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摘抄好句74句)

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摘抄好句74句)

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

1、但是,由于苏格拉底生前特立独行的为人风格和颠覆性的哲学理念,使他在身后也受了不少争议。自19世纪兴起的非理性主义在欧洲的迅速传播,关于以苏格拉底等人为首的理性主义者的争议也此起彼伏。

2、政  敌:苏格拉底,你看看你现在都成什么样子了,你再能说又能怎样。本来我只想用死刑吓吓你,让你闭嘴不要辩论教学生了,可你竟然在法庭上嘲讽我们,让我们终身供养你,真是不知死活。当然如果你现在后悔了,在大会上向全体公民认个错,我们还是赦免你,只让你流放的。(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

3、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家苏格拉底,有一天,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

4、在这段时间里,苏格拉底有机会逃脱。他的朋友克里同劝他远走高飞,但他不为所动。苏格拉底自认是一名雅典公民,就要遵守雅典所制定的法律,以身殉道。他还认为,如果在他的朋友及学生的协助下越狱逃走,是“以错对错”。

5、克里同说道:“我们一定要努力去做的,但我们该怎样安葬你呢?”

6、最近另一个听起来很大的道歉是阿里巴巴向腾讯的道歉,阿里钉钉在《深圳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头版做广告暗讽微信不安全,广告词是:“李女士:惊悉您在某群被骗85万公款。我们想说,在我们这里,无论‘蒋总’,董事长还是同事们,都是真的,您不会再上当受骗。”

7、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也不道德吗?”

8、自认为什么都不知道的苏格拉底被人告上了法庭,告他的人是一个年轻的鞋匠,鞋匠的名字叫莫勒图斯。

9、为了让老师改变自己的主意,克里多又说“拒绝救自己生命的行为有违美德,行为人应该感到羞耻,甚至是一种罪恶。”

10、有一回,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苏格拉底之死的故事)。

11、雅典的统治者居然对一个只是喜欢问问题的人大动肝火,企图用公权力加以制裁,透过三位雅典公民的提告,苏格拉底被指控亵渎雅典人信奉的神明,以及腐化青年人的心灵。他们不只认为苏格拉底令人讨厌,而且认定他的行为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虽然苏格拉底可以透过谈判以得到放逐的惩罚,然而他选择为自己辩护,而不要任何借口或道歉。

12、然后老苏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功激怒了雅典人,501名审判员以361人赞成对140反对的方式判处他的死刑。

13、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同学坚持了?”教室里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举起了手。

14、几年后,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不安静,不安全,也不卫生,上面老是往下面泼污水,丢死老鼠、破鞋子、臭袜子和杂七乱八的脏东西。

15、苏格拉底向身旁的人说:“那个人跟我很亲近,他一有空总是来和我说话。像他这样的人现在已经不太容易找到了!我是由衷感激他。克里同,我们要照他所说的话去做。请你叫人把毒药拿来好吗?要是还没有准备好,就让他们赶快准备吧。”

16、苏格拉底住在奉行民主的雅典,但他对当时的社会制度依然感觉到有所不满,因此不断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此种行为有点类似于今天网络上的一些杠精。苏格拉底经常还把自己比作是一只牛虻,因为雅典好像一匹骏马,但由于肥大懒惰变得迟钝昏睡,所以需要他这只牛虻紧紧地叮咬它,刺激它,从而使它能从昏睡中惊醒并焕发出新生。此处引用诗人艾青的一句经典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7、第三个因素最为重要,关键就在于苏格拉底这个人。

18、入夜时分,苏格拉底去了浴室,他要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再上路。

19、苏格拉底是单身汉的时候,原来和几个朋友一起,住在一间只有七八平方米的房间里,他一天到晚总是乐呵呵的。

20、有人问他:“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连转个身都困难,有什么可乐的?”

21、  作为一个具有典范意义的案件,苏格拉底案涉及的生与死、法律与正义等根本问题时至今日仍然得到人们的热烈探讨和争论。不仅如此,其影响还超越了狭义的法律及学术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事件。作为希腊文化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有宣传和推广希腊文化的机构时常会协助西方国家一些律师公会,组织开展针对苏格拉底的模拟审判,由职业律师扮演案中各方的人物,展开激辩。

22、苏格拉底说:“我有很么多书哇,一本书就是一个老师。和这么多老师在一起,时时刻刻都可以向它们请教,这怎不令人高兴呢!”

23、苏格拉底赴死的故事,他在法庭上作的著名的“苏格拉底的申辩”(ApologyofSocrates),让人穿越到2400年前,也联想到现代传播中无处不在的申辩与道歉,我们无法逃避的商业道德和人性考验。

24、  苏格拉底被处死前夕,他的一个很富有的朋友克里托建议他越狱以免一死,并且愿意提供帮助。苏格拉底拒绝了越狱,并且同他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探讨。柏拉图《对话录》的“克里托篇”对此有详细记述。苏格拉底表示,既然生活在这个城邦,就不可以不服从城邦的法律。无条件地服从法律,是他的哲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愿违反法律,即便判决有失公正,他也必须尊重判决,服从法律的绝对权威。最终,苏格拉底平静地饮下毒堇汁谢世。

25、苏格拉底之死是对正义和法律的最高维护与忠诚

26、失恋者:“您说我该怎么办?我真的很爱她。”

27、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

28、Apology是古代哲人留下的遗产,是现代企业对公众的责任,也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道德对话。你是否能够在道德和利益中间取舍,甚至在正确行为的标准不明的情况下做出决断,站在《苏格拉底之死》这幅名画面前,你可以感受到这种直指内心的巨大力量。

29、失恋者:“到手的葡萄给丢了,这份遗憾,这份失落,您非个中人,怎知其中的酸楚啊。”

30、苏格拉底:死亡无非就是肉体与灵魂的脱离的分离和灵魂从身体中的解脱,对吗?除此之外,死亡还能是别的什么吗?当灵魂能够摆脱一切烦扰,比如听觉、视觉、痛苦、各种快乐,亦即漠视身体,尽可能独立,在探讨实在的时候,避免一切与身体的接触和联系,这种时候灵魂肯定能最好地进行思考,这不正是我们哲学家追求的理想状态吗?

31、鞋匠控告苏格拉底的罪状有二:“败坏青年”和“不信神明”。

32、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我真对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33、苏格拉底:“丢了就丢了,何不继续向前走去,鲜美的葡萄还有很多。”

34、调查员:我明白了。能让我见见他的学生们吗?

35、学生向苏格拉底请教如何才能坚持真理。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拿著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36、本节目背景音乐: “Thewholetruth”,byCarlosCipa

37、根据当时雅典法律规定,处死犯人的方法是赐以毒酒一杯,在处死前关押的一个月中,法庭允许犯人的亲友探监。去监狱探望苏格拉底的青年中有位名叫克里同的青年问苏格拉底有无什么遗言时,苏格拉底回答说:“我别无它求,只有我平时对你们说过的那些话,请你们要牢记在心。

38、公元前469年,苏格拉底出生于一个石匠和接生婆的家庭,父母的职业影响了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经常对一件事琢磨很久,如果他想不出满意的答案,他就会冲到大街上去问每一个从他身边经过的人,以至于人人见到他都躲的远远的。

39、(苏格拉底之死)雅典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美誉。在古代希腊,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但是苏格拉底在宗教信仰上和雅典人民发生了冲突。因此苏格拉底遭到了起诉。控告苏格拉底的起诉书称苏格拉底是个做坏事的人,因为他腐蚀青年,教导他的年轻朋友蔑视现行制度,不相信国家所信奉的神,而相信还有其他新的精神存在。

40、最后苏格拉底被一个由500名雅典公民组成的陪审团判处死刑,他本来很有可能可以透过友人的协助而逃离监狱,但他卻不愿意选择这样的路,因为他不愿意违反雅典的法律,他宁愿喝下狱卒给他的毒药,成为哲学的第一个殉道者。

41、  法庭第一轮投票为苏格拉底定罪,结果他被一个非常微弱的多数票判决有罪:多数票比少数票大约只多出60张。第二轮投票涉及的是处以何种刑罚,苏格拉底一方和控诉他的一方可以先各自提出对刑罚的意见。第一轮投票令苏格拉底感到惊讶,面对陪审团,他的态度显得更加挑衅,声明自己是无罪的;而对方提议判处死刑。第二轮投票以压倒性的多数确认了他的死刑。

42、那人又问:“你一个人孤孤单单,有什么好高兴的?”

43、柏拉图来自一个长期在雅典政界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但由于厌恶政治圈内的暴力和腐败,他拒绝沿循这一家族传统。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他的朋友兼老师)被判死刑,更让他感到失望和恶心。受苏格拉底对道德标准的性质的种种讨论的启发,柏拉图想到要用哲学,而不是政治,来治疗社会的各种弊病。这最后成为了他的一个基本而持久的信念,即除非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或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否则,社会的弊病永不息止。

44、道歉、雄辩这些本来很高尚的东西,在互联网时代可以很好玩,很随意,有时甚至让你感到人们就是在一个大的娱乐环境中戏耍。

45、至此,克里同只好用目光暗示在旁等候吩咐的小童,那个小孩就走到外面去了。不一会儿,一个人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只杯子,里面盛的就是毒药。

46、与我们多数人的理解不同,苏格拉底并不喜欢民主,他曾说民主“就是一群没有牧羊人的羊群,实行的是多数人的暴政”。

47、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因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雅典人抓住苏格拉底的学生克里底亚成为傀儡政权首领这个把柄,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两项罪名把他送上法庭。

48、妻子:够了,别说了,这些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干家务,谋生计,而你天天在外面胡吹海吹,我早就受够了,你就自己作死吧,我不会再管你了(夺门而出)

49、研究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除了是一门古典学问,苏格拉底问题还具有更普世的思想意义。《申辩》中的苏格拉底和《福音书》中的耶稣一样,早已化作一种思想符号。

50、在苏格拉底的追随者当中,有一位叫做柏拉图,他是一位天资过人、有钱的年轻人,如果苏格拉底没有这位追随者,西方的哲学史一定改观,而且大概今天也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苏格拉底是谁。苏格拉底过世时柏拉图才28岁,但是他深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在苏格拉底死后几年,柏拉图开始撰写对话录,由于苏格拉底生前并没有留下文字,所以大部分后人所知道的苏格拉底,都是来自这些对话录。

51、“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

52、那个人说:“你喝下这杯毒药以后,只要不停地在这里走,如果感到两脚逐渐沉重起来,你就躺下来,这就表明毒药已经生效了。”

53、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54、  苏格拉底是雅典的一位好公民,他遵守法律,谦虚理智。对他而言,真正的智慧在于知道自己一无所知。他的杰出教育令雅典城里最有才华的青年都聚集在他周围。他不断诘问他的对话者,令对方意识到自己的矛盾和局限,帮助对方把萌芽懵懂状态的思想构建成形。但是,这种“给思想助产”的技艺在他的反对者那里并未得到客气的对待。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态度就很不屑。苏格拉底教导青年为他们不尊敬父母的行为辩护,阿里斯托芬认为这无异于一种诡辩术;雅典人也时常把苏格拉底与当时名誉不佳的诡辩派混为一谈不加区分。此外,苏格拉底的学生阿西比亚德曾经带领一群寻欢作乐的年轻人损毁了雅典城内的神圣雕像,这一点亦成为苏格拉底腐蚀青年的证明。

55、一代哲人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世界。

56、公元前399年,古希腊雅典的三位检察官指控苏格拉底有罪。他们对苏格拉底指控的基本内容如下:“不尊敬城邦所信奉的诸神,引进新神;蛊惑青年,使之误入歧途。”他们认为城邦应该判苏格拉底死罪。于是,苏格拉底就被宣判了死刑,在一个月后执行。

57、这是公元前399年6月的最后一个夜晚。苏格拉底的生命即将走到了尽头。

58、“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你帮我寻找一位好吗?”

59、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原始教育模式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思维。

60、公元前399年,希腊世界的雅典进行了一场著名的审判。70岁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这位“亘古以来最有智慧的人”(蒙田),被雅典人以城邦利益的名义判处了死刑。

61、一群学生在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请教:“老师,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62、苏格拉底看到众人的这种情形,说道:“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呢?我之所以要把女人和孩子打发回去,就是怕他们像这个样子。我经常听人说,作为男人,应该安静地死去。所以你们面对着我,应该镇定下来,要坚强些!”

63、公元前399年,希腊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藐视传统宗教,败坏青年等罪名判处死刑,他拒绝了学生和朋友让他祈求赦免和逃亡的建议,毅然饮下毒酒赴死,终年70岁。

64、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举报作者简介······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347年),西方思想传统奠基人之同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齐名。

65、苏格拉底:“真的很爱她?她认为离开你是一种幸福。”

66、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开始,大家每天做三百下,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有什么做不到的?

67、最难的是关于产品的争议,道歉极具风险,你道歉了,要不要赔偿,赔多少钱多少物,给多少人赔偿,是一个人还是100万人,这才是考验危机公关的时刻,你很难用单一的道德标准比如“错了就是错了”检验决策,甚至更多的情况属于事实不清,公众和你都认为“先道歉再说”,起码落得一个态度好,这可能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68、  审判苏格拉底的不是职业的法官,而是由公民抽签出任的五百人陪审法庭。在古代雅典,接受庭审的人通常会让妻子和孩子来到现场,用眼泪来感化陪审员们的心。但苏格拉底不愿遵循这样的惯例。他选择了自我辩护,还拒绝宣读当时最负盛名的雄辩家利西阿斯为他撰写的辩护词。

69、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70、如果我们总免不了一死,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

71、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它的时候突然来访。”

72、希腊哲学家荷拉克利图(Heraclitus,535-475BC)说:「品格就是命运」,造成苏格拉底永垂不朽的最重要理由是:苏格拉底是一个信念坚定、视死如归的人,就是因为这个特有的品格和信念,决定了他的一生。

73、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