大自然规律,也就是人与天、人与地都要遵循自然法则。

7、善良的人其实和水是差不多的,可以包容万物,包容万物的同时还不去与之相争。所以这一句最接近于道德经中的“道”了。善良的人,心胸善于保持着冷静,这是最为难得可贵的了。

8、二是如果尽力而为了,你也无需自责,更无需责备他人,因为即使是老天爷也不是超人。

9、《道德经》有言:“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

10、一个人,先要学会自爱,而后才能爱人。如果连最基本的都做不到,那么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11、金银财宝即使堆满屋,终究也未必能守得住,因一时富贵而骄横无礼的人,再多的财富终究都是祸根,所以做事情要懂得功成身退,不宜高调,这就是人世间的规律。

12、有和无可以互相转化,难和易是互相形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显现的,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

13、老子说,天道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14、踮着脚的人,也许站得高,却注定站不稳;迈大步的人,也许走得快,却注定走不远。

15、从发源上讲。有人说,老子和孔子的学说,均来自于《易》。这句话大有玄机。孔子从乾从阳,老子从坤从阴。所以孔子儒家观点,至大至刚,天地正气,能伸能长,犹如一棵顶天立地的巨木,不断向上、向外扩展。老子道家观点,阴柔圆融,能收能藏,往往能看到事物背面的东西,犹如让人从巨木,渐渐缩回,重新变成一颗生命的种子,回归生命的原点。

16、“ 道 法 自 然 ”揭 示 了宇 宙 中 事 物 间 的 关 系 , 是 人 们 处事 必 须 遵 循 的 原 则 。  “ 人 法 地 , 地 法 天 , 天 法 道 , 道 法 自 然 ”, 这 是 老 子 在 分 析 研 究了 宇 宙 各 种 事 物 的 矛盾 , 找 出 了 人 、 地 、 天 、 道 之 间 的 联 系 之 后 , 所 作 出 的 论 断 。 在 广 阔 无垠 的 宇 宙 中 , 人 受 大 地的 承 载 之 恩 , 所 以 其 行 为 应 该 效 法 大 地 ; 而 大 地 又 受 天 的 覆 盖 , 因 此大 地 应 时 时 刻 刻 效 法 天 的法 则 而 运 行 ; 然 而 ,“道” 又 是 天 的 依 归 ,所 以 天也 是 效法“ 道” 的 法 则 周 流 不 息 ;“ 道” 是 化 生 天 地 的 万 物 之 母, 其 本 性 是 无 为 的 , 其发 展 变 化 是 自 然 而 然 的 , 这 又 好 像“ 道 ”是 效 法 “自 然” 的 行 为 , 因 此 说 “道法 自 然” 。 实 际 上 “自 然” 是“ 道” 的 自 性 , “道” 本 来 就 是 自 然 无 为 的 。   人 们 根 据“ 道 法 自 然” 的 思 想 , 从 思 想 和 行 为 上 仿 效 自 然 , 以确 定 处事 原 则 。 按 照 自 然 的 要 求 处 事 , 就 要 时 刻 保 持 清 静 无 为 , 谦 卑 自 处 的 心 态 ; 办 事 要 顺应 民 心 ,遵 从 自 然 法 则 , 做 到 量 力 而 行 ; 始 终 不 好 胜 争 强 , 而 要 大 智 若 愚 , 能 委 曲 求 全 ; 还 要 不 追 求名 利 , 事 成 后 就 功 成 身 退 。 所 有 这 些 处 事 原 则 , 既 体 现 了“ 道 法 自 然” 的 思 想 , 也 概 括 了 富 有特 色 的 中 华 民 族 精 神 ,是 值 得 我 们 深 入 研 究 、 继 承 和 发 扬 的 。   事 实 上 , 当 代 科 学 技 术 进 步 的 成 果 , 也 可 看 作 是 不 自 觉 地 运 用 了 “道 法 自 然”的 结 果 。 人 们 运 用 现 代科 学 技 术 手 段 , 对 自 然界 各 种 生 物 的 形 态 结 构 、 生 理 功 能 、 生 化 机 制 等 , 进 行 了 深 入 细 致 的分 研 究 , 发 现 器 官 、 组 织、 细 胞 和 分 子 等 不 同 层 次 水 平 上 的 一 些 特 殊 规 律 , 可 以 应 用 到 现 代工 程 技 术 上 来 , 提 出 了 仿 生学 和 生 物 工 程 的 理 论 。 在 宏 观 上 , 仿 效 自 然 界 的 鱼 、 鸟 、 蝙 蝠 、蛇 等 生 物 器 官 与 自 然 界 的 空 气、 水 等 自 然 界 物 质 的 特 殊 关 系 , 设 计 制 造 出 各 种 不 同 形 态 和 性能 的 轮 船 、 飞 机 、 声 呐 、 雷 达 、响 尾 蛇 式 导 弹 等 , 使 其 性 能 出 现 了 飞 跃 。 在 微 观 上 , 根 据 生殖 细 胞 对 生 存 环 境 的 要 求 、 蛋 白 质和 遗 传 物 质D N A等 生 命 物 质 的结 构 和 性 能 , 模 拟 生 殖 环 境 , 让 人 工授 精 卵 在 试 管 内 繁 殖 , 产 生 出 试 管 婴 儿 ; 运 用 生 物 工 程技 术 , 人 工 合 成 胰 岛 素 等 蛋 白 质 ; 对 人体 的 遗 传 基 因 进 行 科 学 分 析 , 用 生 物 技 术 诊 治 遗 传 疾病 。 以 上 事 实 说 明 , 我 们 对“道 法 自 然” 理 解 和 运 用 , 不 能 持 消极 和 被 动 态 度 , 而 应 在借 助 现 代 科 技 手 段 细 致 观 察 的 基 础 上 , 不 断 地 分 析 自 然 现 象 , 认 清 自然 中 的 奥 秘 , 探 索 自 然 规律 , 然 后 按 照 规 律 开 发 和 利 用 自 然 , 使 之 产 生 的 精 神 和 物 质 财 富 ,为 人 类 社 会 进 步 服 务 。   

17、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

18、 “天 人 合 一” 阐 述 了 人与 自 然 的 关 系 , 是 人 类 养 生 和 环 境 保护 的 哲 学 基 础   《 道 德 经 》 通 篇 渗 透 了 “天 人 合 一” 的 思 想 , 是 从“ 道” 的 概 念 出 发 , 间接 从 各个 不 同 侧 面 进 行 阐 述 的 。“ 道 ”是 虚 空 之 间 的一 切 有 形世 界 与 无 形 世 界 的 本 源 , 也 是 自 然 界 和 人 类 社 会 的 总 法 则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道 ”是 难 以 言 说 的 , 能 说 清楚 的 就 不 是 “常道” 。“ 道 之 为 物 , 惟 恍 惟 惚 。惚 兮 恍 兮 , 其 中 有 象 ;恍 兮 惚 兮 , 其 中 有 物 ”。“ 道” 就 是 这 样 一 种 似无 而 有 , 似 有 实 无 的 东 西 。“ 道” 的 本 性 是 自 然 无 为 的 ,能 化 生 万 物 。 天 的 处 事方 法 就 是 天 道 。 当 证 明 了 天 道 自 然 , 天 道 就 成 为 表 示 自 然 规 律 的 概 念, 老 子 认 为 天 道 是 人 们 行为 应 该 效 法 的 原 则 。 在 研 究 社 会 现 象 时 , 老 子 发 现 天 道 和 人 道 的 不 同 , 要 求 人 们 应 该 效 法 天道 。 当 把 天 和 人 放 到 一 起 研 究 时 , 发 现 天 和 人 都 遵 循 着 同 一 原 则 ,就 是 纷 纭 变 化 的 事 物 都 要 回归 到 他 们 的 出 发 点 , 并 且 是 一 种 永 恒 现 象 , 所 以 叫 做“ 常” 。 认 识 了 常 , 就 能 包 容一 切 , 处 事 公 平 , 天 下就 会 归 从 , 也 就 能 长 久 。 人 们 效 法 天 道 , 做 到 虚 受 一 切 包 容 万 物 , 人与 自 然 才 能 和 谐 相 处 , 呈现 “天 人 合 一” 的 状 态 。   老 子 认 为 , 要 真 正 达 到 “天 人 合 一 ”, 人 们 就 必 须 要 按 “道” 的 要 求 , 加 强 自 身 的 修养 ,重 视 一 个 道 德 问 题。《道 德 经》第 三 十 八 章 论 德 中 说:做一个真正的好人,心身健康的人,寸步都离不开德。失德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健康丧失的祸首。德性的圆周、充实、淳厚,是人类心身健康的根本保证,是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前提。上德之人,行德而不自恃,为民服务的理念已深入心中,他们认为为民服务的事情是自己当作当为的,从不求取回报;而下德之人,哪怕只做了一点点好事,也大肆宣扬,生怕别人不知,贪图虚名,求取回报,是无德的表现。一个人如果德不具备,就要从仁入手来培补自己的德性;如果仁也不具备,就要从义上来入手;如果义也不具备,就要从礼上来入手。《道德 经》 提 倡 人 们 都 要 修 上 德,行 上 德,而 下 德 是 必 须 要 彻底 抛 弃 的。

1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0、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21、没有老子的道家学说,中国历史上将会失去一个伟大的庄子,失去魏晋时代那些张狂的、痛苦的魏晋名士们,失去像严光、陶渊明那样的淡泊自守的隐士,失去仙风道骨的李白,失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东坡,失去了一大批在顺境中淡薄、在逆境中不失志向的知识分子。

22、这是富有哲理的一句话,水至柔则可穿石,其实是一种外表隐微,而内心里刚强。要想战胜它就表面上是让他增强,要想制服它就表面上让它兴旺,这是一种谋略。

23、我们有多少人,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24、这段文字翻译简单,理解起来很困难,它能翻译成:“道”这种东西一直存在着,能够永久保存下去,似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十分深远、十分磅礴,似乎是世间万物的源头。“道”无所不能,能挫掉世间万物的锐气,解决世界上的纠纷,像光一样伟大,像尘土一样无处不在。不知道他是谁衍生出来的,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他比一切出现的都早。

25、“和光同尘”既是对外的处世,也是对内的修身。大凡有道之君子,或德行高洁之士,必有一股清高之气,不愿与人和同,于是流于狂狷。狂者过之,狷者有所不及。

26、代表着循环往复。正确的事情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出好的结果。错误的行为循环往复地做,就会带来坏的结果。比如:“事不过三”、“一而再,再而三而竭”等等。所以,按照一定的规律循环往复就造就了万物。

27、一个人真正懂得运用“道”的人,很少去说多说“道”,而是顺其自然的去运行。

28、首先“道”很大,这是老子自己形容的。不过虽然大,却并不死寂,而是在不断地运行着,这就叫“逝”。然后运行着、运行着,就无边无际了,这就是“远”。不过不要担心,它不会永远无边无际下去,最终还要回归到初始的状态,这便是“反”。

29、上善若水概括起来其实就是一个善字。善,我们理解为是善良。老子说善良的人就像是水一样,具有高尚的品格。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道德经中最核心的一句话,因为我们善良,所以品德高尚,也符合道德经的主题。

30、没有自知之明的人,拎不清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容易被别人客套的称赞所迷惑,别人夸得越多,他就越膨胀。俗话说得好:“听话听音,锣鼓听声。”人都有自私护短的一面,喜听甘言、爱闻美语。如若只听顺耳之声、阿谀之言,很容易昏昏然、飘飘然,甚至上当受骗。

31、《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32、大象无形、大音若希,越是大人物越和蔼可亲,越是不会让你轻易掌握他的“形”,无形则难以找到应对之策!道德经中精髓太多,非三言两语可以说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