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相声吹牛
1、号外!号外!锡安山少儿语言班增设帝湖新校区啦!报名钜惠火热进行时!
2、乙:就这个大火啊,烧了三天三夜,全市的消防队都去了,他愣是没救灭啊
3、经过上百场的演出打磨,句句包袱,笑点密集;
4、之后就是大多数人熟知的,两大天王的合体。刘伟、冯巩的组合不见了,牛群、冯巩的黄金组合赫然崛起,从此红的一塌糊涂。而且两人的合作其实相对于前两位天王,更加的有所创新,或者说更加“火”,更加“闹”,更加另类。
5、乙:哦,您的意思咱俩在这儿比赛吹牛,就是说大话
6、甲:咱们哥俩在这里给大家来一场体育比赛,大家欢不欢迎呀?
7、甲:我上了主席台,马拉多纳一见我本人,又是一阵惊叹!
8、1956年,被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工作,并拜侯宝林为师学习相声;同年,加入中国共产d。
9、说到相声创作,赵炎感慨,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了,在网上发现一点笑料,敛吧敛吧就变成包袱上台演出了。回想起他们当年一段相声从体验生活到最终上台演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赵炎回忆,当年,说唱团的每一个相声演员一年有3个“三分之一”,一个“三分之一”深入生活创作作品,一个“三分之一”修改排练提高,一个“三分之一”登台演出。那时候的相声演员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比如说说唱团的生活基地有山东烟台、湖南桃源、河南许昌。赵炎解释说:“为什么要有生活基地?就是省得在陌生的地方重新熟悉,一到搞创作的时候就直接去了,到了地方就直接开始工作。”赵炎透露,他们在那些生活基地也培养了一些关心相声事业的伙伴,他们也帮着演员搜集素材。
10、甲:这是你浅陋无知,少见多怪。趁我徒弟这会儿有空儿,有什么疑难问题,你赶紧向他请教。等会儿我徒弟扇“啪叽”去了,你可没处找去。
11、 乙: 我头顶天,脚踏地,伸手能抓大飞机!
12、甲 我……我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
13、姜昆的能干无人可及,前后总共担当了8次春晚主持人。可以说,春晚历史最辉煌的1983年到1989年,他一次都没有落下。那时候姜昆一定程度上就是春晚的标志。虽然赶不上后来的赵本山,但也可以说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
14、A:第一次开车,打着火,挂上档,一松离合,砰!倒挡!撞一电线杆子。
15、冯巩是四位天王中唯一的捧哏演员。尽管他这个捧哏大多数时候,其风头绝对不让逗哏。尽管他也是按照姜昆代表的体制内的规矩,严格按照本子在说相声,绝少或者根本不用现挂。但他的好处是,他作为捧哏的风采实在太过于耀眼,与任何一个逗哏搭档都不分上下,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所以,每次他和搭档拿到的相声本子,都是逗哏和捧哏同样分量的作品。
16、乙:跑希腊参加2004年奥运会了,吹啊,我就不信
17、 甲:为了回报老爸,我去给老爸拿拖鞋,取报纸,开电视——
18、甲: 不是吹,我一出生就会上厕所。(装出很真诚的样子,却还带着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