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摘抄好句71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摘抄好句71句)

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

1、  不但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影响地球及其生物,运行中的其他天体对地球的吸引力、热能辐射、高能粒子流等都会影响地球及其生物,当然也影响人的命运。所以,从研究星相入手研究易经、研究阴阳五行学说等玄学,是为正道。

2、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

3、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4、中秋节的重要意义,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每个节日都有相对应的意义,很多人对于中秋节的意义并不了解。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中秋节的重要意义的资料,希望大家能够一起来看看吧!中秋节的重要意义1挖掘和弘扬中秋节中的团圆文化,发扬敬老孝亲、感恩父母的美德,也应该是中秋文化的范畴。

5、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7、在四季之中,春分节气木气升至最强并开始减弱,随着木气的减弱,火气就开始孕育了,火为夏季之丙火,也就是太阳。秋分节气金气升至最强并开始减弱,随着金气的减弱,冬水之气就开始孕育了,冬季之壬水为太阴,也就是月亮。

8、另外類似的傳說是月餅內藏一條紙,內寫〝八月十五夜殺韃子〞,大家切月餅時看到這一張紙,大家一起把韃子(蒙古人)殺了,元朝就被推翻了。 今天的中秋節,人們傳承了許多習俗,最重要的便是賞月和吃月餅。

9、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10、八月民眾在戶外院內設香案供鮮花、水果、月餅、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向,焚香燒金,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信徒則前往廟宇祭拜月神。(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意义)。

11、臺灣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描述中秋提燈的情景寫道:〝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紮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12、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13、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14、在福建,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説。

15、中秋之夜,千家万户于庭院中对月设下香案,摆满了时鲜瓜果,诸如西瓜、苹果、葡萄、枣、梨、栗子等,还有熟食毛豆、五香花生、芋头之类。全家人还在香炉上插一枝生毛豆,代表月中的桂树。一切布置停当之后,全家人轮流向月亮朝拜。所谓祭月,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拜。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属太阴,所以中秋主祭一般是妇女。

16、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8)

17、  八月十五傍晚,夕阳西下,一轮特别大的圆月从东方升起,此时地球处于中间,月球和太阳分别处于东西两侧(参见图四)。显然,“八月十五”也是空间概念,反映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关系。即当太阳处于白露到寒露之间,且月球满月之日,就是“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时空互应——时间,即空间;空间,即时间。

18、    以上是中国传统中秋节的一些含义寓意。在这里,我们摩天非然的全体人员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19、女儿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商量,就让最小的女儿送去到月宫陪伴嫦娥去了!

20、俗话说:“宁留女一秋,不许过中秋”,在民间习俗中,女子吃了娘家的月饼对公公不利。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女子出嫁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在八月十五团圆之时,有外人来吃自己的月饼,也就相等于破坏了这种团圆,与“女婿不上坟”的意思差不多。

21、(3)熊海英.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35-1

22、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23、可能大家都觉得情侣之间的节日不是七夕吗?但其实中秋节也是具有浪漫的情侣氛围的。在神话故事中,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老药,但是后羿舍不得自己的爱人嫦娥,所以就不舍得吃。但是嫦娥却好奇心很重,想要上天上看看,所以就把长生不老药给吃掉了,然后便飞升到了月亮之上。所以二人便分开了。因为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圆,后羿觉得八月十五的时候是月亮里自己最近的时候,也就是嫦娥距离自己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到八月他就会坐在房顶上赏月,就好像是欣赏自己的爱人嫦娥一样。

24、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人們燃燈以助月色,逐漸成為一種風俗。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更添喜慶。

25、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26、《周礼》中出现过中秋这个词,但它指的不是中秋节,而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唐朝的类书里有四时十二节令的记载,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收,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

27、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

28、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後世清代袁枚在《隋園食單》中記載了當時月餅的做法。

29、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30、八月十五寓意什么,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人们在这天会吃月饼,有些地方还会有花灯会,中秋节一直是中国人心目中很重要的节日,以下是八月十五寓意什么。八月十五寓意什么和谐

31、“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32、赏月。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

33、燃灯。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34、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节中秋节才成为了固定的节日。

35、俗话说:“一个柿子十副药”,那么,多吃柿子好吗?

36、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7、在没有灯的时代,这种灯有多亮,什么动物似乎会受到这种灯的影响。拜月球被称为供月,实际上,很多牺牲都献给了月神,后来希望逐渐得到祝福,并在发展时期感谢大家。欣赏月球是审美行动。中秋节是神圣的,所以月亮是如此结实明亮。实际上,这并非是为期15天的中秋节,而是古人使月亮变黑并开始循环到另一个循环的日子。除阴历外,著名的阴历与希伯相同。为什么如此定义犹太历和伊斯兰日历?方便观察!这个原因不知道该接受还是不遵守。

38、所以“圆坟”就像是去给别人暖房一样,先要敲门,然后才能与主人进行沟通。而正反各三圈就像是敲门一样,敲开了亲人所在的地下之门。当转圈之后,人们会席地而坐,摆好酒肉,甚至还会自言自语,给亲人讲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39、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中秋时节,人们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更多地被赋予了思念亲人的色彩。

40、  从空间讨论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地球处于围绕太阳运行轨道的白露后、寒露前,即黄经165°至195°之间(参见图三),

41、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2、正如苏东坡在诗中所说:“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那么月亮的强引力作用在海水上,就会引发潮汐现象,但是月亮的吸引力在陆地上,也有同等的力量,只不过陆地是固体,不容易表现出来而已。

43、在北方一些农村,人们在“复三”之时,还要带上火锅以及柴禾等,在祭拜仪式结束之后,人们会就地而坐,并且把带去的食物在火锅中煮熟,吃完后才会各自回家。就像吃火锅一样,只不过地点不一样而已。

44、在北方一些农村,人们在“复三”之时,还要带上火锅以及柴禾等,在祭拜仪式结束之后,人们会就地而坐,并且把带去的食物在火锅中煮熟,吃完后才会各自回家。就像吃火锅一样,只不过地点不一样而已。

45、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46、中秋节是浪漫的、温馨的,同时,也是家庭性的。中国人享受到的节日欢乐就是“几代同堂”的幸福,不喜欢外人进入,狂欢会打破节日的温馨,所以不赞成“狂欢”,相反有很多节日的禁忌,这一点小孩子或者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们会感到有些“闷”,不过瘾,不像西方人那样可以“嗨”。

47、(2)熊飞.中秋节起源的文化思考(J).文史知识,1996(11):46-

48、在“复三”的习俗中,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圆坟”,一般是孙子绕着坟头正转三圈,再反转三圈,这种习俗就叫做“开门”。人们认为转圈之后,就可以和亲人进行沟通了,也只有“开门”之后,亲人才能收到晚辈送去的美食和财物等。

49、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50、《新唐书·卷十五志第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51、在这个传统的老节日里,人们吃着月饼、赏明月、举家团圆,体现地格外有意义

52、有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它踏着祥云飞到天宫。当它进入南天门时,突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兵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嫦娥无辜受罪,雄兔深表同情。他想,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一定非常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她就好了,于是想到自己的4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53、拜月、赏月、团圆庆贺是传统中秋节俗的核心,从当代社会生活看,它依然有着符合民众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4、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55、其中,唐代詩人李樸的《中秋》一詩別具一格: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56、嫦娥奔月的傳說家喻戶曉。(Pixabay)

57、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58、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59、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60、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61、《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62、关于吃月饼的习俗由来之则与嫦娥有关,传说嫦娥爱吃带有馅的面食包子。于是,后人为了纪念嫦娥,便把这种带有馅的面食包子称作月饼。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都会一同品尝这美味的月饼。

63、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64、   唐诗有多篇中秋赏月诗,如王建有诗:“月似圆盛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徐凝写道:“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我连坐至晓。”而苏轼则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名篇佳句。

65、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6、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67、所以“圆坟”就像是去给别人暖房一样,先要敲门,然后才能与主人进行沟通。而正反各三圈就像是敲门一样,敲开了亲人所在的地下之门。当转圈之后,人们会席地而坐,摆好酒肉,甚至还会自言自语,给亲人讲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

68、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69、《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70、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