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
1、(图像化比语言重要。开课的这个环节充满了地域特色,同时也为诗歌的理解做了很好的铺垫)
2、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3、⑵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这里指华贵而精美的酒杯。据《海内十洲记》所载,为周穆王时西胡所献之宝。
4、 精致的白玉酒杯里,盛满了葡萄美酒,我正要端起酒来喝的时候,听到马背上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凉州词二首》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
7、师:凉州词实为曲。在这些词里,谁的写的最好啊?
8、王翰,唐代边塞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著名诗人。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定王翰生卒年为公元687至726年,并未提出确切的材料依据。
9、王翰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日与才士豪侠饮乐游畋,坐贬道州司马,卒。
10、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故作豪饮旷达之词,而悲感已极。杨仲弘论绝句,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盛唐多与此合。
11、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12、夜光杯:一种在夜间会发光的白玉酒杯,这里指精致的酒杯。
13、诗的四句是写筵席上的畅饮和劝酒。过去曾有人认为这两句“作旷达语,倍觉悲痛”。还有人说:“故作豪饮之词,然悲感已极”。话虽不同,但都离不开一个“悲”字。后来更有用低沉、悲凉、感伤、反战等等词语来概括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的,依据也是三四两句,特别是末句。“古来征战几人回”,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清代施补华说这两句诗“作悲伤语读便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这是一个欢乐的盛宴,那场面和意境决不是一两个人在那儿浅斟低酌,借酒浇愁。它那明快的语言、跳动跌宕的节奏所反映出来的情绪是奔放的,狂热的;它展现出的是一种激动和向往的艺术魅力,这正是盛唐边塞诗的特色。千百年来,这首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14、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5、⑻意气:情意。一作“气尽”。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16、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17、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因此张说罢相后,王翰便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虽已遭逢如此,但他到仙州后,还是“日聚英豪,从禽击鼓,恣为欢赏”。于是,又被贬为道州司马,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卒年,据今人傅璇琮所考,约在开元中。
18、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19、(①出征前 ②出征时 ③出征后)的情景和战士的心态。
20、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21、师:是啊,还没有喝到,就转到了沙场。提到沙场你有哪些想法?
22、也有人认为,诗人想表达的是尽情酣醉视死如归的无畏旷达。
23、明代王世贞《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24、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25、令人惋惜的是,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据《旧唐书》本传和《新唐书·艺文志》载,王翰有文集十卷,宋代已不传,晁公武、陈振孙二家都未著录。令其诗载于《全唐诗》者,只有14首。
26、王翰在仕途上的不顺利,源于他有一点不太受约束。王翰是个家里很有钱的人,由于家里有钱,他家里有私人的歌舞团,所谓“家有伎乐”,另外他还有大量的好马,所谓“厩有良马”,所以他的话生活非常奢侈,在官场中不太谨慎,因而他屡次遭贬,最后就死在被贬道州死马的途中。这是王翰的生平。
27、(①士气高昂 ②乐不可支 ③孤独哀怨)
28、单于:古代对匈奴君长的称唿,此指突厥首领。拂云堆:祠庙名,在今内蒙古五原。
29、王翰,唐朝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睿宗景云元年(710)进士,官秘书正字,后贬仙州别驾,又贬道州司马,卒于任。性豪放,喜游乐饮酒,能写歌词,并自歌自舞。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全唐诗》留其诗一卷十三首,其中《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为人传诵。
30、春chūn 风fēnɡ 不bù度dù玉yù门mén关ɡuān。
31、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河”一作“沙”,“远”一作“直”。
32、《凉州词》就是一首边塞诗。而说到诗人王翰,他年少时就才智超群,不拘礼节,喜好与文人志士结交,所作诗句多豪放壮丽,气度不凡。
33、诗人以饱蘸激情的笔触,用铿锵激越的音调,奇丽耀眼的词语,定下这开篇的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第二句开头的“欲饮”二字,渲染出这美酒佳肴盛宴的不凡的诱人魅力,表现出将士们那种豪爽开朗的性格。正在大家“欲饮”未得之时,乐队奏起了琵琶,酒宴开始了,那急促欢快的旋律,象是在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使已经热烈的气氛顿时沸腾起来。这句诗改变了七字句习用的音节,采取上二下五的句法,更增强了它的感染力。这里的“催字”,有人说是催出发,和下文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
34、他们上完了之后,我也在思考,古诗教学我应该或者说可以怎么教?
35、酒没喝上,催我去打仗了。而自古以来,上战场就必然有牺牲,上了战场以后能活着回来是幸运的。他这里把“马革裹尸”换成了“醉卧沙场”,同样是在战场上牺牲了,东汉的马援称其为“马革裹尸”,但是唐代的王翰则称其为“醉卧沙场”。光荣地死在战场上就好像自己在沙场上喝醉了、睡着了一样。这样写的原因是前两句都是写喝酒,而当我到了沙场上,如果我倒下来了,就将此当做我是喝醉了,别笑话我。所以叫“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何会出现这种的情况,最后一句做了补充。
36、诗人初到凉州,面对黄河、边城的辽阔景象,又耳听着《折杨柳》曲,有感而发,写成了这首表现戍守边疆的士兵思念家乡情怀的诗作。
37、译文: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
38、其诗题材大多吟咏沙场少年、玲珑女子以及欢歌饮宴等,表达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及时行乐的旷达情怀。词语似云铺绮丽,霞叠瑰秀;诗音如仙笙瑶瑟,妙不可言。
39、( )“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口气是(①悲凉的 ②气愤的 ③无所谓的)。
40、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配的唱词。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属唐陇右道,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41、《艺苑卮言》:“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用意工妙至此,可谓绝唱矣。惜为前二句所累,筋骨毕露,令人厌憎。“葡萄美酒”一绝,便是无瑕之璧。盛唐地位不凡乃尔。
42、生:我看到了地图上有兰州和杭州。地图上个有两个特别明显的点。
43、孤城: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是古代内地和边疆的分界点。
44、师:既然大家都会,我们就不说这个问题了。大家读懂了,我们来说说,这首诗里描绘了哪些画面?
45、饮(yǐn) 场(chǎnɡ ) 征(zhēnɡ)
46、译文: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47、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凉州词》也叫作《出塞》。这首诗描写凉州一带广阔荒凉的景象以及驻守边塞的将士远离亲人的离愁别恨,成为千古传唱的边塞名作。《凉州词》的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