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摘抄好句41句)

朱子治家格言作者(摘抄好句41句)

朱子治家格言作者

1、(原文):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朱子治家格言作者)。

2、(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4、(译文):他人有了喜庆的事情,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患,不可有幸灾乐祸之心。

5、德为先,廉为上;忠立国,诚兴邦;勤生富,俭生康。

6、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7、(译文):嫁女儿,要为她选择贤良的夫婿,不要索取贵重的聘礼;娶媳妇,须求贤淑的女子,不要贪图丰厚的嫁妆。

8、(注释):庭除:庭院。这里有庭堂内外之意。

9、摘自《朱子治家格言研习报告》——钟茂森教授讲述

10、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怎么配做一个大丈夫?看重钱财,而不孝敬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11、(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2、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染疾,临终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愧讷集》和《毋欺录》等。

13、(注释):经书:经是指“五经”,即《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书是指“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14、  (注释):轻听发言:轻听,轻易相信别人说的话。发言,发表自己的意见。谮(zèn)诉:以虚伪的事实诬陷别人叫谮诉,诬蔑人的坏话。

15、译文:黎明的时候就要起床,要清扫院落,要内外整洁。

16、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

17、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19、  到了太阳落山的时候就休息,把门窗都关好,一定要亲自检查一下。

20、一Yī粥zhōu一yī饭fàn,当dānɡ思sī来lái之zhī不bù易yì;半bàn丝sī半bàn缕lǚ,恒hénɡ念niàn物wù力lì维wéi艰jiān。

21、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

22、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zèn)诉,当忍耐三思;

23、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4、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25、治家格言就是家训。这是一篇很好的家庭教育的文章,说他是格言,也就是真理的意思,真理直言,是真、善、美之言,这才成为格言。这个“格”,有《大学》里面所讲的格物的意思。这个“格”,王阳明先生翻译成正,就是真正的这种言语。这个“格”还有什么意思?讲的浅近一点还有格斗的意思,格物就是跟我们的物欲格斗,把物欲能够格除掉,我们的心才正。所谓格物正心,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修身之使,就在于格物。说到治家,也就是《大学》里讲的齐家,齐家也好,治国也好,平天下也好,都是以修身为本。所以我们看通篇的治家格言,就是讲一个修身的道理。

26、  如果家中人人关系融洽,即使是吃不上饭,也有高兴的事情;国学的学**完毕,即使口袋里面没有什么钱,也自得其乐。

27、家门和顺,虽饔yóng飧sun不继(吃了上顿没下顿),亦有余欢;

28、〖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29、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30、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an),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zi)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31、译文:读书是以学习圣贤为志向的,不是仅仅为了科举考试;作官的时候心里要有天下和国家,哪里仅仅计较自己的家庭。

32、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将来会报应在自己的妻子女儿身上;怀恨在心而暗中伤害人的,将会给自己的子孙留下祸根。

33、  不要盖奢华的房屋,不要谋取肥沃的田地。

34、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5、(原文):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6、居家诫争讼,讼则终凶;处世诫多言,言多必失。

37、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8、  与那些恶少交往,久而久之一定会被他们拖累;与老成的人交往,如果碰到急的事情可以依靠他们。

39、  主持家道定要防止争吵讼告,讼告会导致凶险的祸患;处世为人要戒除多说话,言多必失。

40、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