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爱国的诗
1、爱国,是历代诗人永恒的吟咏主题,再来感受下古人的爱国情怀吧!让我们传递浓浓的爱国情怀,向“国庆献礼”!
2、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
3、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赵彦昭《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4、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毛泽东
7、译文: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即使事情已经商定,也要等到有了结果才能完全下结论。
8、《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9、这首词气势磅礴,充满了鼓舞人心的壮志豪情,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
10、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11、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1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赏析: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14、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15、一时今夕会,万里故乡情。杜甫表现爱国主义的诗句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6、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汪遵《咏北海》
17、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18、这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作于1192年(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陆游当时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19、 妇女齐心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张维屏《三元里》
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
21、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毛滂《临江仙都城元夕》
22、爱国,是历代诗人永恒的吟咏主题,再来感受下古人的爱国情怀吧!
2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面对敌人的劝降,文天祥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仅是文天祥的写照,更是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勇烈士的写照。
2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25、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26、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27、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2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州 桥 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宋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夏日绝句 李清照 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9、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30、心怀天下之人总是命运多舛,居不得庙堂,入不了乡野,一身抱负难以施展,郁郁不得志,在位者看不见的民生疾苦全都落在诗人眼里,熬成一篇《离骚》。
31、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32、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令狐楚《少年行》
33、尚忆先朝多乐事,孝皇曾为两宫开。王守仁《元夕二首》
34、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3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