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原文好词句
1、(绵搭絮)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2、 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牡丹亭原文好词句)。
3、 戏剧节中,老师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某一方面的戏剧知识。下面是一位同学为介绍中国传统戏曲而准备的材料。请你帮他完善材料。
4、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汤显祖《牡丹亭》
5、“锦屏人”指幽禁在深闺中的女子,即杜丽娘自指,杜丽娘在想象中把眼光从自己家的深宅大院转向了外面的世界,那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人们在涂金错采的游船中赏春游玩,直到把三春看尽。这段(皂罗袍)既是景语,也是情语。
6、不一会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一觉醒来,方知是南柯一梦。此后她又为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心中好不忧闷。渐渐地这思恋成了心头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
7、备受压抑的杜丽娘内心深处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使得初入园林中的她心潮起伏。如此美好的春光却无人观赏,杜丽娘由此联想到自己,不仅悲从中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姹紫嫣红的美好景色都给了断井颓垣观赏,由物及人,一种自怜的情绪油然升起。
8、梦短梦长俱是梦,年来年去是何年——汤显祖《牡丹亭》(牡丹亭原文好词句)。
9、 (3)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请你推测李逵是鲍鹏山教授所说的哪一类人,并结合连环画或《水浒传》相关内容进行说明。(3分)
10、盛事来袭 | 55位昆曲名家「回家」8场《牡丹亭》相约昆山
11、演出结束后,质疑声不断,有人甚至开玩笑说:“你们乱改汤显祖的词,当心他到梦里挠你的脚底心。”当时年轻的岳美缇还有些不服气,可后来当她对这部戏的理解越来越深,才意识到汤显祖的词真的太美了,这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是不能说改就改的。
12、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见。不提防沈鱼落雁鸟惊喧,只怕的羞花闭月花貌。
13、皂罗袍是昆曲曲牌名。《牡丹亭》最出名的一段唱段《游园惊梦》就是用该曲牌演唱的。
14、小朋友哪有时间坐在那里看《牡丹亭》,花十九个小时唱到所有观众老了。坐火车、地铁、飞机、高速公路又再堵车,聪明的人知道时间就是钱要把握。
15、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16、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大爱。这是多么深厚的家国情怀!
17、情由心生,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情非之至也!——汤显祖《牡丹亭》
18、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9、“我当时只有17岁,刚学了三四年戏,《游园惊梦》唱倒是会唱,但身段不会。”岳美缇回忆道。跟着俞振飞苦学了几天后,演出大获成功。
20、我要讲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的同学们跟着我进到《红楼梦》的世界,把它重新走一遍。我的主修是西洋文学,我也对西方文化非常的爱好,而且也很敬佩他们的成就。可是我看下来,西方很多了不得的小说,但是现在在我这个年纪,在我阅读经历里,我要宣布说,《红楼梦》是“天下第一书”,看了以后觉得《红楼梦》真是了不得,各种角度来看它都是一本很了不起的一个作品。所以我觉得我们台湾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尤其学生们,大家都应该至少看一次,念一遍。《红楼梦》对我的一生有很大很大的启发,所以我觉得大家看这本书也会有很大的启发。
21、事实上,由于《红楼梦》早期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红楼梦》抄本均为过录本。在转相传抄的过程中,发生抄写错误在所难免,反映在书中所引用的前人诗文上,就成了“误引”。这一类“误引”并不是由作者曹雪芹本人的原因所造成,其责任不应该有曹雪芹来承担,故对其加以改正也无损于作者的“原笔原意”。据记载,清代有的抄书现场是一人持书本高声朗读,抄书人伏案抄写。抄书人凭读音抄书,极容易导致音近的讹误,而在以后转抄时又可能导致形近的讹误。以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里的一个字为例:“原来平儿早被李纨拉入大观园去了。平儿哭的哽咽难止。”书中对“哽咽难止”四字加页下注称:
22、大家如果看过《红楼梦》都记得,有一回林黛玉她走过梨香院,她就听着有人唱曲,那个是昆曲。唱的什么呢?就是《游园惊梦》里面的词。什么词呢?她听的是皂罗袍里面的一段,“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以后她心动神摇,非常地感动。我也听过这个戏,从此我就从《红楼梦》林黛玉看的,自己去慢慢找《牡丹亭》的文本看,才知道是那么美的、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牡丹亭》成了我的书目里头非常非常重要的一本。
2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24、人易老,事多妨,梦难长。一点深情,三分浅土,半壁斜阳。
25、 (乙)关键字是“水”,选择的诗文必须以关键字为描写对象,且不得出现该字。以下是其他选手已经背诵出的诗文,请你接着说出描写水但不出现“水”字的诗文并进行解说。
26、娇莺欲语,眼见春如许。寸草心,怎报的春光一二!
27、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于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汤显祖《牡丹亭》
28、〔豆叶黄〕他兴心儿紧咽咽呜著咱香肩,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俺可也慢掂掂做意儿周旋。等闲间把一个照人儿昏善,这般形现,那般软绵。
29、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怨、便凄凄惨惨无人念,待打并香魂一片,守得个阴雨梅天。
30、 答:宋江借此机会,想问问徽宗能否出一道招安诏书。((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31、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牡丹亭》
32、歌词部分来源于南唐后主李煜的名篇《相见欢》,虽然词牌名为《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李煜作为皇帝很失败,但他却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这首词是他被囚于宋国时所作。仔细品读这首歌词,失国之痛、去国之思喷薄欲出。
33、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著湖山石边。
34、督春工珍护芳菲免被那晓风吹颤,使佳人才子少系念梦儿中也十分欢忭(滴溜子)湖山畔,湖山畔,云蒸霞焕。雕栏外,雕栏外,红翻翠骈。
35、我也心里聪明,脸儿假狠,口儿里装做硬。待要应承,这羞惭怎应他那一声。
36、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7、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38、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39、(①)俞晓红:《红楼梦》”戏中戏”叙事论略(J),红楼梦学刊,2018264~2
40、 当然,这样的节目一定要听广播版,下载大蓝鲸APP,就可以回听大年初二9:00的文艺中国节特别节目,感受诗词,感受我们中国文化的独特韵味!
41、()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42、(川拨棹)你游花院,怎靠著梅树偃?一时间望眼连天,一时间望眼连天,忽忽地伤心自怜。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暗悬?(前腔)为我慢归休,款留连,听、听这不如归春幕天。
4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44、生:(接唱)风飘刘院上蟾宫,得会嫦娥深自幸,莫因羞怯误佳期,且看满园花吐艳。
45、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46、霎时间有如活现,打方旋再得俄延,是这答儿压黄金钏匾。(三月海棠)怎赚骗?依稀想像人儿见。
47、第二十三回和第二十八回,分别通过贾宝玉和蒋玉菡的话,引述了“古人”的完整诗句,讹误就出现了。
48、 第一部分是基础,字词题有4分,采用和初三模拟考相同的出题方式,将题目融合与片段的文本之中,在考察基础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运用能力。根据参考范围可知,应是字音、字形占2分,成语的运用占2分。好在范围很明确,同学们只要复习好5单元课内字词就不会有太大问题。以下是此种题型的示例,请参考。
49、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倦,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50、线儿春甚金钱吊转。〔嘉庆子〕是谁家少俊来近远,敢迤逗这香闺去沁园,话到其间腼腆。
51、舞台上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拾画叫画》、《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
52、西风扬子津头树,望长淮渺渺愁予。——汤显祖《牡丹亭》
53、惊觉相思不露,原来只因已入骨,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汤显祖《牡丹亭》
54、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连环画的内容。(1分)
55、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汤显祖《牡丹亭》
56、《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57、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58、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9、《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60、《增广昔时贤文》为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增广贤文》是一部极有影响的蒙学读本,作者和成书年代已无法确定。《增广》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性本恶”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人性被利益扭曲;世故导致人心叵测;人言善恶难辩,“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增广》把社会诸多方面的阴暗现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陈列在读者面前。《增广贤文》绝大多数句子都来自经史子集,诗词曲赋、戏剧小说以及文人杂记,其思想观念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儒释道各家经典,从广义上来说,它是雅俗共赏的“经”的普及本。
61、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62、有很多《牡丹亭》中的词句也被他改编的有滋有味,比如第十出《惊梦》中的词句“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被改编成了“春水望断夏花宿妆残,谁闻秋蝉谁知冬来”,一句话就把春夏秋冬给唱完了,很不经意地透露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倒是很吻合《牡丹亭》的基调——杜丽娘一直为之际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她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63、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汤显祖《牡丹亭》
64、这份跨越语言与地域的魅力震撼了观众,也打动了演员自身。
65、 答:李逵闹东京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
66、注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67、每当我穿行于南京这座城市,心中总会深深地感受到历史的变迁与经典的传承,从曹雪芹纪念馆到民国风格的1912主题街区,短短三百米的距离,却梦幻般地记录着这座城市非凡的历史。这强烈的文化冲击力是我游学各地从未体验到的,也更让我自觉,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传达出去的必要。
68、 (2)梁以此奇籍 翻译:______ 扶苏以数谏故
69、(⑨)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全集(第9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41页。
70、(⑧)甄洪永:妙合与超越:从《牡丹亭》到《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1425~
71、邓丽君的《淡淡幽情》专辑收录的12首歌,都是根据中国古代诗词大家的作品谱曲而成的,邓丽君极佳的诠释能力,赋予了她们新的生命力,为中国古典诗词塑造出全新的存在形态。
72、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73、旦:(接唱)吹得碧水潋潋,独怜绿莺吹得扑翼喧。
74、中国文学讲究诗言志、文以载道,可以歌咏的韵文亦是如此,这其中,家国情怀的积极介入是在颂扬爱情之外最为重要的主题。
75、摘要:《红楼梦》运用了很多戏曲的元素,它们承担了比较特殊的叙事功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了解《红楼梦》。其中,较为重要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所点的四出戏,以及利用《牡丹亭》对黛玉进行细致的刻画。所涉及到的戏曲在当下不再是流行文化,因此脂砚斋对这些戏曲的评点,有助于揭开它们的面纱,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用意。
76、那来时荏苒,去也迁延。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昨日今朝,眼下心前,阳台一座登时变。
77、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78、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79、今天有机会跟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非常高兴,谢谢大家。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牡丹亭与红楼梦》。我的这一生现在回想起来,跟两本书结缘最深,可是一辈子,可是半生缘,一直跟这两本书结缘,一本就是《牡丹亭》,一本就是《红楼梦》。
80、但愿那月落重生灯再红。——汤显祖《牡丹亭》
81、"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