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摘抄好句29句)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摘抄好句29句)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1、托尔斯泰以一天才之笔,游刃于战争与和平、心理与社会、历史与哲学、婚姻与宗教之间,主次分明,匠心独具。(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2、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3、战斗民族见面如何寒暄?手把手教你Какдела的花式表达!

4、在自己的行为中,他基本不会提到自己,总是非常平易近人地和人交谈,表现出非常朴实的情怀。面对法国的入侵,他和自己的人们群众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了自己的祖国英勇奋战。

5、《复活》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玛丝洛娃沦落成了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要受到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良心受到了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夫妻。《复活》是托尔斯泰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作家一生探索和思想的总结,被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发展的高峰。

6、    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歌颂了俄罗斯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从多方面反映了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面貌。

7、《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

8、声明:俄文资源来自俄网,译文和中文文本为沪江俄语原创。欢迎分享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至其他平台请在后台留言。

9、《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

10、去年春天〈此处被托尔斯泰划去〉,去年10月,在伦敦,一位最杰出的俄罗斯人去世了。我非常荣幸能同他一起长大,他的睿智,他无时不刻接近真理的能力,使我无以言表。  

11、库图索夫是一位非常谦逊的平凡人形象,他和自己的士兵、和人民群众之间始终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他能够理解士气和民心,能够对人民群众的意愿妥善把握,按照人民的意愿来行事。

12、本创作草稿以俄文写就,为列夫·托尔斯泰真迹,也是迄今为止市场出现的唯一托尔斯泰书稿手迹。

13、《哥萨克》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14、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15、    让死人去埋葬死人吧,我们既然有生命,我们就应当活下去,而且要活得幸福。

16、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的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

17、《安娜·卡列尼娜》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18、《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

19、别祖霍夫家族是莫斯科最富裕的家族,关于这个家族,托尔斯泰着笔不多。这个家族是爱国的家族。皮埃尔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

20、《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该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怎样活得更好。”

21、托尔斯泰是“俄国x命的镜子”,因为他的学说“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既反映了它的一切弱点,也反映了它的一切有力的方面。”

22、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23、    批判一个失宠的人,把别人的错误都算在他头上,这很容易。

24、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25、《一个地主的早晨》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在自己庄园里的改革,反映托尔斯泰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26、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7、《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28、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引导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道德的自我完善在俄罗斯,其世界观所倡导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而是基督教人道主义,神人性和上帝的内在性。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写道:“一个是精神的人,他为自己所寻求的仅仅是对别人也是幸福的那种幸福;另一个是兽性的人,他所寻求的仅仅是他自己的幸福,为此不惜牺牲世界上一切人的幸福。”在托尔斯泰看来,道德的自我完善便是抛弃利己主义,投身到利他主义中来。一个人,如果仅仅为自己而活,为了自己而不惜牺牲其它人幸福的权利,那就是一个不道德的人,还没有找到生命的意义的人,而生命的真正意义就是在于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如果想做一个道德完善的人,需要经受很多考验,因为在人心中那个兽性的人会不断站出来试图掩盖每个人温良的本质,诱惑人要及时享乐。所以,当我们认识到自己内心的这种二重性,就不得不经常要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不以暴力抗恶这里或许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另一个表现: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博爱博爱是基督教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托尔斯泰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托尔斯泰认为,既然人人心中都是有罪孽的,因此人是不能通过惩罚和报复别人来消灭恶从而寻求自己的安宁,人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但是愤恨占据的人的内心而无法使其平静,那么获得安宁的另一个手段只能反其道而行,那就是“宽恕”。一旦宽恕别人,人就可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面对一切不平等和不公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