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解释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看到了恶人或做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想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庄子名言解释)。
3、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庄子。大宗师》
5、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6、1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7、10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因此盗跖的门徒问盗跖说:“做大盗的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哪个地方都怎样会没有法则呢?凭空猜想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聪明;带头先进入屋里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义;酌情决定是否动手的,就是智;分赃均等的,就是仁。这五种不具备而成为大盗的,天下是决不会有的。”)
8、“形(肉体)固可使如槁木(枯木),心固可使如死灰”——避世以至于槁木死灰,如佛教成佛之涅盘,这大概是东方人的悲观主义吧?
9、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10、(释义)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的每一行为都不能如他所愿,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波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11、解释: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以穿得不好吃得不好为耻辱的人,那就值不得和他谈论什么了。
12、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3、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14、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含义:要珍惜时间。
15、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16、(释义)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福是祸,有时祸是福。万事万物有他的两面性。
17、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知北游》
18、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
19、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山木》
2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22、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说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而且是伤性乱世的。
23、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
24、(释义)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
2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26、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27、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逍遥游》
28、农夫无草莱之事则不比;商贾无市井之事则不比
29、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30、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
31、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32、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庄子·外篇·天地》
33、(释义)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的存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34、解释: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3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庄子·外篇·天地》
36、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庄子《庄子·人世间》
37、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38、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人间世》
39、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山木》
4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1、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也。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
42、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43、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
44、1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人间世》
45、洪鼠狼俯伏在暗处,恭候鼠辈出来游玩,出来一只,成发扑上去,月将士师外年的气跳跟,上下追赶,只顾捕捉住鼠,不顾自样了危险。结局真心是出着鼠脱逃,自己反孩国要孩触动机关,落入捕网,死得悲惨。得国时比说多作能传闻的牦牛吧,庞别自作大物,好像要孩别自际的云。说大也够大的了,奈气林是个大笨蛋,不道孩国捕鼠,不像洪鼠狼,聪明想们主敏捷。现在先生你有大树嫌弃它不中用,为什么不移植到多作能辽阔孩国要孩寂静的土有小上去一子?在它的绿荫下,在它的巨柯旁,你漫游,你清玩,深入师风看为能人这境,你闲躺,你安睡,获得逍遥能人这乐。你我比来同它一当年去,不道孩国挨刀短命,不道孩国受害遭灾,不道孩国了地人到国时为有用处。你若这当年去都之第了,中大多能还上不得自由自在,不道孩国得国时比有人生的艰难痛苦了。----《逍遥游》汝非吾,焉知吾思。
46、1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47、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庄子·知北游》
48、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庄子·齐物论》
49、庄子发现,水的平、静、明,都是“止水”而非“动水”造成的,所以,水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就成为道家的修为标准。
50、译文: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在这里,庄子提出一个哲学问题——人如何认识真实。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
51、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
52、庄子告诉我们什么是圣人之心?圣人之心就是一颗如水的宁静之心。
53、即便外界的动水冲击了静静的止水,止水也只是泛起波纹而不动,最终消融了外来的动水,归于寂静。
54、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
5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56、“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垠之野”(乘骑渺茫之鸟,出于宇宙深处,遨游于虚无之境,倘佯于无限之野)——这是想象中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不一样于现代西方的自由主义——社会的自由,政治的自由,现实的自由。
57、1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