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韩非子寓言故事6则(摘抄好句104句)

韩非子寓言故事6则(摘抄好句104句)

韩非子寓言故事6则

1、韩非子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2、这告诉我们,重视和躲开那些隐藏的、细小的但却是致命的危险。

3、译:千里长的大堤,因为蚂蚁窝而溃败;百尺大的房屋,因为一点的烟火而焚毁。

4、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5、(儒家的理念不合适宜,虽然好听,但没有用,就像孩子玩泥巴、玩过家家一样,只是银样蜡枪头,是假把式,肚子饿了还是要回家吃饭的。)

6、寓意:在给别人提意见时要注意与别人的亲疏关系,如果与别人的关系较好,并且此人心胸宽广,则可提意见。

7、(儒家就是不肯说世间丑恶的东西,虽然很正能量,但让人不能看到世间的真实、人性的真实,在此传统影响下,世上出现很多两面人,表面高尚,私底丑陋。)(韩非子寓言故事6则)。

8、(故事)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为饭,以涂为羹,以木为胾,然至日晚必归饷者,尘饭涂羹可以戏而不可食也。

9、(点评)其子所以反者,倍其所以嫁。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

10、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9 

11、  "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名字。"

12、(儒家经常把政治无道与女色联系,认为是红颜祸水,女子误国,其实不是,宓子贱的实践就让有若都有所反思,政治的关键是遵循政治规律,是会用人。)

13、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

14、次日,他来到田里,也不干活,只是偷偷地躲在一边,守卫着那棵大树,等待第二只兔子撞上。于是,等了一天,什么都没有等。

15、(点评)故曰: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16、信:真实不欺。有功劳的一定奖赏,有罪过的一定惩罚。形容赏罚严明。《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信赏必罚,其足以战。”

17、  古代杞国有个人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存身,于是便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每天活在焦虑中。

18、寓意: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19、(小病不治,等病入膏肓则为时晚矣,治国也是如此,积重则难反。)

20、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诚地向神提出真诚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词地祷告:“仁慈的神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21、可是,我的夫君他是王,是强大的国家的王,所以,不断地会有新的美人入宫。最近,楚国的附属国魏国的王又送来了一个绝色的美人。魏国的女子柔媚无比,我的王他的心就这样被迷住了。有好几天他都没有叫我去伺宴了,虽然也会来看我,但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只要那个魏国的美人的一声娇唤,他就乐颠颠地奉上他的笑脸。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7狗猛酒酸

22、(故事)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凡奸者,行久而成积,积成而力多,力多而能杀,故明主蚤绝之。今田常之为乱,有渐见矣,而君不诛。晏子不使其君禁侵陵之臣,而使其主行惠,故简公受其祸。故子夏曰:“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

23、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24、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25、  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26、  年轻人呵呵笑道:"大人既然如此说,草民也只好献丑了。"

27、魏王说:“我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结束了人质的生活,庞葱果真不能再见魏王了。

2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6 

29、秦王政架不住李斯的思想攻势,糊里糊涂地下令把韩非下到大狱里去。这下可撞到了李斯的枪口上:李斯正好是负责刑狱的官员呢!在李斯的关照下,韩非的申诉状递不上去,秦王每天听到的汇报都是韩非辱骂秦王、一心回国。终于有一天,嬴政丧失了耐心,默许了李斯的请示:处死韩非。

30、韩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韩非子写的文章,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子的思想十分活跃,他的文章也有警策世人的意图。他所写的寓言文章都被收录在《韩非子》中,他通过寓言讲明白一个道理,举例十分生动,也通俗易懂,至今对后世产生影响,有些寓言故事变成了成语,以警醒世人。 

31、(故事)田鲔教其子田章曰:“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

32、(教师教学用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上册汇总

33、(故事)有相与讼者,子产离之而毋得使通辞,到其言以告而知也。

34、  鲁国的郊外飞来一只奇异的海鸟,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扶老携幼前去观看。

35、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36、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0 11 

37、(故事)李克治中山,苦陉令上计而入多。李克曰:“语言辨,听之说,不度于义,谓之窕言。无山林泽谷之利而入多者,谓之窕货。君子不听窕言,不受窕货。子姑免矣。”

38、(故事)鸟有翢翢者,重首而屈尾,将欲饮于河,则必颠,乃衔其羽而饮之。

39、(点评)嗣君知欲无壅,而未得其术也。夫不使贱议贵、下必坐上,而必待势重之钧也而后敢相议,则是益树壅塞之臣也。嗣君之壅乃始。

40、(点评)夫明主畜臣亦然,令臣不得不利君之禄,不得无服上之名。夫利君之禄,服上之名,焉得不服?此皆知同异之反也。

41、人不能同时用两手画出两种形状不同的图画,说明心无二用。

42、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问扁鹊。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43、  "龙。"杨明韩眼中精芒闪过,道,"我要你画一条金龙,傲视苍生的金龙,画好了自然有你的好处。"

44、《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45、(点评)范且、虞庆之言,皆文辩辞胜而反事之情。人主说而不禁,此所以败也。夫不谋治强之功,而艳乎辩说文丽之声,是却有术之士而任“坏屋”、“折弓”也。故人主之于国事也,皆不达乎工匠之构屋张弓也。然而士穷乎范且、虞庆者:为虚辞,其无用而胜;实事,其无易而穷也。人主多无用之辩,而少无易之言,此所以乱也。今世之为范且、虞庆者不辍,而人主说之不止,是贵“败”“折”之类而以知术之人为工匠也。不得施其技巧,故屋坏弓折;知治之人不得行其方术,故国乱而主危。

46、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0 

47、他一边抱着兔子回家,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说不定明天还有兔子跑过来,又撞到大树下了,我可不能这么便宜。”

48、假如我们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中更加稳重、安静一点,那么你肯定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会取得新的进步。

49、由此,真正要所有的制度都能步入轨道的话,首先就要贯彻法令,不要有模棱两可的现象发生,无论对象是谁都要公平待之。如此人民才会信任法律的效能,才会尊重。

50、▶ 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51、(故事)卫嗣君重如耳,爱世姬,而恐其皆因其爱重以壅己也,乃贵薄疑以敌如耳,尊魏姬以耦世姬,曰:“以是相参也。”

52、(故事)卫人有佐弋者,鸟至,因先以其裷麾之,鸟惊而不射也。

53、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韩非子的古代寓言故事篇3:田婴城薛(原文)

54、译:一个人右手面圆形,左手又要画方形,那么一定不能同时画好两种形状。

55、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手执纸扇,又瘦又高的中年人,他对年轻人的《白虎啸天图》大加赞赏了一番,然后叹息道:"小哥画技如此了得,却埋没在这市井之地,真可惜。"说罢摇头不止。有人马上认出了中年人,说道:"这不是杨明韩杨知府的师爷汪为吗,怎么在这?"另一个人"哼"地一声,道:"他杨明韩派人来这还会有好事?定然又是在搜罗人才,好花样百出地讨好皇上。"

56、(韩非讲求实用,言论再动听,不管用也是没用的。)

57、(抓住主干,纲举目张,君主要治吏不治民,中央集权,分级管理。)

58、(故事)鸱夷子皮事田成子。田成子去齐,走而之燕,鸱夷子皮负传而从。至望邑,子皮曰:“子独不闻涸泽之蛇乎?泽涸,蛇将徙。有小蛇谓大蛇曰:’子行而我随之,人以为蛇之行者耳,必有杀子。不如相衔负我以行,人以我为神君也。’乃相衔负以越公道。人皆避之,曰:‘神君也。’今子美而我恶。以子为我上客,千乘之君也;以子为我使者,万乘之卿也。子不如为我舍人。”田成子因负传而随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 

59、千里大堤,狂风巨浪未能移其毫厘,可谓牢不可破。

60、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61、人主者,守法责成以立功者也。闻有吏虽乱而有独善之民,不闻有乱民而有独治之吏,故明主治吏不治民。

62、(故事)一曰:鲁人有自喜者,见长年饮酒不能釂则唾之,亦效唾之。

63、“要是接着有第二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发现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魏王迟疑了一下,仍然摇头说不信。庞恭再问:“如果马上又有第三个人跑来报告说大街上有只老虎,您信不信呢?”魏王点头说:“我相信了。三个人都这么说,一定不会有假。”庞恭起身说道:“谁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当三个人都说有,大王就相信了。现在邯郸离魏国比从这儿上大街远得多,在大王面前说我坏话的又何止三人,请大王明断是非。”果然如庞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谣言,以至当他从邯郸回来后,魏王再也不愿召见他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6虞庆是春秋时期有名的辩士,能言善道是出了名的,据说他能把黄河说得倒流,凋谢的花儿说得再盛开,如果他生活在现在的年代,估计会成为一名有大作为的律师。

64、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65、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66、由于郑袖事先曾经告诫侍卫说:“楚王如果有什么命令,必当立即执行。”所以,未等楚王息怒,侍卫顺势挥刀,便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67、秦国大兵压境,韩王慌了手脚。正仓皇间,忽然传来消息,说秦军此次攻韩,只为得到韩非。韩王擦擦汗,好不容易镇定下来,说:“我道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一个人,兴师动众的,太无聊!传我的命令,叫公子非赶紧给我收拾东西,立马滚到秦国去!”

68、(故事)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

69、(务实、实用是韩非的价值观,是很对的,但这个例子体现的实用观太狭隘了,用现代的眼光看,有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实际是有潜力的,不应一概抹杀。)

70、读后感:能言善辩的人都能靠自己的说辞说服别人,可是有时候说服了别人的道理,不一定能行得通。

71、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72、古人说,人有四戒:酒、色、财、气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的钢刀,财是惹祸的根苗,气是下山的虎豹。酒色财气,可以说是人们不宜发现的危险,有些人没死在大灾大难里,却死在这里,值得我们深思。

73、我们常说,战胜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从中国古代就有的硬道理。从老子到韩非子,都告诉我们,胜过别人没什么了不起,关键是要战胜自己,改正自己的的缺点,这才是真正的强大,也是最难做到的。

74、(故事)子绰曰:“人莫能左画方而右画圆也。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75、象蚕吃桑叶那样一步步侵占,象鲸吞食那样一下子吞并。比喻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别国的领土。《韩非子·存韩》:“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

76、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77、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78、(点评)此《周书》所谓“下言而上用”者,惑也。

79、(连低智商的生物都知道不能入深渊,都知道避险,何况是人,更不会以身试险,严刑就好比深渊,人们不会以身试法的,只要能做到必罚,这样就能达到以刑去刑的效果。)

80、(个人技能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才能发挥用处。)

81、虞庆靠着能言善辩,很快地受到当时的赵王的赏识,当了赵国的大官。升了官发了财,虞庆就想着把自己的旧房子推倒了新建一所新房子。于是,他找来一群能工巧匠来帮他做房子。有一天,虞庆到新房子的工地去看新房子做得怎么样了,当他看到新房子的框架已经建起来了,但是虞庆嫌做得太高了,就跟工匠说:"屋顶做得太高了。"工匠跟虞庆说:"因为木头还没有干透,容易弯曲,而灰浆是湿的,潮湿的灰浆是重的,用没干透的木头来承担重的灰浆,木头就更容易弯曲了,房子会容易坏掉的。"虞庆说:"错!椽子干了就会伸直,而泥巴干了就会变轻。如果椽子和泥确实是能够变干,一天一天泥土变轻木头变干,即使时间久了,房子也不会倒塌的,你就按我说的做,错不了。"木匠听了,虽然觉得好象不大妥当,但是也找不到可以反驳虞庆的话,只好拿没干透的木头做椽子,做好了房子。

82、    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是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于是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83、(故事)一曰:燕王好微巧。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削之?”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因逃。

84、(故事)方吾子曰:“吾闻之古礼:‘行不与同服者同车,不与同族者共家。’而况君人者乃借其权而外其势乎!”

85、(点评)人主者,利害之轺毂也,射者众,故人主共矣。是以好恶见,则下有因,而人主惑矣;辞言通,则臣难言,而主不神矣。

86、逆耳:不顺耳。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有利于改正缺点错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87、(故事)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88、(故事)惠子曰:“羿执鞅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旳。弱子扞弓,慈母入室閇户。

89、(大多数臣子都会觊觎权力,君主要时时警惕,处处设防。)

90、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她手捂胸口,双眉微皱,惹人怜惜,人们觉得西施生病了的模样更娇美。

91、循:依照;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韩非子·定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

92、(本故事节选自《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93、(故事)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其妻问曰:“今裤何如?”夫曰:“象吾故裤。”妻子因毁新,令如故裤。

94、  不知不觉,两个时辰过去了,此时太阳已经偏西,西天一片赤红。年轻*笔一挥,道:"画好了。"不想那杨明韩早已躺在椅子上睡着了,对年轻人的话毫无反映,汪为走过去,轻轻弄醒杨明韩,道:"大人,金龙画好了。"杨明韩迷糊醒来,吱吾道:"好,好了?"说着晃悠悠站起来去看那幅画。

95、出处《韩非子》卷十四外储说右下第三十五6 

96、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97、韩非瞧见李斯送来的毒酒,一霎时全明白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渺无希望了,微微笑了笑,端起毒酒一饮而尽。临终前他对李斯说:“世事有道,命运无常;乍死乍生,一存一亡。请你好自为之吧,不要落得同我一般下场。”

98、(故事)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99、(以强大的逻辑,反击了别人对自己的轻视,并且说服了对方。但孔子只是伟大的教育家,真不是伟大的政治家,就算给他机会也没用,照样不能富国强兵。)

100、优柔:犹豫不决;寡:少。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韩非子·亡征》:“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101、《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

102、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8 

103、(故事)子之相燕,坐而佯言曰:“走出门者何?白马也?”左右皆言不见。有一人走追之,报曰:“有。”子之以此知左右之不诚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