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团结合作的词语
1、社会理论通向“团结”: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关联思想回溯
2、(出自):《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3、 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5、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6、为渊驱鱼: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8、(出自):《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9、言行不贰: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10、(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11、(示例):夫耕于前,妻耘于后,~,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12、解释: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13、①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
14、(结d营私)d:集团;营:谋求。坏人集结在一起,谋求私利,专干坏事。
15、不谋而同:谋:商量;同:相同。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16、(一虎难敌众犬)一只凶猛的老虎也战胜不了众多只狗。比喻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战胜强者。
17、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18、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指为人虚伪。
19、和后世越发精细分化的经济思想相比,佩施的团结主义经济思想显得梗概,更类似于经济伦理与社会哲学。佩施将团结主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来“作为个人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thethirdway)”。对佩施而言,个人是个体,同时也是与他人联系的社会存在。佩施认为人类社会中的团结存在于四处:因造物主存在于所有人之间,应当存在于家庭成员之间,应当存在于同一国家的所有公民之间,以及职业团体中的所有成员之间。
20、本文的核心关切是:“团结”语词在欧陆公法上的理论表现与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回答的研究问题是:“团结”语词在欧陆思潮中出现时的样貌如何?随着时间演进,这一价值落成了什么规范制度?随后这一规范表达又如何延伸进战后宪法与欧洲一体化的公法表达?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采取的主要研究进路是将法律概念本身视为语词,由此成为连接思想史和法律文本的分析线索,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思想史方法和法律的情境分析方法(lawincontext)。本文中所言欧陆主要指西欧地区,以法国为主要代表国家。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启迪法律制度的“团结”思想来源,本文出于时代限定选择经典社会理论与天主教社会教育,其中“团结”语词的核心表达为“社会团结”。虽然历史归因不是本文论证的核心目的,但需要说明的是:本文论及的具体公法制度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民主主义劳工运动与天主教共同影响的产物。同时,为了保持研究视野的完整,本文在比较二战后各国关于“团结”的宪法表达部分时涉及了更多的欧陆国家。
21、(万万千千) 他们预备散到各地去,把~的心团结成一颗心呀。
22、利奥十三世和庇护十一世的两份通谕受到世俗经济思想的强烈影响。这两份通谕从19世纪末的德国经济学“历史学派”中汲取了分析力量,反对“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学及其对纯粹个人利益的基础性假设。其中,对1931年《重建社会秩序》通谕影响最大的经济思想来自海因里希·佩施(HeinrichPesch,S.J.)。1905—1926年间,佩施完成了煌煌巨著《经济学教学指导》(LehrbuchderNationalökonomie),他的团结经济思想贯穿了这五卷本的经济学教科书。
23、(示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24、(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25、(解释):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26、 同力协契: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27、白话译文: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
28、众志成城(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29、一致百虑:一致:趋向相同;百虑:各种考虑。趋向虽然相同,却有各种考虑。儒家指虑虽种种,理归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