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曾国藩治家格言43句集锦

曾国藩治家格言43句集锦

曾国藩治家格言

1、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曾国藩治家格言)。

2、“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饮食节约、节俭,不奢侈浪费,自己菜园里的瓜果蔬菜胜过奇珍异食。

3、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4、“O,no!”我痛苦的呻吟了一声,极不情愿的放下手里的书,慢慢腾腾的开始换衣服。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人虔诚地祭祀祖宗,一辈一辈,血脉永续,香火不断,后继有人,家族兴盛,人丁兴旺,这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美好心愿。

6、以上就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规和家教。我会身体力行继承和传承下去的,也期盼我们家族的人也都能做到并传承发扬下去。让我们的家风、家规和家教能留芳后世,为国家文明发展和民族进步做点滴贡献!家风家教家训家规主题征文5学校发起家风调查。“家风是什么呢?”在回家的电梯里,我迫不及待的问妈妈。

7、昔吾祖星冈公最讲求治家之法,第一起早,第二打扫洁净,第三诚修祭扫,第四善待亲族邻里。

8、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家族观念,很多名门望族都有家训。《颜氏家训》、《治家格言》,以及《曾国藩家书》等,时至今日依然长盛不衰。

9、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10、印象最深的是我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挑肉,又不肯听父亲的警告。父亲罚我不许吃菜,只吃白饭。刚好外婆来了,一再缓和气氛,可是谁也不敢往我的碗里夹菜。每每父亲教育子女的时候,母亲总是毫无疑问的站在父亲一边。

11、我心里一阵春风吹,偶也,原来这也是家风,我做得很不错嘛!

12、什么是和?就是不和人起冲突。不仅肢体上不起冲突,内心也没有。有和才有顺。一旦起了冲突,则家不得安宁。因此,《朱子家训》里说:“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曾国藩正是深谙此理。

13、推此求之,亦自合见得五七分。见人嘉言善行,则敬慕而纪录之。

14、翻译:内心专一宁静浑然一体,外表衣着整齐态度严谨。

15、《论语》里,谈俭约的经句俯拾即是。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人生理想,以简陋的衣服与粗糙的食物为可耻,那就不值得与他谈论什么道理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说:“回的德行真好啊!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清贫的生活,他却不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回的德行真好啊!”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的是粗食,喝的是冷水,弯起手臂做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啊!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就好像浮云一样。”在整部《论语》里,从孔子到其弟子,都在提倡“君子谋道不谋食”的思想,为了追求“道”,虽吃的是粗茶淡饭,亦是快乐的。

16、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

17、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

18、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译文)要达到技能的精熟,没有别的办法,要专一罢了。

19、曾国藩是一个孝子,也是忠臣。在儒家来说,他是一个完美的人格典范,堪称天地间第一等人。自古讲“忠孝不能两全”,曾国藩两点都做到了。

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两汉·诸葛亮

21、《曾国藩家训(上)》14-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22、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23、1 《颜氏家训》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24、很快就到8:30了,妈妈说:“幺儿,该练功了。”这声音像天使的声音那么温柔,可我觉真得像是魔鬼在召唤我一样!

25、其在咸丰六年九月廿九日给纪泽、纪鸿二子的家书中就写到:“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在之后不久的家书中,又告知儿子:“余在军中,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其教子的苦心,可见一斑。

26、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27、回复数字 105 阅读《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28、2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29、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30、曾国藩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帮手”。

31、我和弟弟参加工作后,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母亲时常提起困难时帮助、支持和关心过我们的那些人,她常念叨:“盖房时三叔和大哥帮抬石头,李大爷、阿国叔帮砌石脚,二姑爹赶着骡子帮驮瓦并且还资助我家大米……”这些年来,父母住在县城,虽然他们年纪大了,但仍然进行着能力范围内的感恩,李大爷病了瘫痪在床,回村里看过几次;二姑爹的大儿子生病住院,又找医生又送饭;六哥的小儿子考上大学,回去祝贺……知道村里有人来看病住院就主动去探望,村里谁家进城办事,需要帮忙,他们尽力而为。

32、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33、《曾国藩家训(上)》12-作育人才以图自强

34、《曾国藩家训(上)》04-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35、选自《曾国藩家书·劝学篇》。(译文)用标榜自己来盗取虚名的,是会受大损失的。

36、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37、每个孩子的天资不同,在古人的观念中,不怕生出愚笨的子孙,最怕的就是虽然很聪明,但是却总愿意做坏事的孩子。

38、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39、家训就是人活着就要自立、自强,超越社会、超越自我、敢于担当,做事自己要做到问心无愧,做人要做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40、回复数字 113 观赏《问道楼观》8集道家记录片。

41、话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个礼部尚书名叫张英,他的老家与吴氏相邻。这户姓吴的人家在翻新房子的时候,故意占了老张家的地方。

42、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我们应该遵守这些家风,做一个守规矩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