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卡夫卡原文阅读
1、 “全都是伟人、天才,人世间就麻烦了。必须有人四下照看,处理各种现实性问题才行。”
2、“问得好……某种具有不完美性的作品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至少强有力地吸引某种人的心。
3、至于中田一线,我的体会不多,暂时就不献丑了。
4、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中,最后的三首D.958-960构成了自成一体的世界,而这里所提到的D.8就属于作曲家进入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关口。但这并不意味着《D大调奏鸣曲》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作品。正相反,同钢琴奏鸣曲文献中的任何一首作品相比,舒伯特的D.850恐怕都不至于失色。确实,相对于莫扎特、贝多芬笔下接近于绝对完美的作品,舒伯特的某些创作恰恰表现出“不完美之美”的精粹。而这首奏鸣曲是否真如《海边的卡夫卡》中所说,“因其不完美而强有力地吸引人们的心”?恐怕完全不是这样,《D大调奏鸣曲》是舒伯特最具雄心,且无可挑剔的杰作之一。
5、当然,在离去之时,村上也没忘记借看门士兵之口教给卡夫卡一些人生建议:
6、 以下是一位教师对人物中田的回忆与描述,无论如何无论是卢梭还是村上在描述儿童的时候,总让我注意,觉得那样在理,兴许任何一个人认真与我谈论我都会仔细倾听一番。
7、《放学后》《秘密》《白夜行》《暗恋》《信》《嫌疑人X的献身》《以眨眼干杯》
8、生活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梦想以及磨难,不是简单的所谓理想还有阴谋,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概念,真正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皮囊》
9、村上强调了这种绝望的幻想的爱,它不是一种可以言说的人产生出来的感情,而是属于人的一部分像巨大的咒语的力量一样成为人身体的一个部件,我想它是一个绝好的部件,它支配着佐伯永远活在过去的时光、过去的爱的体验里,夜夜潜人生命里最美的梦幻当中。
10、我们不能没有眼前的苟且,否则怎么才可以找到诗和远方。都市生活的便利,无论如何也是现代人必然追求的目标。
11、我还比较喜欢书中的卡夫卡的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呈现出日本与中国的国民的阅读习惯差距。有人做过统计:中国人平均每年只读0.5本,而日本人平均每年读40本。现在中国人普遍不读书,已经很让人忧虑了。那么业余时间中国人在做什么呢?大多数人业余时间在做什么?在打麻将!一个热衷打麻将的民族,怎么可能和热爱读书的民族相抗衡?
12、尽管不是米兰·昆德拉笔下那种能够被奉为经典的解读,一部小说中如此分析古典音乐也绝对是精彩的异数了。相对于惊鸿一瞥的D.8村上在另一条线索中安排了一部循环出现的作品,贝多芬的《“大公”三重奏》。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这一杰作始终伴随其间,但与其说它成为某种隐喻,不如说该作反复提示了人的某些基本需要。而这样的需要,恰恰是同那个充满隐喻的奇诡世界相矛盾的。
13、“你现在正处于向往感动的状态之中。你的纯洁无垢的心时时渴望感动,这是一种单纯的疾病。你就像一个长大了的少年为爱而爱一样,只不过是为感动而感动罢了。固定观念治好了,你的感动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也很清楚,这世界除了肉感没有其他的感动。任何思想和观念,没有肉感就无法感动人。人明明为思想的耻部所感动,却偏要像一个装腔作势的绅士,硬是说为思想的帽子所感动。”
14、书中的人物让人读来没有一个是拥有健全的人格的,没有一个意义上的幸福的人生。佐伯青梅竹马的恋人在学潮中意外丧生,她的影子只有普通人的一半的暗度,她远离家乡度过了二十年的人生,那人生是怎样的无人知晓,缺乏存在过的实际证明,所以仿佛从未存在过一般。
15、少女不再侧耳,视线又折回《海边的卡夫卡》,仍像刚才那样在桌面上手托下巴,那颗心又回到夏日少年身边。
16、读者 VictoriaHeidi:《海边的卡夫卡》,特色日式魔幻,青少年的迷惘与成年世界的悲伤,精彩的村上式向前走励志,美丽忧伤冷静克制的文字,各色人物的救赎与重生……是它让我爱上了村上的作品。
17、之前一位老师问我看小说什么的会不会影响我的论文写作思路,惭愧,都很寥寥,谈不上由于饱和交叉而互相干扰。今晚这文结束再过渡到文献的阅读上。
18、回到阅览室,在沙发上坐下,重返巴顿版《一千零一夜》的世界。周遭的现实世界如电影场景淡出一样渐渐消失,我孤身人深入字里行间。我比什么都喜欢这一感觉。
19、历史书告诉我们从前和今天基本相同这个事实. 人这个东西说到底,不过是遗传因子的载体,是它们的通道。它们就像把累倒的马一匹又一匹地丢弃一样,把我们一代又一代地换着骑。遗传因子从不思考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或者我们幸福还是不幸。我们不过是一种手段。它们只思考一点:什么东西效率最高。——村上春树
20、2022年1月3日,一个男孩,坐在公交车上,翻阅着公共图书馆借来的海边的卡夫卡。上车下车,鼓浪屿,沙滩,黄昏。
21、 就像梦一样,小时候写周记的时候醒来恨不得马上把梦写下来。
22、这种印刷技术将比普通的黑色或蓝色墨水书籍成本更高。
23、 您也知道,中田君是插到我班上的五名疏散儿童之一。五人中他成绩最好,脑袋也好使。相貌端庄,衣着利落,但性格温和,全然不出风头。课堂上基本不主动举手,而指名问到时回答都很正确,被征求意见时说得有条有理。无论哪一科都能当场领会所教内容。哪个班上都有一两个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即使放任不管也会不断用功,考进好的上一级学校,走上社会也会找到正确位置。天生优秀。
24、浮士德精神套用中国的说法就是“君子以自强不息”,那种自强是内向的,弄到后来斗不过外界的强物强势,就又有一个说法,“成则济世,败则独善”,谓之应顺天命。有的固然竭力拼搏过,到底败北,独善了,那自然没话可说。但中国的自强者往往先设计好了“独善”的退路,然后尝试去济世,稍一接触,便断定不成,退回来,觉得委屈万分,于是独善起来特别有滋味,中国没有浪子,中国的浪子还没离家就已经想家了。
25、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木心
26、 回过神时,我的周围已活生生地充溢着大自然的交响曲:鸟的鸣叫声,小河流水声,风吹树叶声——都是很轻微的声音。简直像耳塞因为什么突然掉出来似的,那些声音充满着令人惊奇的生机,亲切地传到我的耳里。
27、要么,作为英雄而死,要么,苟活的目睹自己变成恶棍。
28、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了。
29、不久,你睡了。一觉醒来时,你将成为新世界的一部分。
30、什么才是好的爱情我觉得两个人合不合适,重要的是要看他吃不吃你那一套。你明明就是那种一哄就好的人,他不会在你生气的时候不管不顾,你偶尔撒个娇任性一下,他不会说你矫情无理取闹,你喜欢粘着他,他不会觉得你很烦,你看电视感动得哭,他会一把把你搂在怀里,你需要听到他说晚安才能安心入睡,他会一天不差得说给你。好的爱情,往往使一个大人变成小孩子,而不好的爱情才会逼着我们长大。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我说我想吃西瓜后就真的有西瓜吃,我开心的不是有西瓜可以吃,而是知道有人在宠我。"被人宠着真的是一件很甜很幸福的事,心里知道有个人始终愿意宠爱着自己,愿意做那个保护自己的壳,才可以肆无忌惮的做自己,才有更多的底气一起面对生活的各种难题。
31、10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32、 无机感是什么感,但瞬间让人嗅到了干净的药房味,实验室的味道。
33、所以这个版本有许多插图和双色墨水的特别版设计
34、这无情的世界,因为有热情的蠢货,才有些浪漫。
35、我爱你,如鲸向海,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
36、卡夫卡另一个获得救赎的方法,就是同(怪异的世界)接触。而接近它们的途径就是阅读。卡夫卡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他说,图书馆就是我的第二个家。闲暇时刻,我们或许也可以去图书馆,看一看,坐一坐,静一静,说不定,也会有意外的收获哦。
37、《宾尼兔》里说:不要把生命看的太重要。你不会活着出去的——其实,宿命,从一开始就知道会结束,对于生命的无力感,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拐点,抑或转角处,也许不是产生在十五岁,或许二十岁,或许在更大、更老时的感触。人年青的时候很少有忧伤,忧伤总是在青春失去之后逐渐产生。当你一旦回想起自己的十五岁时,也许会有一种迷惘,抑或已经有了一种重生的感慨。少年卡夫卡所站立的位置,其实亦代表了人的不同的角色。在村上的文字里面感受着少年的那份孤独,那样的孤独感想表达生命的本质是否就是虚无么?我在想象中好象是的,有些的写照其实是在幸福的表象下隐藏着脆弱,还有那些看不见刀口的伤疤。青春伤痛沉静无声,却留心中。孤独的少年会让读者想起有过的青春伤痕,那一年,那一天,艰辛而过,一步步,难回首。
38、“旷达”,仅是有情怀世界中所可能保持的一种态度,越出这个局限不称其为态度,多少大智者都旷达到局限之外,竟从来没有指斥他们失态,无度。
39、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听话,不是所有的鱼都会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40、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有种流泪的冲动。睡觉好不好。
41、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42、请在评论区留言,并转发本文到朋友圈截图到后台,就有机会获得村上春树周边杯垫1套(名额为1位)、《海边的卡夫卡》纸书1本(名额为2位),名额一共为3位。
43、但是,并非任何时候我都能彻底保持静静的孤立。以为自己围筑妥当的高墙一下子土崩瓦解的时候也是有的。虽然不很频繁,但时而还是有的。围墙在我不知不觉之间崩毁,我赤身裸体暴露在世界面前。
44、正如村上所说,在我们投入波涛汹涌的成人世界之中时,我们感受到了种种企图伤害我我们的力量,而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愿意拯救。从中我们领略到了世界是何等凶险,却也得知世界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所谓的成长,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吧。
45、一个常规描述,但是会让我想起白城和赤壁赋中“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的场景。
46、海绵宝宝:“对不起,派大星今天我要去上学 ,不能陪你去抓水母。”
47、将命运中的磨难比作沙尘暴,与作者其他的比喻相比是个较普通的比喻。“甚至它是否已经远去你大概都无从判断”,是这句。处于很努力很辛苦状态的时候反而没有在沙尘暴中的感觉,对于它的远去也是在事后回忆才意识到。深刻感到沙尘暴的时候是自身状态不理想的时刻,身心之间的矛盾。
48、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49、可是命运捉弄了她,她的生命在揭开入口石那一刻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希望,没有热情,没有寄托,仅剩下一个躯壳,日复一日接受每天的空虚。一切对她来说都毫无意义,她活下来的唯一意义就是痛苦的记忆,其余就是等待死亡的来临。
50、海绵宝宝:“我也不知道啊,以前我不在的时候你在做些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