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高枕无忧的意思(摘抄好句87句)

高枕无忧的意思(摘抄好句87句)

高枕无忧的意思

1、“高枕无忧”的意思是指垫着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的闲适状态,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2、  其次,对枕芯内容物选择也很重要,常用的有:(高枕无忧的意思)。

3、出处:《左传·桓公十三年》:“举趾高,心不固矣。”《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4、(近义词)无忧无虑、高枕而卧、麻痹大意、安枕无忧、万事大吉、安枕而卧

5、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6、因为历史资料比较久远,高枕无忧也有另外一层理解。古人们已经认识到枕头是影响颈椎和脊柱健康的重要用品,在汉代《释名》里就有记载,“枕者,检也,所以检项也。”意思是枕头是用来检查和呵护颈椎健康的用品,古代出土的玉石枕、瓷枕、木枕也证明了这一点。

7、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8、“妈妈,别人有的我也要有!”这是我见过的最好回答!

9、(举例造句): 孔明已死,我等皆高枕无忧矣。

10、  人的一生中有1/3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只有睡好觉,才能有充沛的精力去工作、学习。而睡眠又离不开枕头,枕头的选择也是有学问的,如果不合适不仅影响睡眠,久而久之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11、为了孩子,这2个地方一定要带他去!对孩子影响太大了!

12、  高枕还能使胸背肌肉长期紧张,胸部受压,防碍正常呼吸,长此下去必定给身体带来不良影响。一般来说,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的人需要睡高枕;患低血压、贫血的人则需要睡低枕。

13、孟尝君见每次就这个地方的债总是收不上来,就想找家里的门客去收债,这时候冯谖立刻站了出来,说自己可以办到。

14、  高枕而卧,在先秦时期应该已经是一个常用词了。上面的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在同书《魏策》中也有“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的说法。

15、有一天,孟尝君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手下的人去薜地去收债,但是怎么也收不回来。小朋友们薜地是一个地方名字。

16、  这个成语按照字面理解是说睡觉时,枕头越高,睡得越香。确实如此吗?我们今天知道,肯定不是这样。但古人也不傻,谁也不会把枕头垫到躺不下的高度。这里有个量化的指标,就是民间常说的“长寿三寸,无忧四寸”——想要长寿无忧,枕头高度得在三四寸才行,大概9到13厘米的样子。您可以试试,能不能做到无忧不敢说,但起码不会硌得慌。

17、  枕头过低,头颈势必过度后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体前方的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时间长了会出现疲劳,甚至引起慢性损伤,加速退行性病变。同时椎弓后方的黄韧带皱褶向前突入椎管,增加压迫,而脊髓和神经根反而变短使报管内容物的体积增大。

18、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或放松警惕,麻痹大意。

19、小编准备各种学习视频,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阅读资源。

20、逍遥自在 ( xiāo yáo zì zài ) 

21、有一次,冯谖替孟尝君到薛地这地方讨债,但是他不但没跟当地百姓要债,反而还把债倦全烧了,薛地人民都以为这是孟尝君的恩德,而心里充满感激。直到后来,孟尝君被齐王解除相国的职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热烈的欢迎,孟尝君才知道冯谖的才能。一直到这时候,不多话的冯谖才对孟尝君说:通常聪明的兔子都有三个洞穴,才能在紧急的时候逃过猎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却只有一个藏身之处,所以你还不能把枕头垫得高高地睡觉,我愿意再为你安排另外两个可以安心的`藏身之处。于是冯谖去见梁惠王,他告诉梁惠王说,如果梁惠王能请到孟尝君帮他治理国家,那么梁国一定能够变得更强盛。于是梁惠王派人邀请孟尝君到梁国,准备让他担任治理国家的重要官职。可是,梁国的使者一连来了三次,冯谖都叫孟尝君不要答应。梁国派人请孟尝君去治理梁国的消息传到齐王那里,齐王一急,就赶紧派人请孟尝君回齐国当相国。冯谖要孟尝君向齐王提出希望能够拥有齐国祖传祭器的要求,并且将它们放在薛地,,同时兴建一座祠庙,以确保薛地的安全。祠庙建好后,冯谖对孟尝君说:现在属于你的三个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从此以后你就可以垫高枕头,安心地睡大觉了。

22、小朋友们,成语“高枕无忧”意思是垫高枕头睡觉,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不知道小朋友们,对这个陌生的成语有了解吗?

23、  中医在睡觉上很有讲究,尤其在枕头的设计上,借用一些草药具有的芳香开窍、清热除烦、养血安神等作用,发明出独具特色的药枕来,如菊花枕、决明枕、绿豆枕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论说绿豆枕:“绿豆甘寒无毒,作枕明目,治头风、头痛。”

24、(反义词)杞人忧天、居安思危、辗转反侧、朝不保夕、朝不虑夕、危在旦夕、寝食不安、转辗反侧、提心吊胆、碾转反侧、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大敌当前、兵临城下、如芒在背、人人自危、安不忘危、人心惶惶、辗转发侧、枕戈寝甲

25、叹为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不必再看别的。指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26、出处:《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但贱奴若得道安论文;如渴得浆;如寒得火;请相公高枕无忧。”

27、学习成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为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还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智慧,提高文化素养。

28、冯谖到了薜地这个地方发现那里的老百姓,穷的连饭都吃不上了,很多小朋友都没有钱上学。

29、(拼音): gāo zhěn wú yōu

30、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比喻在做事之前心中要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31、但是,诸葛亮一旦决定出山,那就无比忠诚,鞠躬尽瘁,

32、释义: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高枕无忧 ( gāo zhěn wú yōu ) 造句:

33、放暑假我就赶快做完暑假作业,为的是高枕无忧地看精彩的奥运。

34、  齐国公子孟尝君,手下门客三千。有一次他派一个叫冯谖的门客去自己的封地讨债,结果冯谖去了之后不仅没有讨债,反而把借债人的借据都给烧了,回来复命说是为您买来了“义”,也就是收买人心的意思。

35、高枕时不时地压迫颈部神经血脉。即是说用高枕睡觉的时候,一定会压迫、扭曲颈部肌腱的,而颈椎部位布满了循环于脑内、外的动、静脉,当颈部肌腱被压迫扭曲后,颈部血脉也就容易受到不应有的挤压,结果使大脑供血不畅。高枕形成习惯后,时间一长,被压迫的部位就会形成血脉瘀阻,形成瘀结,影响脑筋膜血液的上行与下回。而且,血脉受阻还会引起头晕头痛。

36、天高云淡、步步登高、高枕无忧、秋高气爽、劳苦功高、兴高采烈、曲高和寡、德高望重、趾高气扬、天高地厚

37、在幼儿园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小朋友高枕无忧地享受着童年的生活。

38、对朴实的朋友,以实惠耐用为佳,可送双面双用的荞麦枕,填充物为荞麦,上层加天然理疗层,在城市里一直都很畅销;

39、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40、  古代士大夫阶层对药枕的作用也很推崇。陆游写诗说:“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看,菊花枕能让陆游梦回年少时光。

41、由于“高枕无忧”寄予了美好的喻义,长时间以来人们就认为枕头越高越好,是导致颈椎病高发的主因。

42、    战国时候,齐国有一位叫做孟尝君的人,他在家里养了三千个食客,孟尝君把这些人分成上、中、下三种等级。上等的客人每天都可以吃到大鱼大肉,出门的时候还有车子可以坐;中等的客人每天只有吃到鱼和菜;下等的客人每天吃到的就只有蔬菜而已。

43、(解释)惶惶:惊恐不安的样子。形容每个人都内心惊惶不安。

44、释义: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45、请大家务必按照音频打卡文本在群内打卡,坚持学习,坚持进步。

46、    垫高枕头睡觉,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也比喻放松警惕。

47、  司马光给自己设计了一套卧具,把硬邦邦的圆木枕头放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睡觉时稍微动一下,枕头就滚跑了,头磕在木板床上,“咚咚”两声,准醒。司马光管这枕头叫“警枕”,为的是少睡觉,多看书。

48、  人的脊柱正常有4个弯曲,只有保持脊柱的正常曲线,才能使身体健美。人的颈椎正常前曲弧度大约为10—20厘米左右,直立时可自行调整,睡眠时只能依靠枕头来维持。

49、对长辈,以健康实用为佳,可送保健枕,枕头要适当高一些,保健的枕型,可调节血压的养生功效,表达出后辈的关心之意,既端庄又有档次;

50、临床上,高枕是引起落枕、加重颈椎病的常见原因之一。

51、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今后的生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52、对熟悉的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可送推荐薰衣草或茉莉花保健枕,从枕边散发出淡淡的、令人心旷神怡的花香,养颜美容又健康,对朋友来说无不是惊喜;

53、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54、过硬的枕头,与头的接触面积小,压强增大,头皮不舒服;反之,枕头太软,难以保持一定的高度,颈肌易疲劳,也不利于睡眠,并且头陷其间,影响血液循环。因此枕头应选稍柔软些,又不失一定硬度的。

55、有一天,孟尝君有个好朋友介绍了一个叫冯谖的人给他,说冯谖这个人是难得的人才。

56、(解 释)高枕,垫高枕头睡觉;忧,忧虑。垫高了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57、    冯谖心里很不高兴,天天发牢骚:"既然大家都瞧不起我,我干脆离开算了!"孟尝君知道以后,就把冯谖由下等的客人升为上等的客人,还送给冯谖的母亲吃的和用的东西,冯谖心想:"孟尝君对我这么好,我一定要找机会报答他!"

58、(xiōng yǒu chéng zhú) 

59、(近义词)惶惶不安、心神不定、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惊恐万状、人人自危

60、(出处): 《战国策·魏策一》:“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61、高枕无忧这个词汇来源于战国时期,当时战乱匪患无穷,百姓经常受到侵扰,人们在不安中生活,为了在夜里不受到侵害,军和民都不敢枕枕头睡觉,都趴在地上,用耳朵帖着地面睡,听是否有侵入者的脚步声,而达官贵人们安全感好很多,他们睡觉时就枕枕头,因此人们称之“高枕无忧”。

62、  修道养寿,即在用“道心惟微”的认知方法或理喻,去理解生活细节于主、客关系的方方面面。时间一长,养生知识自然所得。修持下去,健康长寿自会到来!

63、   《史记.张仪列传》(亦见刘向《战国策·齐策四》):"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64、于是孟尝君命令佣人把冯谖当做第一等门客,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还派人个冯谖的父母送去很多银子。就这样冯谖又留了下来。

65、释义: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6、我国军团采用地道战,把城中自认为可以高枕无忧的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67、躺在床上睡不着,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枕头有问题,觉得枕头太低,脖子没有得到支撑,才是导致自己睡不着的真正原因,所谓“高枕无忧”。但是事实上,长期睡高枕头,落枕的概率更大,而且还潜伏着很多更严重的危害。

68、春秋时代,在齐国有位名叫孟尝君的人,他非常喜欢与文学家还有侠客风范的人交朋友,为了能与他们常讨论国家大事,总喜欢邀请这些人到家中长住。在这些人当中,有位叫冯谖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却什么事都不做,孟尝君虽然觉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还是热情招待冯谖。

69、走进市场:这款绒早被淘汰,但90%的家庭仍在使用

70、朗读者完整12期嘉宾精华66句,是最好的作文素材!

71、意思是:把枕头垫得高高的,安心地睡大觉。后多用来形容平安无事,无忧无虑。

72、释义: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 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73、此外枕头过低还会使得供血不太均衡,容易造成鼻黏膜充血肿胀,而鼻黏膜很敏感,一肿胀便会影响呼吸。如果颈部与肩部在一觉醒来后出现酸痛的现象,那也可能是枕头太低或不用枕头造成的。  

74、比薄荷清凉、比桂圆甘甜,却被90%的人做得很难吃!

75、(用 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劝告、指责等场合;含贬义。

76、对富裕的朋友,以精巧创意为佳,可送高档仿生可调男士枕或女士枕,内含真正的有助于女士和男士的天然填充可塑棉,立体走边造型,精美的绣花,真正的“高枕无忧”;

77、(读音)(gāo zhěn wú yōu)

78、你们猜冯谖是怎么从这里收债的呢?原来冯谖不但没有收债,反而假装是孟尝君下的命令,把收债的契约,当着那里老百姓的面给烧了,说孟尝君非常同情和理解他们的遭遇,这笔钱,不用大家还了。

79、哀声叹气: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详细»

80、冯谖就告诉他说:“先生啊,这就是我当时给您带回去的礼物呀,虽然契约烧了,但是您却赢得了民心呀!您现在可以高枕无忧,安安稳稳的睡大觉了。”

81、孟尝君非常的感动,但是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82、找个地方安顿下来,今后的生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83、  黄庭坚《种决明》诗云:“枕囊代曲肱,甘寝听芬苾。老眼愿力余,读书真成癖。”决明枕可以帮助老眼昏花的黄庭坚增强读书的精力,真是厉害。

84、(出处)《敦煌变文集·山远公话》:“但贱奴若得道安论文;如渴得浆;如寒得火;请相公高枕无忧。”

85、所以,高枕并不能无忧,既然高枕能带给我们这多危害,那索性不用枕头怎么样?

86、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汉语词汇,读音tiān xià tài píng,意思是指处处平安无事,整个社会祥和安宁,比喻国泰民安。出自: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示例:有人以为天下太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这真是一种天真幼稚的想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