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张九龄的诗感遇(摘抄好句35句)

张九龄的诗感遇(摘抄好句35句)

张九龄的诗感遇

1、✦运命:命运。✦唯:只能。✦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寻:探求。

2、✦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自尔:自然地。

3、兰花到了春天枝叶茂盛,桂花遇秋天则皎洁清新。

4、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5、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6、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7、✦奈何:无奈。✦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8、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9、这里是朗读者的聚集地,你来朗读,你来倾听!

10、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11、第这是因为孙洙觉得《感遇》这首诗颇为精妙。“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有兰花、桂花,寓意高洁;葳蕤寓意勃勃生机,同时也是指夫妻,暗指孙洙夫人徐兰英;欣欣此生意,一切都表现出欣欣向荣的生命活力;自尔为佳节,兰花和桂花都在自己的季节里展现出来自己独特的魅力,并且荣而不媚;后面就是指张九龄是林栖者,看到这些芬芳十分欢喜,这些草木散发出来的都是本性啊,又怎么能去求观赏之人去折枝呢?这首诗前二句是起,三四句是承,五六句是转,七八句是合,做到了意尽词尽。词意给人感觉和平温雅,不激不昂,使旁人没有觉察到作者在咏物的背后,讲着高雅有节操的人生哲理。

12、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13、✦荐:进献。✦嘉客:嘉宾贵客,暗指君王。✦奈何:无奈。✦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14、“不可寻”为四遇,丹橘一生所遇坎坷命运,不能用万事万物循环往复的简单自然规律来解释;

15、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6、第一个疑问:兰花和桂花既然那么美好,有人闻风相悦不是常情吗?有什么好转折的呢?有什么好“谁知”的呢?

17、命运只能依靠偶然,没有好坏交替的规律可以探求。

18、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19、清切紫庭垂,葳蕤防露枝。色无玄月变,声有惠风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凤凰佳可食,一去一来仪。

20、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21、蝉嘶玉树枝,向夕惠风吹。幸入连宵听,应缘饮露知。思深秋欲近,声静夜相宜。不是黄金饰,清香徒尔为。

22、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告诉读者橘树的经冬翠绿,并非因为江南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有着耐寒的本性。在这里,诗人采用的是问答的形式,问得自然出奇,答得分外有味,把橘树本身的特性简明地概括出来。诗人通过「岁寒心」的双关语,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比喻诗人的高尚美德。这是借橘树的本性写诗人的心灵之美,既是诗中主人公的自我画像,也是当时千万个正直知识分子的品德的写照。从而使诗的主旨又深化了一层。

23、孔门太山下,不见登封时。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旧宅千年外,光华空在兹。

24、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25、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26、(注解):1、岂伊:岂唯。2、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3、荐:进献。

27、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有情人天各一方,同怨长夜之难挨;孤身彻夜不成眠,辗转反侧起相思。灭烛欣赏明月呵,清光淡淡泻满地;起身披衣去闲散,忽觉露珠侵人肌。月光虽美难采撷,送它给远方亲人;不如还家睡觉,或可梦见相会佳期。

28、这首诗从类型说还不属于唐代的近体诗,而是五言古诗。唐代的近体诗就是指那些字数固定且平仄有严格规律的作品,比如律诗,比如绝句。

29、阳虎对赵简主说,他曾亲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难时,他们都不帮助他。

30、“阻重深”为三遇,可以尝试着将它的果实运送到北方,陈献于朝廷官员,却因为山水阻碍重重而未能成行;

31、桂华:有的解析书上解释成月亮,说古时候桂华是月亮的雅称。这个解释是不对的,因为《感遇》开头两句是一个非常初级的对仗,唐朝诗人即便已经通晓对仗之术,但是写古体诗的时候,仍然会采用汉魏时期比较初级的手法来作对仗,李白也这么干,这样文意更为古朴。(就像现在的仿古家具不但仿古,还要故意做旧。)其实桂华就是桂花,和兰叶对得十分工整。

32、他写月夜的诗,情韵最为隽永,如《西江夜行》、《望月怀远》。这些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了。胡应麟说:“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诗薮》)又说“张子寿首创清澹之派”(同上),认为他下开孟浩然、王维等一路的诗风。这是十分中肯的。

33、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荐:进奉意。树:种植意。

34、✦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机的样子。✦生意:生气勃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