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孔子名言名句360(摘抄好句65句)

孔子名言名句360(摘抄好句65句)

孔子名言名句360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3、(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4、⊙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5、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6、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7、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8、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9、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11、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12、(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13、(释义)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14、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1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7、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1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19、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及所哺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20、解丨所以立的不是事业,不是家庭,立的是人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的觉醒,是人格的独立,是自我把握、自我相信的起始。

21、(翻译)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关爱人,也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去憎恨人。”

2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24、·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5、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6、(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7、  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2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29、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30、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31、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3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4、解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35、⊙ 子路问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

36、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

37、⊙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8、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9、子曰:“苗而不秀这忧矣夫!秀而不实者忧矣夫!”——《子罕》

40、⊙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41、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2、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3、·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44、⊙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45、误丨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一般在感情上受过伤害的男人比较喜欢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半句话来忧伤感怀,坚决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但是,却没有几个男人能说出后半句:“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46、⊙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47、  7)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49、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50、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51、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52、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53、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54、  5)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5、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56、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论语》

57、  1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8、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5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60、赏析:这句话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他性情活跃象水一样流动不息,仁慈的人喜欢山,因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样厚重。聪明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聪明的人乐观,仁慈的人长寿。

61、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卫灵公》

62、祭孔大典主要包括乐、歌、舞、礼四种形式,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所有礼仪要求“必丰、必洁、必诚、必敬”。

63、  1)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论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