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祖国的古诗10首书法作品
1、 本次活动全员参与,书法比赛内容以爱国诗词为内容,采取现场书写形式。比赛中,同学们一丝不苟地书写,一笔一画体现出他们的仔细与认真,横竖撇捺、起笔收笔,将平时所学的本事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张张纸上呈现出一个个字迹工整、优美流畅的字迹,每个班内都充斥着浓郁的墨香味儿。
2、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 这首古诗,截取了一个生动的场面,有人物、有环境、有情节、有对话,完全可以作为一篇小小说来看。环境背景,是第一句的交代,州桥,是一个特定的环境,因为其南北是御路,作者经过此地,不直写自己内心的亡国之痛,而是从对面写来,写中原父老的感情。丧国的痛楚,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令中原父老苦不欲生。这里,“父老”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同时,这也是实情。他们盼了几十年,忽然见到宋朝使者,有多少委曲要诉说呀!可他们强行忍住,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接下来,两句忍泪失声的询问,是这个场面的高潮,突然收结。从内容上看,这样更深刻地表现了中原人民盼望北伐的心情;从艺术上说,在感情的顶点收结是诗歌创作的妙法,往往起到语尽不尽的效果。此诗正是如此,诗在到达顶点时戛然而止,可是并非语意都尽,而是余音袅袅。诗人没有以使者身份回答“父老”的问题,也没有以作者口吻发表议论;但他的感情已经与诗笔叙说的事实、描绘的形象融合为一了。如果一定要作想象的话,那范成大可能只是无言以对,因为南宋统治者的既定政策根本不想收复失地,这是十分可悲的。因此此诗对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也有一定的批判。
4、10月12日,获得特等奖的优秀作品在校园内展出。
5、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6、改革春风吹大地,飞旋彩笔绘蓝图。忧民忧国心无愧,立d为公九十秋。
7、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8、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9、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10、上阙抒发作者为国立功满腔忠义奋发的豪气。以义愤填膺的肖像描写起笔,开篇奇突。凭栏眺望,指顾山河,胸怀全局,正英雄本色。“长啸”,状感慨激愤,情绪已至高潮。“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罗时空,既反映转战之艰苦,又谦称建树之微薄,识度超迈,下语精妙。“莫等”期许未来,情怀急切,激越中微含悲凉。
11、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12、欢声笑语地唱起歌,跳起舞,迎接母亲的63周岁生日,对母亲诞辰的美好祝福,是大江南北到处盛开的笑靥。扩展资料《中国爱国主义诗歌经典》辑选中国现当代歌颂共产d、歌颂祖国诗歌百余首,献给中国共产d建d九十周年。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d九十华诞,万众欢腾,普天同庆。
13、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