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1、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端午》(赞美端午节的诗句古诗)。
2、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文天祥《端午》
3、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4、见破底,何须更求指诀。五丝褚朝阳(唐)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5、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6、《已酉端午》 (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7、鬓发是一天比一天增加了银白,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8、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9、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0、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11、本诗涉及了端午节的多种习俗。端午节除了与屈原自沉的传说有关之外,还与古代驱邪避虫的民俗密切相关。古人认为五月五这天太阳重入中天,同时也是五毒出没的时节,各类毒虫肆虐,容易受害染病,因此必须浴兰、佩带艾草、饮菖蒲酒,以祛病驱邪,避虫保身。其中采艾草要在清晨鸡未鸣以前出发,“今晨采药翁”一句即是指此。而艾草又以具人形的为佳,采集后带回去挂在门上,或将艾草扎成虎形,称为“艾虎”。这些习俗最早与南方蛇虫出没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后来被各地民众采用,所以诗人在首句即点出“万里荆州俗”,即各地均采用了荆楚一带的习俗。
1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3、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14、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5、百越之地春秋之前会在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战国时期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端午节是中国第1个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16、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17、吃,大抵是中国人最看中的事情之一了。元宵节南有汤圆北有元宵,中秋节有月饼。端午节让人难以忘怀的该数粽子与雄黄酒了。
18、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9、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张耒《端午》
20、香蒲角黍,对暑悄无言,梅雨细,麦风轻,怅望空垂泪。——出自杨无咎的诗《蓦山溪》
21、端午节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节日之却也是中国人最陌生的传统节日之一。说熟悉,因为在中国,几乎没人不知道五月初五端阳节。说陌生,因为在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究竟应该怎样过。
2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23、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杜甫《端午日赐衣》
24、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25、译文:节分端午自谁说,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端午的诗句父老空哽咽。
26、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出于:许及之《贺新郎》
27、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2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29、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上片描绘了湖光山色的美丽可人,继而用对比手法自身所处的十三楼加以赞美;下片写宴饮对酌的游赏乐事,其后则用一曲声满湖山的轻歌曼曲作结。有情、有景、有声、有色,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
30、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31、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32、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出于: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33、《端午念阿卯》清/郑珍入户桃阴夕照移,久看蒲糉今娇儿。鲁论半部应成诵,渠母前朝早任嬉。嫩绿胡孙高蹋臂,雄黄王字大通眉。凤仙篱侧瓜棚畔,料尔行吟新寄诗。《端午先忌》清/王曜升馀生十载恨蹉跎,令节闲门掩薜萝。剩有蛟龙蟠大泽,空闻箫鼓发层波。三闾怨在馀香草,九地恩深废《蓼莪》。惭愧王修能罢社,葛衣检点泪痕多。
34、节分端午自谁言,不似今朝豆味香。水底深休也,应自照千峰。锦绣侔新段,马前已被红旗引。
35、赵蕃(宋代)-《端午三首》描写粽子的语句粽子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个民族难以割舍的温馨。
36、这首词主要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37、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38、五月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