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罗隐的诗句(摘抄好句40句)

罗隐的诗句(摘抄好句40句)

罗隐的诗句

1、这是没有理解罗隐当时的心情才作的“中庸之论”。(罗隐的诗句)。

2、风流孔令陶钧外,犹记山妖逼小台。帝幸蜀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罗隐的诗句)。

3、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4、从此唯行乐,闲愁奈我何。——《春日东山正堂作》李建

5、李白《望木瓜山》: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6、原文: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7、数树枯桑虽不语,思量应合识泰人。严陵滩中都九鼎动英髦,渔钓牛蓑且遁逃。

8、是“不如人”的缘故,可“君未嫁”又是为什么?难道也为“不如人”么?这显然说不过去(前面已言其美丽出众)。反过来又意味着:“我”又何尝“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这个答案不成立,那么“我未成名君未嫁”原因到底是什么,读者也就可以体味到了。此句读来深沉悲切,一语百情,是全诗不平之鸣的最强音。

9、特别喜欢他的《赠妓云英》一诗。《唐才子传》中有一段故事:隐初贫来赴举,过钟陵,见营妓云英有才思。后一纪,下第过之。英曰:“罗秀才尚未脱白?”隐赠诗云:“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才高,面对云英的调侃,用一句“可能俱是不如人”把同时天涯沦落人的两人联系在一起。诙谐中含着心酸,苦涩中同病相怜,控诉着社会不公,人事无常无奈的感慨。

10、罗隐《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1、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结构齐整工巧,堪称是一件精雕细琢、玲珑剔透的艺术精品。

12、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13、酷怜一觉平明睡,长被鸡声恶破除。香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

14、陆游《寄题方伯谟远庵》:百年苦短万世长,荣利一时真聚蚋。

15、怜君末到沙丘日,肯信人间有死无。柳二首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16、罗隐思想上归于黄老道家,与杜荀鹤、陆龟蒙、吴融、郑谷等交往颇多,擅长小品文,自编杂文《谗书》,有诗集《甲已集》十卷存世。诗词风格风近于元白,雄丽坦直,通俗俊爽,尤擅长咏史,然多所讥讽,皆抗争愤激之言,词锋犀利,因此被当权者憎忌,以故屡不中第。

17、《菊》唐朝·罗隐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

18、译文: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

19、《雪》唐朝·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0、此诗艺术表现上更其成功之处,则在于重叠中求变化,从而形成绝妙的咏叹调。一是情感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先括尽题意,说得时诚可高兴失时亦不必悲伤;次句则是首句的补充,从反面说同一意思:倘不这样,“多愁多恨”,是有害无益的;四句则又回到正面立意上来,分别推进了首句的意思:“今朝有酒今朝醉”就是“得即高歌”的反复与推进,“明日愁来明日愁”则是“失即休”的进一步阐发。总之,从头至尾,诗情有一个回旋和升腾。二是音响即字词上的重叠变化。首句前四字与后三字意义相对,而六字(“即”)重叠;次句是紧缩式,意思是多愁悠悠,多恨亦悠悠,形成同意反复。四句句式相同,但三句中“今朝”两字重叠,四句中“明日愁”竟然三字重叠,但前“愁”字属名词,后“愁”字乃动词,词性亦有变化。可以说,每一句都是重叠与变化手牵手走,而每一句具体表现又各各不同。把重叠与变化统一的手法运用得尽情尽致,在小诗中似乎是最突出的。

21、科举是古代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如果想要成功,那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去参加科举考试,自隋朝开始科举考试就给了读书人希望,很多的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最终是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同时也是选拔出了很多的人才。当然只有一些毕竟幸运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机会,对于绝大部分的读书人来说,他们的人生依旧悲惨,即使是有真才实学,那也是无济于事。

22、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光启三年(887年),归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人称罗给事。后梁开平三年十二月(910年1月)去世,时年七十七。

23、首句写“别”,第二句则写“逢”。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则侧重写云英。相传汉代赵飞燕身轻能作掌上舞(《飞燕外传》),于是后人多用“掌上身”来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妙。从“十余春”后已属半老徐娘的云英犹有“掌上身”的风采,可以推想她当年是何等美丽出众了。

24、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迭沧溟。焚书坑千载遗踪一窖尘,路傍耕者亦伤神。

25、这首《黄河》,不是真要赋咏黄河,而是借事寓意,抨击和讥嘲唐代的科举制度。

26、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27、会应得见神仙在,休下真珠十二行。翡翠佳名世共稀,玉堂高下巧相宜。

28、《登夏州城楼》唐朝·罗隐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29、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30、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婵娟,美好,指织女星。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古代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31、他称蜀国为下国,称魏国为中原,含有上国的意思。下国和中原对抗,含有大小强弱不同的意味,所以说“中原逐鹿不由人”,即认为偏处西南的弱小的下国要跟中原强大的魏国逐鹿,是不由人力的,即诸葛亮的北伐要用蜀国来统一中原,也非人力能达,这就不把北伐的不能成功归之于时运或天命了。这样的看法胜过两篇《筹笔驿》的看法。

32、锺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33、:“络角星河菡萏 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角是二十八宿中的角宿,络 是网络,当指雾气网络在角宿上。

34、《筹笔驿》唐朝·罗隐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35、“君依相门貂蝉贵,我恋王门鬓发斑。”这句竟令人难过了,我难过的是直至老年的罗隐,发出这样的哀鸣,我不想说是可怜,人生在世不称意的人多了,只是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罗隐令我感到难过,我所哀者是一生艰辛终无任何回报,英雄迟暮固然让人不忍看,然而至少他曾经拥有过英雄的回忆,而垂垂老矣的诗人,他的一生似乎从来就是翻过这座山,还有更远更高的一座山等着。

36、“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颈联描写雪中清贫生活情形,大雪过后,田野里的野菜覆盖着一层白雪,冻在一起,显得比平日更重;诗人把院子里的落叶清扫一下,松叶带着松油,正好点火烧菜。

37、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38、《西施》唐朝·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39、罗隐不算一流诗人,也非主流诗人,就是晚唐,不同于李商隐的含蓄,杜牧的俊朗,是白了就是通俗易懂,酣畅淋漓,然而被现代两个最伟大的人物所欣赏。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鲁迅。被鲁迅赞赏可以理解,他的小品文就是杂文,而鲁迅就是后来居上的杂文大家。鲁迅称赞道:“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罗隐的《馋书》几乎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芒和锋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