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
1、人越是把自己的位置摆的越高,就越容易招致嫉恨,不满,所谓树大招风。所以,跌下来就越痛苦。
2、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道德,称私德;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3、而令人厌恶的恶德,有趣的是,中国家庭里溺爱出来的孩子,几乎都占一两条,这些孩子的成长过程,很艰难,先要有自省能力,还要有行动能力,否则,一生难逃令人讨厌的结局——最后,你的配偶和孩子都会讨厌你。
4、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德行)。
5、(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自《荀子·非十二子》。让:谦让。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德行)。
6、克己奉公 (kè jǐ fèng gōng)
7、因为,谁都能从他的话中,得到自己需要的营养。
8、(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金:金属。以:因为。移:被挖掘。卑:低下。意思是:金属之所以被折断,是因为其太过刚硬了,流水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其柔和;高山之所以被挖掘,是因为其高大,而山谷之所以能安全无事,是因为其低下。用来比喻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应当谦虚谨慎。
9、守得住低处的人,温厚、宁静,就像大地,永远把自己置于低处,但没有人否认它的博大;
10、《易经》有言:“人生一世,唯有德行,可立一生。”
11、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的弟弟苏辙写过一部(道德真经注》,里面谈到了水的七种德行:
12、这种人从不投机取巧,他们遇事会下“笨功夫”。但就是这种笨功夫,给他们带来了福气。
13、(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予不能从)出自《吕氏春秋·应同》。意思是:皇帝虽然尊贵,但若将白说成黑,我也不能听从他;父亲虽然亲近,但若将黑说成白,我也不能顺从他。说明即使权位尊大,如果曲直不分,也不能苟同。
14、《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15、无形的东西,因为无形,所以能够适应任何变化。
16、现代人,最想要的,不是道,而是道产生的那个神奇的境界,最想要的是那种境界能给自己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巨大好处!
17、陈仲举的言论和行为是读书人的准则,是世人的模范。他初次做官,就有志刷新国家政治。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郡,就打听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报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府君先进官署视事。”陈仲举说:“周武王刚战胜殷,就表彰商容,当时连休息也顾不上。我尊敬贤人,不先进官署,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18、通俗点说,很多人,只想拥有仙佛的法力神通,但是他们不想要仙佛的那个‘无无’的根本,更不想自己成为一个清心寡欲的人!
19、厚德之人,积德虽不能立显,但天长万物可载。
20、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技俩矣。
21、克制、约束和严格要求自己,为集体的利益而努力。
22、当所有人都只重结果不看过程时,那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把过程做好的人反而能够脱颖而出。
23、舍己为人(shějǐwèirén)
2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锋芒太盛的人往往在言行上不注意,很容易伤害他人,而这种伤害也是一种树敌。
25、克己奉公(kèjǐfènggōng)
26、(智者不为非其所为,廉者不为非其所有)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会去占有他不该占有的东西。
27、杨修因一句话被杀,就是因为其锋芒太过。有文章说内敛,会让你成为一个从容、大气的人。
28、德行: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
29、遇到烦躁或不顺心的事,不要发脾气,沉下心,让事在脑子里过三圈,冲动之下容易酿成大祸。
30、“现在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我们哪能不让韩信自立为王呢?不如借此机会成全了他,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守住齐国。不然的话,恐怕要发生变故,对我们就更加不利了。”
31、光明磊落(guāngmínglěiluò)
32、犹豫不决。不敢做决定,不愿意承担责任。懦夫。
33、所以,面对利益,一定要权衡取舍之道,懂得分利。
34、德行:道德和品行;讥讽人的话,表示看不起他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
35、李元礼风度出众,品性端庄,自视甚高,他要把在全国推行儒家礼教、辨明是非看成自己的责任。后辈读书人有能得到他教诲的,都自以为登上了龙门。李元礼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两人说:“荀君识见高明,人们很难超过他;钟君有最美好的德行,却是可以学习的。”
36、做一个内敛之人,守住口,保持低调谦虚之心,不刻意炫耀。
37、利益,往往是众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谁独占了利益而不与大家分享,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甚至成为众矢之的。
38、刘邦攻破咸阳,却不敢占据其地;曹操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却终其一生不敢篡汉自立,他们都是怕成为众矢之的。
39、(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患:担忧。伙:多。意思是:不担心自己地位不高贵,只担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因为俸禄不多而感到耻辱,而是以才智不广博为耻辱。
40、在某些方言中是讥讽人的话语,表示瞧不起其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
41、看到几个年轻人欺负一个残疾女青年,周围的人都愤愤不平,谴责这种不道德德行。
42、老舍《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德性。”
43、一个人的德行不够,就无法驾驭超出能力的权利、地位和财富,结果必然不堪重负,人毁房塌。
44、也说才德兼备。既有德,又有才;品德和才能都好。
45、我很喜欢一个企业家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的人,人人喜欢,当然要用,不过这样的人很少,多数人,德才总是不兼备,有点缺陷,要用那些德胜于才的,不要用那些才胜于德的。
46、完全为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47、《周易》上说,潜龙,勿用;亢龙,有悔。可见不管是处在事业开端,还是有所成就的人,都该低调。
48、舍己为人 (shě jǐ wèi rén)
49、德为立身之本,就如同一棵大树的根基,根基深厚,则能开枝散叶长成参天大树;
50、(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出自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意思是: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说明品德修养之重要。
51、正如古人所讲:“德不称,其祸必酷;能不称,其殃必大。”
52、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53、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