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书的内容和译文
1、(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2、孔子说:“当几个人聚在一起时,一定有值得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去学习,如果你发现你和他们有同样的弱点,你应该及时纠正他们。
3、重点字词解释: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4、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5、5(国学经典)《论语》八佾篇第三 (1-13章)
6、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7、译文:孔子说:“爱护他,能不叫他勤劳吗?忠于他,能不开导他吧?”
8、字词解释:贤:贤德、高尚,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乐:乐趣
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颜渊》)
10、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11、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翻译学方向学科带头人、河南大学名师、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英汉对比研究学会中国典籍外译研究分会副会长、国务院侨办“文化中国”名家讲坛主讲之一。长期从事翻译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尤其是中国哲学典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译研究。
12、(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13、字词解释:饭:吃饭,名词作动词水:冷水,肱:胳膊,于:对于。
14、22(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十二(1-12章)23(国学经典)《论语》颜渊篇第十二(13-24章)
15、(译文)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6、结庐在人境,Isetmycottageintheworldofmen,
17、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句讲学习的正确态度,第三句讲教育人的正确态度。
18、(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19、王蒙曾谈到对《论语》开篇的感觉:亲切、生动、自然,其语言的敏锐让人佩服。让我们在先秦典籍的开篇比较中,真实体验一下吧。
20、翻译: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21、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
22、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23、(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24、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25、(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26、(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27、其一是“人物美”。张自福与一般人的爱好不一样,他尤其喜欢子路。孔子认为,弟子之中,最近道且仁者,唯有颜回;他之爱颜回,绝对不亚于父之爱子。因此,颜回卒后,“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而且他悲痛不已地说:“天丧予!天丧予!”我认为,司马迁则特别喜欢子贡,在写孔子众弟子的传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写子贡的文字占了整个篇幅的二分之一。李泽厚也特别喜欢子贡。张自福则特别喜欢子路。为什么喜欢?当然要说出个究竟。在本书里,张自福有理有据地写出了他特别喜欢子路的原因。其实,我也喜欢子路,他的勇敢、直率、真诚、义气、忠诚、信实,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人格,都明显地烙印上“这一个”的特点。当然,他也有缺点,可他不让人讨厌,反而让人觉得更加可爱,因为那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有血有肉的人。
28、(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