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1、所谓行为的反应,如口头发表、手工、图画、唱歌、表演、游戏等都是。课程未经行为的活动,其所得到的经验,不过是表面的机械的,决不是有机的融化。
2、第一步是搜求经验。如果应用经验性质的名称,那“是什么”就是认识,“为什么”就是知识,“怎样做”就是技能。人因为有好奇心的心理,所以会时时去求经验。搜求的方法,最有用的是采取有意的试验。(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3、《黄帝内经·素问》指出父母酗酒,不但对自己的身心有害,而且对后代也不利。
4、他指出,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的,它们在教育目标方面,总是以基督教教徒为标准,力图通过宗教教育毒害幼儿,使之将来成为虔诚的信徒和帝国主义温驯的奴仆。
5、满足儿童身心的需求;养成“扩充经验的方法”与习惯;使之有系统的组织。
6、应合于儿童的需要:当进幼稚园年龄的儿童,最喜模仿,如家庭里的事务、商店里买卖、工场里建筑、田野里耕种等,无有不看见一样喜欢一样;喜欢一样,便想模仿一样。所以把这些材料编入课程,定能适合他们的兴趣。同时他们好奇心特强:动植物的生长、天气的变化、街上动静的一切,凡能够引起他们搜求新经验欲望的,也全是他们所需要。此外如秋千、三轮车、摇船、大积木和各种的感觉游戏,都适合于那时儿重生理上的需要,最应设法利用。
7、专委会第一任主任朱继文园长发表感言,她说,多年来张雪门思想被幼教人在实践中传承,为更深入系统地学习、研究张雪门思想,我乐意、愿意接受这个艰巨而有意义的责任,为北京的幼教工作服务。相信在我们专委会组织机构成员、会员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把工作做好。
8、 在早些年的著作《幼稚园的课程》中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稚园的课程是什么呢?“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
9、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担任注册课职员,以职员身份旁听教育系课程;学习并研究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10、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第二幼儿园冯淑兰园长交流了该园在“践行张雪门教育思想,成就老师孩子的美好人生”过程中的体会。该园借助课题研究,学习和践行张雪门教育思想;通过研究,教师对张雪门行为课程的内涵有了深入理解,不同层次教师获得了专业成长,并在实践中有了很好的体现。
11、3康有为是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也是中国古代十大著名思想家之还是晚清时期非常重要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在教育上,他着重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以及男女平等的重要思想,为后世的幼儿思想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2、应在儿童的环境里搜集材料。课程固需要注意到社会生活的意义,但决不可凭着成人主观的意见。成人编制的课程,若愈广博,愈有系统,实在更引不起儿童的反应。
13、早在1928年,张雪门就在北平开办了孔德幼稚师范学校,并且提出了“骑马应从马背上学”的师范教育理念,采取半日授课、半日实习的幼教师资培训理论与教材,在开办幼稚园的同时,培育幼教师资。
14、课程的来源和儿童经验来源基本一致,仍旧逃不出上述的三种环境:
15、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系统,反而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幼稚生时期,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需求。第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
16、经验的性质有三:认识;知识;技能。这三种的性质,不一定同时获得。譬如上例的婴儿,他虽有吸乳的技能,但井不认识这是叫做乳汁、乳头、嘴和舌等名称,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吸乳的理由(知识)。儿童多半先有了认识,而后才有知识与技能。
17、在提出原则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本章中关于课程组织提出的相关建议,例如,告诉我们幼儿的生活是整个儿的,因此幼儿园的课程也是整体的,既需要预先规定内容又要根据儿童的需要而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从该篇章中强烈地感受到虽然时间已经跨越了大半个世纪,但张雪门先生关于课程组织的理论思想对于我们当下教师在课程组织中的行动依旧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
18、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后,张雪门受熊希龄之托赴长沙筹备香山慈幼院迁校之事。
19、儿童的全部生活是生长的一段,他用自己当时的生理与心理,与其当时的环境相接触,因而发生交互的反应,懂得逐渐生长,以完成这一时期的生命,维持已有的生长,继续将来的生长这才是儿童的本体。
20、张雪门认为,编制幼稚园课程时应特别注意三点:
21、在学习期间,他得到教育系主任、中共d员高仁山先生的悉心指导,计划用一年时间研究福禄贝尔,一年时间研究蒙台梭利,再用一年时间研究世界各国的幼稚教育,然后以毕生精力研究我国的幼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