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对林徽因的评价
1、在她眼中世界是美好的,所以她也能肆意的用浪漫主义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美好温馨的理想之国,哪怕那个理想之国在当时的动乱之下,显得那样的遥不可及,但是他的读者们还是怀揣着一丝梦,因她的文字而点亮微弱的希望。
2、大才女林徽因的诗情绝对不是盖的!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令京城洛阳纸贵。我现在辑录下来。
3、“悲惨的命运不仅降临在普通人的头上,他同样也降临在伟人的身上,享有的盛名并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验。”而我们通过阅读。如何评价白落梅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4、泰戈尔一生创作了许多诗篇,其中有不少作品被人们世代传颂。1913年他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声名鹊起,之后他在1924年受邀访华。
5、在孤独和艰难的童年环境中成长,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说,是最大的不幸,然而对于成就一个作家来说,却是最大的幸运。苦难和坎坷可以促使一个人去对人生与世界作深入的思考,也唯有如此,才能体味到更为本质的沧桑与虚无。这样,自小就“习惯于母亲的无用”的林徽因自然也就失去了许多儿童常有的欢乐,多了许多优越环境中的孩子无法品尝的痛苦滋味,但也铸造了她坚强的性格,孕育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林徽因骨髓里的这种孤独感,是她创作的源泉。有了这份孤独感,才能使她捕捉生活的瞬间,洞察人生的内蕴,同时把笔端指向内心。
6、她把荣誉证书保存起来,不过是因为它们是很硬很厚的纸片,在背面记录数学和物理学的算术方便极了。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奖给他的枚金质奖章,她的朋友大吃一惊,问:“居里夫人,现在能得到一枚英。名人评价居里夫人的句子居里夫人名言(鲁迅对林徽因的评价)。
7、林徽因原名徽音,汉族,祖籍福建闽侯(今福建福州),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是清华大学教授,为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鲁迅对林徽因的评价)。
8、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9、鲁迅的文字是刀是剑,带着鲜血淋漓的犀利与一针见血,他自然是看不起冰心那些温柔到有些娇柔造作的文字,他所欣赏的是现实主义风格,他认为冰心的文字就是在粉饰太平,幻想着把苦难包裹在浪漫的外衣之下,自欺欺人的麻醉自己。
10、她的诗多数是以个人情绪的起伏和波澜为主题,探索生活和爱的哲理。诗句委婉柔丽,韵律自然,受到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赞赏,奠定了她作为诗人的地位。
11、而林徽因,虽然父亲去世,林家落寞,可祖辈留存在来的家风不会改变。
12、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一个彻底的反叛者,反抗者最是看不起那些华词丽藻的低喃絮语,内忧外患的时代,浪漫美好的童话是不合时宜的。
13、陈学勇: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面对这样的女子,倘若还要纠缠她的情感,那么那个据说为她终身不娶的哲学家金岳霖的真诚最能够说明她情感的品质。
14、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由于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都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在30年代就享有“一代才女”的美誉,被列入当时出版的《当代中国四千名人录》。
15、结果反倒是第三者金岳霖惭愧退出,不难想见夫妻俩其实对彼此都有着深刻的爱与尊重。在这种情况下,面对三人的攻讦,于她而言,于梁思成而言,其实只是无妄之灾加无稽之谈。
16、他一面彷徨,一面奔走。终于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
17、30年代,后期成员虽然还有徐志摩,但主要成员换了一批,有邵洵美、陈西滢等,这些人在国内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接受了国民d政府的条件,不仅不为劳苦大众说话,反而更加倡导艺术和文学,就是脱离现实和人民的个人主义、小资情调,甚至敌视革命,为国民d帮腔。
18、有人说鲁迅之所以要批判泰戈尔是因为嫉妒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很明显就可以看出这种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鲁迅表面上是在批判泰戈尔,实际上却是在嘲讽徐志摩等人。在国家危亡、山河飘摇之际,他们的行为让鲁迅先生十分不耻。
19、贝多芬说:“除了仁慈,我不认为还有什么优越的标记。”罗曼.罗兰通过贝多芬昭示于人的也不是才华,而是痛苦。
20、鲁迅算是会赚钱的,可他再努力,也比不上胡适一个26岁便签约北大教授,扣除生活费后还能存下230元钱的年轻人。
21、人与人是不同的,除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应该学会尊重旁人。
22、在林徽因的著作中,建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作家的文学气质糅合得浑然一体。她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有严谨的科学内容,而且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祖国古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精湛成就,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23、真正让丁聪永远年轻的,还是他的达观精神。在自己的九十寿宴上,丁聪说:“我主张快乐养生。快乐生健康,健康生快乐;乐观会使人进步,会使事业成功。忧虑生疾病,疾病生忧虑。老树婆娑有生意,人也要生气勃勃,不要感到自己年老就灰心丧气。”他认为,人的精神力量是十分可贵的。有的人,未老先衰,就是衰在意志消沉,情绪低落,形同槁木。
24、“山峰”是美的,充满诗情画意,但又是“高傲”的,不愿随波逐流,而“天然没有埂堤”,连虚幻的虹桥也没人搭起,自然众人只能“遥望”,“山峰”也就永远“远立在河心”,成为“不幸的孤岛”。林徽因的聪慧和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情感世界,这一“孤岛”恰恰正是林徽因内心孤独本质的真实写照。
25、现在却又恍如隔世,而这一路走来,冷暖自知。砺的伤害,也丌曾被他人所伤。
26、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27、一图丨华为对三星使出“杀手锏”中国制造逆袭了!
28、泰戈尔第一次访华的时候接待工作十分隆重,徐志摩林徽因全程作陪,鲁迅也出席了,但行到中途,鲁迅却甩下一句“一塌糊涂”拂袖而去,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29、"牌楼今日早已随著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陈学勇:林徽因应该是这一群体(中国妇女先觉者)中很特别的一个。
30、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31、陈从周: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回忆道:“她(指林徽因)指着吴晗的鼻子,大声谴责。虽然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失嗓,然而在她的神情与气氛中,真是句句是深情。”牌楼今日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32、民国四大美女是“校园皇后”陆小曼,才气与美貌并重的林徽因,“金嗓子”周璇和“默片影星”阮玲玉。其中林徽因是一个清丽脱俗、温柔似水、不食人间烟火的美女,在民国的文化园中,她像一朵神奇的玫瑰,散发着淡紫色的光芒。
33、因此,阅读林徽因的作品,虽然也有少量对美、对爱加以赞颂的轻快之笔;但给人以更多的感觉,却是那种难以驱遣的充满孤独感的抑郁情绪。无论是对理想的追求,对爱情的渴望,还是在对生与死的感悟上,均是如此。由于独特的家庭背景、文化渊源、人生经验,她那颗敏感而聪慧的心灵,在人世间难觅契友和知音,即使偶然相遇徐志摩、金岳霖等一两个人生知己,但又碍于身份、地位等诸多原因,也只能拼命地压抑着自己冲动的情感。表面上呈现着灿烂、热情与光华四射,而内心却始终与群体活动和群体意识相疏离;茫茫人海、阔大宇宙,心灵却无法找到永恒的慰藉和情感的归属一一这就是林徽因最典型的性格秉性特征。寂寞的人生、寂寞的心态,由衷地决定了其创作理想与创作内容的孤独感。
34、本世纪初,在物质决定一切,恃强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作者选择了19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这些艺术巨匠,让他们具有的高贵品质引导人们脱离低级的生活。为生活奔忙,生不由己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在悲惨境遇里的人啊,何不靠在巨人的肩上休息片刻,回忆高尚的情操,汲取更多的力量再出发?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他们都经受了痛苦的考验。
35、“挺泰派”自然就是支持他的人了,代表人物有徐志摩和胡适等人,他们十分崇拜泰戈尔,但是在其他人看来,他们的这种行为属于过分崇拜,让大家十分反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人保持中立,不对他做出过多评价。
36、这并不是否认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阶层跨越,只是在承认一个客观的现实,那便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出生在娘胎里,便顶过了自己半辈子的努力。
37、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38、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
39、林徽因骨子里的坚毅与家族长辈们离不开关系,这种刚强是整个家族一脉相承的本质。要品林徽因,就势必要对整个林家有深刻的理解。林孝恂,林徽因的祖父,这个曾参加旧时代科考中进士、在整个封建文化体制下长大的文人,却有着难能可贵的新时代思想,他接受西方思想,肯定其先进的文化,鼓励自己的后代学习新式教育。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叔叔林尹民和林觉民都是优秀的革命志士,林觉民我们应该都熟悉,他的《与妻书》写的肝肠寸断,闻者涕泪俱下。
40、泰戈尔本人十分喜欢中国的文化,一直想要来中国探访一些朋友并且在中国特有的文化中汲取灵感进行创作。1924年,他收到梁启超等人的邀请之后访华。当他到达中国的时候,有50多位中国有名的学者专门来迎接他,有名的才女林徽因还上前给他献上了鲜花,由此可见中国学者对泰戈尔是非常崇拜的。
41、而在文学作品中也常用古建筑的形象作比喻,如《深笑》一诗中,就以古塔檐边无数风铃转动的声音,比喻笑声的清脆悦耳,直上云天,既贴切,又新颖,别具一格。
42、林徽因在感情生活中,遇到的是三个不同风格的男子。诗人徐志摩,建筑师梁思成,哲学家金岳霖,他们有一个共同之处,视林徽因为掌上明珠,一生的目光,都围绕着林徽因的身影转动着。她有幸被几位出色男子宠爱的故事,将会流传千古,成了无数女人追求爱情的榜样。
43、鲁迅、冰心、钱钟书等人,都属于民国时期中产的层级,可面对梁启超等大富大贵的人家,终究是比不上的。
44、一个想要用文字构建美梦,在一个不安的时代里,努力寻找一片理想的童话世界,哪怕这个理想世界最终还是会被打破,但在最困苦的时候给人们生的渴求,也是极为重要的。
45、林徽因是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
46、这三件事情,是成为文人们对她进行批判的最重要的依据。你林徽因可以有才华学识,可以美丽动人,也可以广交天下好友,但是,却不能拿自己的行为来标新立异。我们这些一样不差你分毫的人,可都守着规矩,懂得分寸,你凭什么可以如此肆意妄为?这其中,就又以冰心,钱钟书和鲁迅对她的成见颇大。而都是文化人嘛,损人的方式自然不能太过失了格调,都是用文字来明嘲暗讽。
47、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48、创作70余年,他坚持用“小丁”做笔名,“‘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这位“小人物”,一生就这样,用他犀利的目光,关注着每日变化着的中国,用他不辍的画笔,描绘着一个画家的良心与思考。
49、心高气傲的林徽因,当然忍受不了这样的诽谤。在读完冰心的小说之后,托人给冰心带去了一坛山西老陈醋,讽刺冰心文字里的酸气。至此这段友情宣告破灭,两人的关系彻底决裂。
50、《林徽因讲建筑》,南粤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ISBN978-7-5613-2946-7
51、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福建闽县(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
52、当靠着自己的努力奋斗进了另外一个圈子,有的人会选择更换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将自己巩固在那个位置,换取后人继续向上攀爬的机会。
5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灵魂之高洁。在她的灵魂里没有任何的私利纤尘。
54、但现在,捧着他的漫画,可爱、可亲的“小丁”又回来了,不是吗?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丑恶要被鞭笞,只要你还在追寻欢乐,“小丁”,就永远不会衰老。
55、不过不论后人是如何看待她们,在同时期,一般文人还是不会做自损同行的事情,毕竟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道理大家都懂。而这其中,却有一个特殊的女子,虽广交好友知己,在文化圈内地位斐然,却又招来一大批文人的疏远,被群起而攻之,她就是林徽因。
56、如今读者大多是通过《读书》每期必有的丁聪漫画,熟悉了他的名字。他与陈四益先生在《读书》杂志长期联袂推出的“世象写真”专栏,图文并茂,尽现近30年间中国社会的世态万象,道出了大众的心声,成了时代不可或缺的记录。
57、就好像当年鲁迅与林语堂,两人从要好到骂战,终究是无法接受不同的观点所致。
58、民国时期各位大家的争端与冲突,说到底还是那个时代各种思想观念的争端与冲突,那是一个中西文化碰撞交流最为激烈的时代,自然会引发无数的争端和冲突。
59、不尚名利的高贵品质。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名利所颠倒的人。
60、然而,作为中国现代白话小说的开山鼻祖,作为现代文学不可逾越的一座高山,鲁迅,这位文坛战士,却也看不起冰心,这是为何?冰心早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写问题小说,按理说与鲁迅算是同宗,但是鲁迅私底下却认为冰心的作品过于清丽,不够犀利,在当时那个血淋淋的现实中,怎么还能写如此脱离时代、脱离国民的作品,这令鲁迅非常看不起冰心。一次,听闻冰心的作品被禁,鲁迅还向朋友吐槽冰心的文章都能被禁,令他甚是吃惊。言外之意便是冰心的文章还达不到被禁的资格,那些真正将笔投向国民思想的深处的才是真正的好文章。
61、清泉底浮动,泛流到水面上,灿烂,分散!一串一串明珠大小闪着光亮,迸出天真!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
62、当然,我们也并不是说鲁迅,冰心,钱钟书等人心胸狭隘,成就不高,他们一样是文学界不可替代的大人物。只能说大家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思想以及对林徽因缺少同理心的原因,才会造成这样的误会。归根到底,没有谁对谁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
63、他为自己的胆怯感到羞耻,厌恶自己。他在《诗集》中说:”让我痛苦吧!痛苦!过去没有一天属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