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家格言朱柏庐
1、(评说):争斗诉讼,总要伤财耗时,甚至破家荡产,即使赢了,也得不偿失。有了矛盾应尽量采取调解或和解的方法。
2、男尊女,女尊男,男女平等;夫敬妻,妻敬夫,夫妻恩爱。
3、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4、(解读)三姑六婆那些人,她们实在是荒淫和盗贼的媒人(这里不是"三姑六婆,而是指一些爱搬弄是非的女人,象水浒里面的王婆)。
5、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
6、 总之,旧时”三姑六婆”指从事不正当职业的妇女。不过,现在一般泛指市井女性。
7、黄自元总结自己几十年书法心得撰写的《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达到了家喻户晓,人手一册,学书之人案头必备的程度。
8、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9、 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人,常常会因为做错事而感到懊悔不已;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以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到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一旦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对那些善于说长道短、嚼舌之人,不可轻信他们的话,要多加思考堤防。如果事情起争执,要冷静地反躬自省,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
10、(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11、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2、和做小生意的挑贩们交易,不要占他们的便宜;看到穷苦的亲戚或邻居,要关心他们,并且要对他们施以金钱或其它方面的援助。
13、除上述各种传本外,一些文人学士、书法爱好者也纷纷将《治家格言》书写成各种书法作品在社会上传播,正如近人朱煜所言:“《治家格言》之流行,注者、书者不知凡几。”这其中不乏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比较有名的有晚清政治家林则徐、晚清名臣李鸿章、清末著名书法家和实业家黄自元、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魏戫、清末民初著名政治人物和书法家郑孝胥等人的书法作品。如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中华书局印刷所心心印社出版有《李文忠公(李鸿章)手书朱柏庐先生治家格言》、上海书店1985年出版有《林则徐、黄自元书治家格言》、天津古籍书店1987年出版有《刘春霖书朱子治家格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出版有魏戫和郑孝胥书写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尤其是民国十四年(1925)江宁人朱煜(字弃尘)有感于当时社会世风日下,书法怪僻,特出资将魏戫(字铁山)楷书、郑孝胥(字苏勘)行书、伊立勋(号峻斋)隶书、吴本善(字讷士)篆书等四体书法《朱柏庐治家格言》汇为一编印行,赠送给各学校学生诵读与临摹。陶菊泉跋曰:“江宁朱弃尘先生,素性慷慨,志切忧时,居恒热心社会,以提倡教育、办理慈善为宗旨,靡不力为仔肩,罔辞劳瘁。睹晚近世风日下,人心险巇,道德沦亡,因此一蹶不振,良可浩叹。莘莘学子书法日趋怪僻,势将我大中华数千年世界最著名之国粹文化坠落于不可收拾之境。是以大发宏愿,爰倩海内大书法家郑苏勘、伊峻斋、魏铁山、吴讷士诸先生手书正、行、隶、篆四宗《朱子格言》印行,分赠各学校,使青年子弟因诸先生之墨妙,推寻柏庐先生之立言。”由于这些书法作品的名人效应,人们往往争相摹写或收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治家格言》的传播。
14、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馀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馀,自得至乐。
15、(译文):家里和气平安,虽缺衣少食,也觉得快乐;尽快缴完赋税,即使口袋所剩无余也自得其乐。
16、(译文):不要贪不属于你的财,不要喝过量的酒。
17、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18、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19、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0、(译文):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累;恭敬自谦,虚心地与那些阅历多而善于处事的人交往,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受到他的指导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