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名句
1、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孔子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3、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4、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5、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6、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权?梦仙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儒家经典名句)。
7、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8、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9、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
1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11、孔子圣之诗,善学即邹孟。该诗句出自陈著的《次韵戴成叔》,意思是孔圣人的诗词,如果善于学习和吸收,也就能有邹孟这样的成就了。
12、(解读)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君子受人尊敬,小人遭人唾骂。君子:人格高尚的人。小人:指人格卑鄙的人。反是:和这相反。
13、他接着说:“那些站在远处就显得光彩照人的,是修饰得有整洁仪容的人,与人接近而让人心中洞明的,是胸中有学问的人。就像地势低洼的地方,雨水聚集在那里,就会长出水草,从高处看,谁会知道这不是从地下喷涌出来的泉水呢。”
14、(解读) 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15、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摘《中庸》
17、大意: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18、大意: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19、哭孔戡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2、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论语》
23、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24、(解读) 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25、(解读) 与其整天坐在那儿苦思冥想,不如花一点时间去学习有收益。学与思本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顾某一个方面,就会徒劳无功。须臾:一会儿。
26、大意: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7、(3分)小题4:白居易的诗《卖炭翁》讲述的是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上以强凌弱、为官者欺压百姓的现实。其目的在于希望当政者要对胡作非为、欺压百姓的现象加以警觉。
28、点评:这是一道很有价值的,考查学生能力的题。既要求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又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文本内容去解决问题,这应该是以后命题的方向。白居易新乐府诗对传统儒家诗论的继承与发展‘主要有两点:
29、译文:孔子的文采天下皆知,孔子的儒道天下都用。得到他文的都是公卿徒,得到他道理的都是穷苦百姓。
30、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羸骏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3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32、译文:不符合礼制规定的,不能看、不能听、不能说、不能动。
33、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34、(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35、大意: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36、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论语》
37、译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
38、(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3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
40、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41、孔鲤听完以后,问道:“那么父亲的意思是说君子一定要善于修饰自己了。可是您不是经常教导我说,君子只要保持本质就可以了,不需要讲究文采吗?”
4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该诗句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用来赞美孔子。意思是孔子的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让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
43、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44、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45、(解读)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4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7、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
48、大意: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会先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49、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摘《论语》
5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51、(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52、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
53、大意: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54、大意: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55、(如果对这种行为能够容忍,那么还有什么行为不能容忍呢?)
56、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57、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8、大意: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5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孔子
60、(解读)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61、大意: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2、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摘《论语》
63、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d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
64、好学不倦就接近明智了,努力行善就接近仁义了,懂得耻辱就接近勇敢了。
65、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评别人。
66、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说说心情短语。
67、译文:悲叹这世上没了孔子,就好像千年没有麒麟。天下尽是无知貌,这种事谁能知道珍贵。赞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赞美孔子的诗句如下:
68、诗歌理论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
69、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有仁爱心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产生害怕的心理。
7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1)意:同臆,猜想、猜疑。(2)必:必定。孔子经典语录汇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7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72、大意: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低下的位置上不要忧虑。
73、解释:君子心胸坦荡故待人接物犹如行走在平坦大道上,安祥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患失,故常怀忧虑之心。
74、注: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别人。
75、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大学》
76、无白居易现实主义的诗句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公元772年——846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留下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处曾相识”等许多不朽诗句。
77、大意: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78、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