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际交往的名言警句
1、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陀思妥耶夫斯基
2、 亲戚是上帝赐予我们的、朋友是我们自己挑选的。
3、人生漫长,又短暂,关键的就几步。人性丛林,职场事业,利益多多、诱惑多多。老成不怕多,凡事应多三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伸错手,入错行,做错事,于名誉,于事业,于形象皆有不救之危。所以,必须“慎”之。
4、太岁头上动土,老虎嘴里拔牙是万万不可能的。但如果太岁和老虎要你的命的话,你还动不动?拔不拔?(关于人际交往的名言警句)。
5、生活是一种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冒险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基于建设的愿望,而非保持自己的所有财产或是获取他人的财产的欲望。罗素
6、 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友谊,也许还要多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邹韬奋
7、真诚的友谊好象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歌尔登
8、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别林斯基
9、和太强的人在一起,我会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去挑选那十全十美的,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罗兰(关于人际交往的名言警句)。
10、内向不自卑,礼貌不低俗,倔强不蛮横,坚强不霸道,执着不固执,随和不随波,谦逊不过分,忍让有分寸,宽容不迁就,谨慎不畏缩,活跃不轻浮,稳重不高傲。
11、 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12、与有权势的人交朋友是靠不住的。——费德鲁斯
13、人,记事不能记仇,记事可以增长知识;记仇可以增加烦恼。
14、做人要靠“二礼”治天下,“三法”定江山。所谓“二礼”是:彬彬有礼、讲话讲理;所谓“三法”是:想法、看法、做法。
15、俭以寡营能够立身,俭以善施能够济人。——《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6、 在欢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17、人生有一个地方,有一个人。在这个人面前,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弱点,这就是知己闺蜜。
18、对自我要有约束力,对他人要有亲和力,对处世要有宽容力,对求知要有精进力,对困境要有忍耐力,对成功要有推动力!
19、最恨的是你,因为你是我学习上竞争的“敌人”;最爱的也是你,因为你是我成长中为鉴的友人。今日一别,犹如管仲之失鲍叔牙,茫茫天涯,叫我到何处去寻找我最爱的“挚友”。
20、如果你看到一个帖子还值得一看的话,那么你一定要回复,因为你的回复会给人继续前进的勇气,会给人很大的激励,同时也会让人感激你!比如说这一帖。哈哈……
21、 1先做人,后做事,只有做人到位,才能做事成功。
22、والقُرببينالقلوبوالأرواح؛
23、我们即将步入新的生活,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青春和友谊,用真情去浇灌友谊的花蕾。
24、当你孤独时,风儿就是我的歌声,愿它能使你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骄傲时,雨点就是我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
25、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26、以对待合伙人的方式对待员工,则他们将展现有如合伙人那样的作为。——弗烈德·叶兰
27、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金缨
28、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清中居郧
29、这是古人开出的人际交往的“处方”,也是现代人应该遵循的人际交往准则。在人群中,有的人信奉“人熟不讲理”,越是关系近的人说话、做事越不注意,甚至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最后很好的朋友“闹掰”了。
30、有了朋友,生活才显出它全部的价值;一个人活着是为了朋友;保持自己生命的完整,不受时间侵蚀,也是为了朋友。——罗曼·罗兰
31、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是他同别人的友谊。--林肯
32、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33、为朋友死不难,难的是找一个值得为他死的朋友。——姆霍
34、如果要了解一个人,就看他的朋友。——蒙古族
35、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冯梦龙
36、四:绝不安排一些人去搜集旁人背后说你些什么。
37、1她是青花瓷上的浓淡转笔,是曲调里的抑扬顿挫,点点滴滴都是才情,清幽冷光,暗藏一生辗转几多的忧伤。她横空出世地来,旁若无人地活,听天由命地走。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与极度的孤寂。余秋雨说她“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化名“迅雨”的傅雷写《论张爱玲的小说》,科学并艺术地对她批评和忠告“技巧对张女士是最危险的诱惑,结果成了文字游戏”1944年,张爱玲发表《自己的文章》进行辩解。而几十年后,饱经沧桑的她对自己进行了更尖锐深刻的批评,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