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论语文言文(摘抄好句57句)

论语文言文(摘抄好句57句)

论语文言文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2、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此《卫风雄雉》之诗。忮,害义。嫉人之有而欲加以害伤之心也。求,贪义。耻己之无而欲求取于人。臧,善义。若能不忮不求,则何为而不善?

3、⑥子贡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喜欢、赞扬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说:“全乡人都厌恶、憎恨他,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的坏人都厌恶他。”

4、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论语文言文)。

5、译文:每个人都应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三军的元帅可以被抓,也不能随意污辱我的人格。儒家肯定生命和道德都是有价值的。(论语文言文)。

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7、孔子是主张全面发展的,如果单方面发展,他认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种用处的器具了,所以说:“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样。”(见《论语·为政》篇,第十二章。(子曰:“君子不器。”)) 

8、(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9、C.相委而去/去国怀乡  日中不至/朝发夕至

1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1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2、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

13、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14、①本文是《论语》一书中《公治长》篇的“颜渊”章,标题系编选者所知。

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1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8、学习和思考都重要,他说:“光是学习,不去思考,就得不到什么;光是思考,不去学习,也是白费精神。”(见《论语·为政》篇,第十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20、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21、D.下车引之/引经据典  入门不顾/三顾茅庐

22、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23、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24、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

2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26、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7、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8、不亦说乎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30、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3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32、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

3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34、《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

35、✦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37、(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3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9、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0、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41、中考语文素养与表达扫码约课哦!刘老师:15150661860

42、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4、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45、(方法引路)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46、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7、——孔子说:“颜回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的品德是多么高尚啊!”

48、(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49、所以他的弟子颜渊曾这样称叹:“咳,往上看吧,越看越高;往里钻吧,越钻越有东西。瞧着在前头呢,忽然又转到后头了。老师是一步一步地善于诱导呵。给我最广泛的东西,又给我最扼要的东西,让我想要停下也不能够。我费心竭力地跟着他跑,仿佛刚要赶上了,但是他又跑到前头了,总是赶不上。”(见《论语·子罕》篇,第十一章。(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50、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技巧。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51、——孔子说:“(每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52、理: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原次序译作“苛酷的统治凶狠比老虎”,这不符合现代语习惯,应把“比老虎”调整到“凶狠”之前。

53、译文: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5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55、(1)而:①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而:表承接。

5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期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