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赞美劳动的句子
1、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
2、《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⑹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4、10听邹忌之言,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文中能表明纳谏效果的句子是:
5、作者起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晋太元中)、地点(武陵)与主人公(渔人),意在表明故事的真实性,暗示读者“文生于情,情生于境”(清·尤桐《西堂杂俎》三集卷三《苍梧词序》),披文之时应不忘客观现实。渔人既以捕鱼为生,长期披星戴月,风来雨往,周围一带山川河流之形胜当会了然于心,然此次“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看似不可理解,实则既有现实的折射,又暗示故事的虚幻。或许是因为此溪鱼儿既多且肥,良机难再,渔人迟迟不肯收手;或许是因为渔人一无所获,若空手而返,难向家中饥儿饿妇交差,因而不甘死心,仍是一路撒下渔网去。渔人艰辛的生活,惨淡的家境于此当可想见。不惟“忘路之远近”,渔船进入桃花林也是猛然之间才惊觉的。“忽逢”二字既写出了渔人撒网之专注用心,又将桃花林点染得虚幻迷离,神秘飘忽。抬眼展望两岸,渔人不禁惊奇于清一色的桃林,陶醉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多姿多彩的优美环境中,渔人之“甚异之”、“欲穷其林”,固然是极写此处桃花林芳香与色彩的神异,又何尝不能传达出渔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的慨叹,进而折射出现实环境之萧瑟、凄凉呢?
6、《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7、如韩愈《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9、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自己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10、孟子问:“(农夫)用粮食换炊具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了陶工和铁匠;瓦匠、铁匠也用炊具和农具换粮食,难道能说损害农夫吗?并且许子为什么不亲自制陶器、冶铁,做成各种器械,什么用具都从家中拿出来使用?为什么要忙忙碌碌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子这样不怕麻烦呢?”
11、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
12、(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 以:用来
13、崔颢《黄鹤楼》中,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缠绵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
14、以享以祀,以介景福。译文:大田宽广作物多,选了种籽修家伙,事前准备都完妥。
15、阅读选文和《三峡》两篇文章,指出它们在描写山势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16、“那么,难道管理国家难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时干得了吗?做官有做官的事情,当老百姓有当老百姓的事情。只要是一个人,各种工匠的产品于他都是必需的,如果必须一件一件地亲自做出来然后去使用它,这是让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劳动脑力,有的人劳动体力,劳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的人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17、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8、《庄子·北冥有鱼》中,运用比喻,描写鹏展翅飞翔时壮美的气势: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19、2019春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电子课本教材书
20、朱熹曾言,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古文的诵读,有讲究。讲究读准确,由于语言发展的特殊性,文言文的许多字词与现在人们运用时,字义与读音都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把握含义,首先读对是第一步。文言文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多音字,比如由于字义的陌生,学生在初次接触时会把汤汤(shāngshāng)读作tāngtāng;又因为无法准确辨别虚词的作用,会将为的读音搞混。如:惟弈秋之为听。为是其智弗若与?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着重强调。
21、 (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
22、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3、 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 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 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 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 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 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 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 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 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 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丘首。
24、《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25、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中山公子牟曰:“虽知之,未能 自胜也。”瞻子曰:“不能自胜则从,神无恶乎!不能自胜而强不从 者,此之谓重伤。重伤之人,无寿类矣!”魏牟,万乘之公子也,其 隐岩穴也,难为于布衣之士,虽未至乎道,可谓有其意矣!
26、《滕王阁序》中用“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秋天的山水美景。
27、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出了潼关得形势险要:
28、(2)州里重其德行 重:推重,看重
29、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情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30、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1、②对君:敢于劝谏 善于劝谏 善于辞令 忠心耿耿 忠君爱国 顾全大局 鞠躬尽瘁 忠贞不渝
32、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33、《归园田居》其四(晋)陶渊明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34、龚自珍《己亥杂诗》中,常用来歌颂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赞美英雄人物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35、您辛苦了!老师!把青春无么奉献的人们。我们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您辛苦了,老师!我也只能帮到这里了老师老师——您如春天中的细雨,滋润着花儿,灌溉着大地,而我们再着吮吸着细雨茁长成长。
36、胸有成竹 足智多谋 大智若愚 思维敏捷 技艺高超 有真才实学
37、李商隐的《无题》中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该句运用形象的比喻和谐音双关的字眼,把坚贞不渝,死而后已的真挚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歌颂爱情诗中的千古绝唱。
38、苏轼的《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其中抒发感慨,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的句子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9、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40、本文叙述了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事例,来提醒人们要重视后天教育,勤奋努力地学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
4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42、夹(jia)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44、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4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46、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新如画的送别环境,渲染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表达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47、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8、吴瑞荣《唐诗笺要》:至情处莫非天理。暴弃天物者不怕霹雳,却当感动斯语。
49、与外界联结的通道之幽深将桃花源渲染得更为神秘。不为人知的无名山洞竟闪烁出忽明忽暗之微光,勉强能通过一个人的小山洞延伸数十步之后竟然另有洞天,确乎神极!作者有意将桃花源涂上神秘的浪漫色彩,显然是在暗示读者:桃花源乃理想境界,并非客观现实社会。渔人进得洞来,但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其间恰当地点缀着良田、美池、桑竹之类,好一派旖旎的田园风光!这幅静美的画面竟有“鸡犬相闻”之声飘来,撩人情怀。更有那“衣着悉如外人”之男女从从容容“往来种作”,老人们倚墙静坐于阳光下闭目养神,间或悠然地拉扯家常,小孩们则或团坐说笑或追跑嬉戏,好一幅逍遥自在、恬静安乐的生活图景!渔人见此,不免将思维触觉观照士族势力猖獗、战乱不已、百姓涂炭之黑暗现实,于是禁不住艳羡起来,神思悠悠:来到这样一个绮丽、和平的去处,莫非是在做梦吧。诚如清人刘熙载所说:“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艺概·书概》)这幅令渔人陶醉的生活画面曲致地折射出现实的丑恶情形,充分传达出作者彻底失望于丑恶现实,毅然归耕田舍之后对平等劳动自由、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
50、最后,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也是这两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
51、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典故表达诗人无限怅惘的复杂心情的句子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2、(4)韩愈《马说》中,表现食马者愚妄浅薄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53、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语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4、③对臣:善于纳谏 知人善任 有识人之明 体恤下属 善于听取正确建议
55、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在对文中生僻字、难懂字的重点学习之后,那么再理解整篇文章则不费吹灰之力了。
56、杜甫《春望》中,用花、鸟这春天里美好的景物反衬沉痛的心情,用拟人的手法深刻地表达了亡国之痛、离别之悲: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
57、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如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国号、年号等等。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8、陶渊明诗歌表现出蔑视权贵、遗世独立的气节,朴实自然的诗风,对后世诗歌的创作影响大而深远。个性分明,情感真挚,平淡质朴,不大用典,简洁含蓄,“质而实绮,臞而实腴”,富有意境和哲理,主观写意,杂有儒、道各家思想。
59、(1)行冠礼(2)遵从(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