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
1、和原配张幼仪离婚,追求林徽因竹篮打水一场空,徐志摩很快又遇到了陆小曼。陆小曼早年嫁给青年才俊王庚,可两人聚少离多,陆小曼又是交际花,这一次则是徐志摩沦陷了。陆小曼家境优越,父亲陆定曾在北洋政府里先后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职,母亲吴曼华是江苏常州当地大族吴家的名门闺秀。
2、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倒台了,但封建思想并不会那么快倒台。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夫一妻制,跨越了两个时代的民国文人们有点蒙圈,他们对以前的婚姻模式还是颇为留恋的,毕竟,拥有三妻四妾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谁没个虚荣心呢?
3、一个人的漠然加上另一个人的苦衷,一个人的忠诚加上另一个人的欺骗,一个人的付出加上另一个人的掠夺,一个人的笃信加上另一个人的敷衍。爱情是一个人加上另一个人,可是,一加一却不等于就像你加上我,也并不等于我们。这种叫爱情啊···如果你忘了苏醒,那我宁愿先闭上双眼
4、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
5、即使命运叫您在得到最后胜利之前碰着了不可躲避的死,我的爱!那时您就死。因为死就是成功,就是胜利。一切有我在,一切有爱在。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6、男人什么时候最帅?在他说不爱你的时候,这份魅力,最具毒性,小心为是。
7、跌倒了,在伤痛中爬起并给自己一个宽容的微笑
8、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9、。“我不知道风从哪个方向吹”,因为“我是在梦里,我在梦的清波里依回”,我沉醉在她的温存之中,在梦的甜美之中。诗歌的前几节,反复的渲染歌咏,我们感受到主人公沉入爱河之中的那种忘我的精神状态。语言虽然是那样的柔软,但是,柔而不腻,华而不艳。它既有对传统诗歌特别是诗经中爱情诗的章法的继承,也创造性的发展了诗经的表现手法。矛盾曾经从阶级的观点出发,对徐志摩的诗歌做出过评价。在分析《我不知道风从那个方向吹》一诗时,他说“我们能够指出这首诗形式上的美丽:章法很整饬,音调是铿锵的,但是这位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呢?这就是只很少很少的一点儿。”我们认为这种批评有失公允。也许正是这很少的一点儿,才使得徐志摩的诗歌具有一种特有的审美意味。我们不能责备诗人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只能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特殊的不可言说的感受。他的诗歌是审美的,他提高了我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10、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1、你喝酒为的是求醉;我喝酒为的是要从别种的醉酒中清醒过来。
12、你说你不好的时候,我疼,疼的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你说你醉的时候,我疼,疼的不能自制,思绪混乱。我的语言过于苍白,心却是因为你的每一句话而疼。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转而,移情别恋,却太难,只顾心疼,我忘记了离开,一次一次,已经习惯,习惯有你,习惯心疼你的一切。
13、习惯,失眠,习惯寂静的夜,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想你淡蓝的衣衫。习惯,睡伴,习惯一个人在一个房间,抱着绒绒熊,独眠。习惯,吃咸,习惯伤口的那把盐,在我心里一点点蔓延。习惯,观天,习惯一个人坐在爱情的井里,念着关于你的诗。
14、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5、由于徐志摩在爱情婚姻生活中的不如意,加之他天性中所具有的那种浪漫,使得他对美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可以说,他向往美,追求美,但是他不亵渎美。他的诗歌就是从他的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一股股的清泉,他的思想是那么的纯净单纯,他的情感是那么的真挚热烈,他的情趣是那么的高贵典雅。他没有传统文人诗歌中的那种低俗情调,也没有时下一些诗歌的那种下三流的味道。他的身上,具有着中国传统文人的那种士大夫的情怀,这样的情怀,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成为甘甜的乳汁,滋养着人的心灵。我们来看看他有名的短诗《莎娜扬啦》。这儿没有过多的铺排,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抓住一个特定的镜头,一个特定情境下女子的娇羞状态,将女性的美充分的展示出来,让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深切的体会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爱情的幸福与甜蜜,面对自己的爱人时的那种娇羞与可爱,都在这一瞬间的一个特定的情态中表现出来,可以说出神入化、入木三分。
16、 由此可见,林徽因与徐志摩恋爱过就是恋爱过,这有什么可羞羞答答的呢,恋爱不成当然原因很多,这也是正常的(用梁从诫先生的话来说,若是真的从了徐,林徽因只是一个诗人的林徽因,而从了梁思成,林徽因既是诗人的林徽因,又是建筑学家的林徽因,金岳霖先生也有此意)。我们不必去苛责哪一方,但若去回避这事实,或有意去歪曲这个事实,那才是不正常的,说不定梁从诫这一说,倒是真正伤了母亲在天亡灵之心呢。
17、徐志摩排斥张幼仪那样贤妻良母式的付出型旧式女子,却甘之如饴地包容了陆小曼这样自私前卫的新式女子。
18、两年后,他在柏林给小儿子彼得举行了葬礼,又带着前妻张幼仪去意大利游玩,他告诉前妻,他又爱上了一个人,只不过,这次尺度更大,是他的朋友,将军王赓的太太陆小曼,全城闻名的交际花,陆小曼可谓才貌双全,精通英文法文,更擅长绘画,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学生。
19、前妻张幼仪,虽然已经离婚,但还是到现场强忍悲痛主持了徐志摩的丧事,因为她自始至终照顾着徐志摩的双亲,她在替自己心中的丈夫尽人生的责任。
20、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我学会了,自己走。
21、她日日流连夜场,吸食鸦片,对徐志摩的生活疏于打理,而徐志摩却甘之如饴,为了使妻子心喜,他用极大的耐心包容她迁就她。
22、在63岁那年,陆小曼也撒手人间,她最后的遗言很简单却又很难实现,她想要和徐志摩合葬。但是徐志摩的家人又怎会同意,在他们眼里,徐志摩的原配是他们唯一承认的儿媳,徐志摩的死也和她的任性有着直接关系,陆小曼也没有为徐志摩留下一儿半女,他们是在没有理由让陆小曼和徐志摩合葬。
23、眉,我恨不得立刻与你死去,因为只有死可以给我们想望的清静,相互永远的占有。眉,我来献全盘的爱给你,我的身体,我的灵魂,完全是你的,一团火热的真情,整个儿给你,我……徐志摩的爱情诗句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徐志摩
24、林徽因出生于有江南水乡之称的杭州,是书香门第的后代,她自幼习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不但才情了得,又有江南女子的温婉柔媚,可谓是当代完美女性的典范。
25、两个在爱情方面都干渴的灵魂在戏剧艺术活动中迸发出惺惺相惜的火花,一拍即合,双向奔赴。
26、凌叔华生于北京的一个仕宦与书画世家。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翰苑,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历任清朝天津知府、保定知府、直隶布政使等职。他精于词章、酷爱绘画,曾与齐白石、王梦伯、陈半丁、陈寅恪等著名画家过从甚密。这种家庭,使她从小便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自小她就拜了著名的女艺术家、慈禧太后的画师缪素筠为师,还受到文化界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育。在七八岁时,曾拜著名山水兰竹画家王竹林为师,后又从女画家郝漱玉习画,这使她的绘画技术有了坚实的基础。当她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她的写作才华像第一枝出水的芙蓉,文采超众,引人注目,其作文常在校刊上发表。1922年二十二岁那年,她考入燕京大学,与谢婉莹为同学,翌年升入本科外文系,主修英文、法文和日文。
27、这样的洒脱近似于冷漠和残忍:轻轻地挥别,不带走一片云彩,连死亡也一样的洒脱的人,谁还能挽留住?但是活着的人、爱着他的人能做到吗?
28、太多不能,不如愿,想离开,离开这个让我疼痛的你。
29、作为一个男人,面对妻子的表白,梁思成当然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