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形容战争惨烈的诗句(摘抄好句50句)

形容战争惨烈的诗句(摘抄好句50句)

形容战争惨烈的诗句

1、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求赵括生平事迹古文及其出处及秦赵两国对长平之战的评价(都要古文.;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3、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释义: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形容战争惨烈的诗句)。

4、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5、(5)“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指的是哪两个人?

6、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形容战争惨烈的诗句)。

7、茕茕对孤景,怛咤靡肝肺。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8、        所谓的当年指的是清军攻陷扬州之时,“折戟沉沙”化用了杜牧《赤壁》名句,暗含“认前朝”之意。抗清名将史可法的衣冠冢所在梅花岭,而今碧草青青。战争早已消弭,人们悠闲地骑着马来此游玩,安享太平。明王朝被李自成推翻时,王士禛不过虚龄11岁。相比于明遗民诗人,他对清朝具有较强的认同度。但在清初浓厚的民族情绪氛围下,他对父祖世代仕宦的明朝又怀有一些依恋和哀挽。因此,在此诗中,他将战争轻描淡写,重点强调了历史兴亡的幻灭感与失落感。与前述的所有战争诗不同,此诗写作环境已经距离战争比较遥远,“铁炮压城开”不过是诗人的想象。全诗节奏舒缓,从首句的惨烈沉痛,到最后一句的悠闲适意,诗人刻意冲淡战争与历史的沉重感,隐晦地表达对抗清英雄的赞美,着意粉饰太平,这表明了其作为清朝官员的立场顾忌,也意味着随着时代的变迁,士人心态发生了转变,战争诗风也有了明显的转向。

9、“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与“黄河远上白云间”相似,这两句也是在“云”的衬托下突出另一意象,且这里的“出”字与“黄河远上白云间”中的“上”字异曲同工,都使诗句充满动感和力度。诗的整体结构也与《凉州词》相似,都在后一部分感慨战争的残酷与戍边将士的乡思愁苦。

10、  资格赛战胜了对手张战锋,雷海为便直逼到擂主王天睿的城下。在攻擂与守擂之战中,真正是荆棘丛生,步步惊魂。守擂者十七岁的女高中生王天睿是前一场从百人团中杀出的一匹黑马,这个年纪也正是人生的最敏锐的阶段,她就是以思维的敏锐以及丰富的储量一举战胜蝉联四届的前擂主任自豪,成为本季的一位巾帼擂主。而雷海为则是一名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撇开个人智商不说,单就读书条件来说,就输了一筹,人家可以在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里好好地读书,你却只能在街餐的空隙里手抓一本书本或者在开动电车的道路上去背诗。应该说是有一定悬殊的。可在双方的激战中,慢慢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战斗从文字线索开始,当屏幕上刚出现一个“气”,王天睿便抢答“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只是她疏忽了,将“气蒸”说成了“气吞”,一字之差先送给对手了一分。可在我看来,这小家伙是虽输犹荣。这不?她在第二题中立马抢回“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一分,接着第三题又以答对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超出了雷海为一分。如果说雷海为迟迟不出手,这不是他的大度和稳重,而是尚未抓到战机,从第四题开始的线索题,他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第四题的诗名《秋兴》让他2:2扳平,第五题的乐府《陌上桑》3:2超越了王天睿一分.在第六题王天睿以《罗隐》赢得一分扳平为3:3之后,雷海为是越战越勇,最后以一个四言乐府《短歌行》和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连夺2分,形成5:3攻擂成功!在领先5分时,主持人董卿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做了一个近乎夸张的手势:回答正确!那语速及力度,用手舞足蹈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11、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12、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3、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观者皆歔欷,行路亦呜咽。

14、本平台图文发布除特别注明外,版权归新学术网。

15、谁都写过“长平吊古”?这当然要挑大人物,大唐的诗人李白,这快乐的老头儿就写过一首关于长平之战的诗,全文是: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能回造化笔/或冀一人生(现高平永录尸骨坑展厅展板上“冀”错写成“翼”,不知是否改正)。题目是,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选一),但从我掌握的资料中,并不能判断这个“一生云游名山大川”的诗仙是否踏足过此地。

16、        站在清朝立场,同样也有不少战争诗咏。康熙皇帝就曾多次描写战争,如长诗《收复岳州作》,写于康熙十八年(1679)正月,正值平定三藩之乱中,最难克复的岳州被清军攻下,意味着叛乱即将被平定,康熙帝尽情在诗中倾泻其欣喜之情。诗中对“几年戎马蹂疆场”的三藩叛乱局面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军威万里风雷疾”“再敕元臣佩虎符,戈矛划地生寒栗。铁骑骁腾拥楚云,霓旌闪烁连江濆”等清军的赫赫军威。身为帝王,他对于战争有着更为宏观的视角,所以诗中也有“旗卷闽疆甲士悬,阵开百粤坚城克”这样的句子,结合闽粤两地的平定,对岳州收复后,进一步荡平云南、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稳固大一统政权充满了信心,也体现了他掌控全国布局的帝王气度。

17、   3月30晚播出的第九场,有三个看点,第一个是12岁的小学生钱子昂,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此子六岁学琴,已到达了十级。平时就做两件事,一是练琴,二是背诗,据说他读书不少,诸如《史记》,《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也算是知识广博了,难怪他一上场就扬言要当少儿组的第一个擂主,真是勇气可嘉。只可惜在答完八道题总分才113分,致使无缘与擂主争霸。

18、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

19、白骨不知谁,从横莫覆盖。出门无人声,豺狼嗥且吠。

20、才是真正的胜者。在战场上,死去的将士的葬礼实在很简单。

21、基于文化渊源和文人群体的构成,隋代诗歌中朔漠题材依然迭吟递唱。隋炀帝杨广、名声甚著的杨素都在这一题材领域中尽逞其才。杨广的诗尤《饮马长城窟行》堪称代表。兹引全诗如下:

22、与前几首诗类似,此诗首联同样使用了云、山、孤城、玉门关等意象,便着一“暗”字,着一“遥望”,则全诗笼罩在阴郁、荒凉的气氛中,在连天的阴云遮蔽下,雪山也不再明朗,一座孤城只能遥望着玉门,可即使玉门关也是“春风不度”的偏僻之地啊!遥望中似乎有期盼,期盼的自然是胜利,但胜利似乎还遥遥无期,于是剩下的只能是必胜的信念和艰苦的奋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上面几首诗歌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边塞诗往往“情景交融”,渲染或壮阔或苍凉的氛围。

23、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

24、诗中描写春日黄昏丽景,依次罗举春树上晃耀的日光、绯红的晚霞、翠微如连璧的山脉、飘飖如黄金的树叶等意象,不仅写景逼肖,而且充分彰显了红、翠、金几种色彩调和于一体的视觉美感。摹绘景物形貌讲求细腻的笔法和明丽的色调,颇得南朝诗歌的精髓。

25、“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26、首联一“颓”一“荒”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将军”二句融典故入景,既写树木摧折、道路阻断的实景,又借冯异和阮籍的故事暗示军功和文才兼备的祖辈们已人去宅空的悲哀以及时世沧桑、世道难行的深沉感悟;“吹台”二句是反笔,以昔日繁华地“吹台”“歌庭”为山鸟、野虫占据表现荒凉无人的衰败,“聒”字传神表现了诗人目睹此景的烦郁心情;“草深”二句是正写,“径没”“池空”再次强调了池苑的荒芜程度和凋败情景;继而“林中”二句,明月、春风的描写本更适宜幽丽明秀的景象,安放在此似不相宜,然而再看最后“唯余”二句,便可体会到原来作者意在“以乐景写哀”的用心;最后两句炼字极用心,一方面,明月春风本是赏景的好时机,而眼前只剩废弃的枯井和仅余的梧桐,“一”与“两”相对,强调生意殆尽,另一方面,“尚夹”强调废井尚有两株梧桐相伴,似乎又夹杂略感宽慰的心情。上述诗例中景语自足的意义空间充分展示了隋代诗歌所能达到的情景融合的艺术境界。自隋以后,这也成为诗歌写景的趋势所在。

27、释义: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到处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

28、  果然,从百人团中杀出来与外卖小哥争夺冠军的竟然是前届亚军,这就使战事更加惨烈。要知道,这位对手不但是北大中文才子,还是当今《诗刊》在编编辑,而且从第一季比赛开始,连续三届,并且成绩一届比一届好,遗憾的是上届屈居亚军,离冠军也就一步之遥了。看来来届他是势在必得!

29、全诗语言简洁,节奏短促,虽然只写了战胜追逐敌人的一个侧面,而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喜悦已流露在字里行间。当然,有胜利的骄傲必然有败亡的苦涩,再看下面这首诗。

30、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

31、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杜甫《岁暮》

32、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33、王翰,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曾任秘书正字。王翰盛行豪放不羁,在文坛深受后人尊重。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

34、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35、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36、        连闺阁中人亦被卷入从军,诗里揭露的现实与杜甫《石壕吏》颇为相似,全诗似全是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暗含了诗人的谴责与控诉,用简洁精炼的笔墨反映了乱世的残酷与冲突。

3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关于战争的现代诗春望作者:(杜甫)年代:(唐)体裁:(五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8、        徐孚远(1599-1665)幼能诗文,才华横溢,晚明时为“几社”创始人之后入复社。明末民变迭起,乃习兵法,以图救国利民。明清之际,徐孚远积极抗清。郑成功北伐前后,徐正在厦门,他冷静地预判了这次北伐的一个重要隐患:郑成功居然下谕命将士携女眷随军远征。“军中有妇,士气不扬。”可郑成功却由于过度自信而犯了兵法大忌,使得将士们在战斗中有了旁顾之心,最终影响了北伐战局。徐诗以“娘子军”讥刺女眷偕行的郑军,“旌旆飞扬羯鼓催”“挥戈筑垒雨花台”等句是诗人想象激烈的战争场面,与“箫声宛转鼓声起”“左狎夫人右酒杯”的声色场面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句尾的“荔枝”暗合杨贵妃的典故,既有强烈的讽刺意味,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局的忧虑与担心。此时再看郑诗,更使人觉得郑成功过于自我陶醉。徐诗反衬了郑成功虽有雄才雄心,却也有轻敌自满、缺乏战略眼光的弱点。这次北伐是清初最后一次大规模抗清战役,而这次失利,也使得抗清势力元气大伤,此后不久,永历朝覆亡,郑成功败退台湾,反清复明事业更加渺茫。联系后事,细味徐诗更让人嗟叹不已。

39、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一声号角,漫天秋色为之震颤,而“塞上胭脂凝夜紫”则纯乎铺写色彩,极力铺写战争的惨烈,晚霞映照在沙场上,那胭脂般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骇人的紫色。

40、不仅点水不露的替廉颇骂了昏庸的“上司”,还拐弯抹角的捎带了那些“要将家世论人材”的王公大臣,可见《金史》本传上说的这位“学术醇正,文笔高雅”的周昂周德卿确实名不虚传。对秦将白起的态度在很多人看来,武安君白起是因一夜坑杀赵军四十万而迅速“蹿红”的,其实不然,白起早在长平之战前已经成名,还因为一生戎马生涯从未失败过,而被后人研究者称为战国时代唯一保持不败记录的“常胜将军”,否则在最后举国决战的关键时刻,秦昭襄王也不会把如此重要的任务托付给他。

41、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潜寐黄泉下,千载永不寤。

42、        如果说黄道周还只是在诗里发出遗憾的叹息,那么钱谦益则在《后秋兴之十三》其二中含泪道出了失望与悲凉:

43、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44、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呼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45、可怜白发生!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撞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风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凉州词王翰葡桃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塞下曲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6、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关于战争的有名诗句大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47、邢春平:我觉得写的太好了,丈夫去打仗已经牺牲了,已经融入泥土了,可妻子还不知道,还在等待他的归来,还在盼望他的归来,还在憧憬他的归来。他却永远不能归来。永远不能。读了潸然泪下,残酷的战争毁掉了多少人的幸福!没有战争的话,他们该会多么幸福甜蜜,该会多么相依相伴,该会白头到老。可惜已经阴阳相隔。妻子还在梦想一切美好。太揪心了。写的真好!

48、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边马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49、没有几个人真正记住了这些将士,战胜后,回不来的将士的家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