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爱的典故
1、后期,两个脑瘫的儿子一直是老太太独自照顾,生活艰辛,苦不堪言,但老太太难得是在艰难的环境里活出了光。
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之母,寒门母亲,画获教子。
3、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儒目染,孟子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
4、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最伟大的还是自己的母亲。
5、清代文学家蒋仕铨之母,削竹拼字,注重早教。
6、学宫是国家兴办的教育机构,聚集着许多既有学问又懂礼仪的读书人。孟子时常跑到学宫门前张望,和邻居的孩子们做作演习周礼的游戏。“设俎豆,揖让进退。”不久,孟子就进这所学宫学习礼乐、射卸、术数、六艺。孟母非常高兴,这才定居下来。(关于母爱的典故)。
7、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为你的儿女在奔波;
8、欧阳修很小的时候,郑氏不断给他讲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讲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个总结。欧阳修稍大些,郑氏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教他读唐代诗人周朴、郑谷及当时的九僧诗。等欧阳修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纸笔,郑氏就用获草秆当笔,铺沙当纸,开始教欧阳修练字。欧阳修在地上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反反复复,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一丝不苟。
9、东晋名将的母亲湛氏,靠纺纱织麻维持生计,供养陶侃读书。陶侃年轻时,有天下雪,陶侃的朋友来访,陶侃担心因家贫没有招待反而怠慢朋友,十分焦虑。湛氏把长发剪下,换成酒菜,卷起铺在床上的干草,切细后喂饱朋友范逵的马。范逵感慨,“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教育出陶侃这样的人才啊!”陶侃学富五车,为人正直,秉正守法,成为??古人治学和为官的表率,这一切与陶母的教育分不开。
10、如果我们只是从中看到这些,真的是低估了一个穷苦的母亲对孩子没有底线的爱。(关于母爱的典故)。
11、杨家将从杨业之父杨信到孙杨文广,祖孙四代驰骋疆场,英勇杀敌,为国捐躯。堪称“一门忠烈”,佘太君正是杨家将的中流砥柱。她指挥杨家将英勇杀敌可歌可泣之英雄业迹,已经达到家喻户晓、老幼皆知。后来的人们为了纪念她、歌领她、学习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编演了评书、小说和戏曲剧目。
12、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日本)
13、世上寥寥无几的人会对孩子考虑爱他们,对他们的奉献要定在一个什么程度。
14、无尽的劳作,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加上儿子犯病时候对她的打骂折磨,熬过的每一天都是苦。
15、10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1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17、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母爱。奉献和牺牲是母爱这两个字眼丰富内涵中最动情和闪光的部分。正是这种博大深厚的爱的力量,繁衍传承了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和万物生灵,谱写出永恒不朽、传诵不衰的爱的诗篇和情的乐章。
18、16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19、然而孩子临死的时候,对她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这全是你的错,在我小的时候对于我所犯的错误没有指正,一味的纵容,没想到现在我变成了这样,全都是你的错误”
20、明朝末年著名旅游家徐霞客,毕生专注于祖国壮丽河山的考察事业,得益于母亲王氏的教诲和支持。徐母冲破“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传统,勉励儿子"志在四方”。徐霞客出游时,她为儿子打点行装,徐霞客归家后,徐母要儿子“第游名胜归,袖图一示我”。在母亲的鼓励下,徐霞客30多年靠两条腿考察了华东、华北、华南沿海、西南云贵等17个省区,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21、1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22、好说歹说,保姆怎么也不让陈毅洗,觉得让这么大的官去洗屎尿裤子,多不好。母亲也劝阻道:“你好不容易回家一趟,一进门就让你洗脏裤子怎么行?”
23、可是妈妈一点不心软,还说:“我们小时候拔草、锄地、收麦子样样都干,在家还得帮大人做饭,喂猪。我是想让你多学一点生活本领呀!”我静下心来,仔细一想,觉得这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这种爱让我懂得了“责任”与“生存”。
24、1944年2月15日,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在家乡四川仪陇病逝。朱德万分悲痛,4月5日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以无限的深情赞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寄托哀思。
25、踉踉跄跄的妈妈,满脸焦急惊恐,眼里流着泪,一路小跑奔向巷子口的救护车,这条胡同太窄了,车进不来,只能赶紧抱着孩子跑出去。
26、---------------------
27、这样的事情早在她年轻时候娘家人也提出过一次,那时候是刚死了老爷子,远在沈阳的娘家哥哥写信让她扔下一家老小回娘家另嫁,或者挣了钱邮寄回来让大女儿看护养活几个弟弟妹妹。
28、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成语:画荻教子北宋时候,有个杰出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叫欧阳修,文章写得很出色,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
29、因此,岳飞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谁之手刺的?尚是个难解之谜。有关的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0、故事二:小时候孟子的家离墓地很近,孟子就常常玩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他居住,便带着孟子搬到了集市旁边,搬到此处后,孟子又开始学商人做卖东西的游戏,他的母亲觉得这还是不适合孟子居住,便又带着孟子搬到了学堂旁边,如此,孟子又开始做那些拱让食物的礼仪游戏,孟母这才决定定居在此。
31、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32、毛泽东对母亲文七妹感情很深。1918年夏,他从长沙赴北京前夕,十分挂念在外婆家养病的母亲,特地请人开了一个药方寄给舅父。次年春返回长沙,便把母亲接来就医。10月5日,文七妹患瘰疬(俗称疝子颈)病逝,终年五十二岁。毛泽东日夜兼程从长沙赶回韶山守灵,并和泪写下一篇情义深长的《祭母文》。他这么追念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爱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狂言,不存欺心……洁净之风,传遍戚里。”当时,毛泽东还给同学邹蕴真写信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损人的,可以损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亲便属于第三种人。母亲对他的影响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33、从我身上,延伸到另一位母亲,朋友的姥姥,享年85岁去世,一生养育了6个儿女,其中有两个是脑瘫。
34、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35、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36、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夏天,嗣母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第二年七月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37、闵子骞生于公元前536年,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在千年之后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
38、行路难(唐)贯休……高堂老母头似霜,心作数支泪常滴。豫章行(唐)李白……老母与子别,呼天野草间。
39、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40、蒋仕铨4岁的时候,蒋母每天教他读巜四书》的几句,因为年龄小不能拿笔,就把竹子削成细丝,折断后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蒋仕铨抱在膝盖上教他认字,这样每天教他10个字,并在第二天让他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
41、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出身于封建仕宦家庭,父亲离开人世后,为了生计,母亲郑氏带着4岁的欧阳修到随州。郑氏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只读过几天书,但却是一位有毅力、有见识、又肯吃苦的妇女。
42、老太太有个家庭条件特别优渥的妹妹,后期看到老姐姐如此穷困可怜,提出一个建议,让姐姐丢下两个孩子跟她去城里安享晚年,老人却拒绝了。
43、12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44、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娘”,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45、冯玉祥将军一生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病故之后,他痛苦伤心地大病了一场。从此以后,每逢自己过生日便闭门谢客,不吃饭,有时实在饿得头昏心慌也只在晚上吃上一顿饭,以此来纪念母亲的生养之恩。1945年,他写了一首《十月怀胎》的悼母诗:
46、 母亲的这些语重心长的教诲,深深地印在欧阳修脑海里。
47、6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48、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49、再后来因为他自身的欲望太强烈了于是他就开始偷盗、欺压别人。
50、17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法国)
51、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52、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53、漂母是秦汉之际在淮河边漂洗絮布的一位普通老妇人。
54、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55、孔子约三岁时,父亲去世,孤儿寡母被迫离开孔家搬回曲阜故里,生活十分清苦,孔母靠教授5个孩子勉强度日。孔子不到6岁就开始跟班学习,由于孔母苦心栽培和细心教育,小孔丘还不到10岁,已经学会全部发蒙功课。
56、14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57、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
58、孟母乃孟子之母仉氏。战国时人,以教子有方著称。孟子3岁丧父,靠妈妈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杼教子”等教子佳话。
59、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60、这时候救护人员发现抱着孩子妈妈的手血肉模糊,急忙问怎么了,原来妈妈怕孩子咬了舌头,情急之下就把手指塞了进去,食指咬烂了顶不住了,就又换中指,结果两根手指都被孩子咬得露出了骨头,肉都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