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1、 量子物理幼儿版,扎克伯格你太淘气了!(2015-12-19)(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2、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绝不是一时冲动所做的。早在数年前,他就致力于电的研究,并在当时人们不知“电为何物”的时代,指出了电的性质。
3、富兰克林或许有过风筝实验的想法,即便他真的做过这个实验,也只可能是被风筝上带的一些静电电到。如果被真的雷电电到的话,就不会是手被电麻了,很可能是当场暴毙。
4、 富兰克林曾经与雷电有亲密接触。据说他将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隆。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喊到:“威廉!我受到电击了!现在可以证明,闪电就是电”。(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
5、普利斯特里写这本书的时候,富兰克林在伦敦,他应该是采访了富兰克林,而且有迹象表明富兰克林审了稿。所以普利斯特里的说法就成为了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的最原始资料,后人介绍、描绘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追根溯源都是来自于它。但是他的说法仍然让人疑惑。富兰克林并不是害羞的人,怎么会因为担心实验失败不敢找人见证?即使有这样的担心,在实验成功之后,为什么不在有人见证的情况下再重复一下实验?按他本人的说法,这个实验是很容易做的,不难重复。
6、富兰克林的成就实在是数不胜数。他参加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担任过州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出版了费城第一份报纸《宾夕法尼亚报》、美国第一本医学专著、第一部小说以及其他很多畅销书,在多个科学领域也有很多贡献。(他甚至成了财富的象征)
7、我尽快地跑去看他。等我跑到后,我看见他已停止了呼吸。他的可怜的妻子和岳母,也和他一样面无血色。我虽幸免于死亡,但我的密友的惨白的尸体以及他的妻子,儿女全家老幼的哭声,使我感到那么难受,以至我对聚集在那儿的许多人说不出一句话来,也作不出一句回答,只望着这个一小时前曾和我一起开会。一起讨论我们未来的公开演讲会的人的面孔。从吊起来的铁丝发出的第一次打击击中了他的头部,在他的额上留下了一个红色的、樱桃似的斑点;而雷电力则经他的脚部,通过地板而远逸。
8、富兰克林有一连串的头衔——作家、发明家、出版商、科学家、外交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有评价说他是十八世纪仅次于华盛顿的名人。
9、父子俩躲在草棚的屋檐下,手中紧握着没有被雨水淋湿的绸带,目不转睛地观察着风筝的动静。
10、 富兰克林继续汲取着天上的火花,并将它保存在莱登瓶中,但这里有个重点必须强调:雷电并没有击中风筝,其实这并非富兰克林的本意,富兰克林原本想要利用铁丝传导,在云间充电,等到电力充足之后,他再伸手,让电子经由他的身体导入地下.还好富兰克林幸运地逃过一劫,如果雷电真的击中风筝,他可能无法好端端的签下独立宣言并写下《理查德年鉴》了(Poor Richard’s Almanac).
11、为了纪念他,1928年以后每张百元美钞上都印有他的肖像。
12、1746年,英国伦敦一个叫柯林森的人,给他在美国的一位朋友寄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
13、流入钥匙的电流量是否足以电到富兰克林的手指;
14、一天,电闪雷鸣,暴风雨就要来了。在雷声、雨声的“伴奏”下,守候在房间小铃旁的富兰克林,听到了小铃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他高兴地笑了。
15、在1749年到1751年间,富兰克林仔细观察和研究了雷、闪电和云的形成,提出了云中的闪电和摩擦所产生的电性质相同的推测,提出了关于避雷针的建议。这一建议首先于1852年在法国马利大学得到应用。避雷针的发明不仅可以防止闪电所招致的严重危害,同时也破除了迷信,揭示了自然力的真实性质。
16、尽管这种猜想并不符合现代科学的观点,但破除了人们对上天雷神的迷信,于是各种征服雷电的设施也就陆续出现了。
17、也许他没有想到,他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无意中成就了物理学史的一段传奇。
18、 实验结果,将富兰克林捧成了英雄:云端取得电,被保存在玻璃和金属制成的大瓶中(称做莱登瓶),然后在各项实验中,当成普遍的电力随意使用,这又再次证实了富兰克林的天才!
19、而且,按普利斯特里的说法,富兰克林是在1752年6月做的实验,当时他还不知道法国人已经成功地做了“费城实验”,他本人知道这个实验的重要性,为什么不急着发表?甚至不在其《费城报》上简单提一下?在过了4个月后知道了法国人的实验结果才提及此事?更令人费解的是,富兰克林不仅不急着发表,而且私下里也没有向别人透露他做了风筝实验。当时费城有一个研究电学的著名专家伊伯内泽·金内斯利,是富兰克林的好友,富兰克林和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相报告电学实验结果。如果富兰克林做了风筝实验,很难想象富兰克林不会告诉他结果。但是在1752年9月到10月这段时间,金内斯利多次在费城做关于电学的演讲,介绍法国人的“费城实验”,却都没有提到在费城本地已有人做了类似的实验。一直到了1761年,金内斯利自己才做了风筝实验,不过是在晴朗的日子做的。在富兰克林做风筝实验的时候,他的儿子威廉并不是像一些描绘该实验的画作画的那样是个小孩,而是已经21岁。威廉也是个人物,当过新泽西的总督,后来成为美国保皇d领袖,美国建国后流亡英国,是爱丁堡王家学会建会会员。但是威廉从来没有提到他参与了这个著名的实验。
20、 Science公布2015年十大科学突破:基因剪刀居首(2015-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