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亚文化特殊符号
1、
2、7表情包图像收集基于以FB中的“三立新闻”“苹果”“蔡英文”主页面和“FB出征”QQ群,使用AllPictureFinder软件进行图像检索,利用图片的URL抓取图源,筛选后获得了有关“FB表情包大战”的图片近3000张。
3、
4、反过来说,即便你再不喜欢,“亚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在我们身边都是随处可见的。
5、最后是专属水印,在“表情包大战”中,大陆的行动者发现自己的表情包被台湾网友盗用,纷纷打上中国制造的“水印”以宣示对图像的主权所有。水印的用语多为“MadeInChina”“中国人专用”“中国爸爸专用”“打击台独专用”等文字,透露着表情包制作者和传播者的身份认同意识。
6、虽然本文归纳了30种非主流的“亚文化”分支,但提到的已远远不止30种;并且有一些不健康的、甚至畸形的类别,本文都略去不表。
7、点击图片查看每日一题↓↓↓
8、其日本动漫很发达,其中有个非常牛的老爷子名叫宫崎骏,他既是动漫大师,也是动画编剧和导演,其代表作品有《千与千寻》、《天空之城》、《幽灵公主》、《侧耳倾听》、《龙猫》等等。他的偶像,就是《大闹天宫》的制作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当年的导演和绘画师。
9、这个群体中有不少成功吸引网络流量的博主或播主。
10、赛博朋克
11、
12、话说回来——即便你再喜欢自己所玩的某个“亚文化”领域,“亚文化”都不是主流文化。即便其中健康的、艺术的某些类别也能登大雅之堂,但它骨子里的基因仍然是“小众”的。
13、比如说街头圈——街舞、涂鸦、纹身、轮滑、滑板、跑酷、街球……
14、 到了公元五世纪中叶之后,日本人民创造了用汉字作为表间符号来书写日语的方法。至八世纪后,这种将汉字作为表间符号的方法已经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诗歌集《万叶集》就是采用这种书写方法。
15、还有,以下几种“亚文化”的圈子,大概就不会是年轻人的天下——比如说风水圈、玄学圈;比如说汽车改装圈、网络键政圈、战忽局以及历史宅……
16、艺术呈现一直是以艺术家的内核为基准的表现形式,你是什么样的艺术家,你的作品便会呈现出你最真实的样子。
17、是指人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工作、家庭、财产,成为随时“提桶跑路”的老哥,以研究打日结的零工圈。
18、赛博朋克文学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
19、1976年,日本第一家Lolita品牌诞生;到了九十年代,Lolita装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时尚风格。
20、5(6)Hall,Tony.Whereishere?CanadianForum,1995,No.839,Vol.74,p.
二、亚文化特殊符号文案
1、来源:新闻界 作者:郝雨路阳
2、
3、ANGELCHEN巧妙的利用这一形式将龙元素带入了整体的呈现里。
4、当然,近三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及娱乐圈的动荡,网文的影视化转换速度受到较大的影响。
5、异装是指男性或女性通过穿着异性的服装,以及模仿异性的谈吐、举止等获得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6、平假名 这个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构成单词,如例中的“これ”(发音“ko re”注:罗马注音)就是“这”的意思(相当于英语中的“this”);の(发音“no”)是“的”的意思,最后的“です”表判断,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当句子中的其它无具体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个助词,用来分隔“これ(这)”和“日本语”。另外,它还是日文中汉字读音的基本单位,和汉语拼音的作用有点相似。
7、文化研究把文本理解为“一个开放,无限的过程,它既是意义生成的场所,也是意义颠覆的空间”,文本同时也具备“开放性、充满异质、具有破坏性的表意和改写的力量,这一力量超越一切封闭性的结果”表情包正是利用表情符号的开放性,实现了对符号图片和文字的二次加工,这些经过加工的符号往往被赋予了网络青年集群对特定议题的价值解读和意义重构。
8、现代亚文化:
9、如果,假使:苟非其人。苟富贵,勿相忘。
10、所以,“亚文化”不是毒蛇猛兽,玩“亚文化”也不等于不务正业。
11、(1)方一帆.浅析网络真人表情包盛行的原因(J).新闻研究导刊,2016
12、Brony:美国动画《彩虹小马》爱好者,一般不属于ACG范围内,其分布之广泛足以形成一种次文化。
13、亚文化含义
14、传统社会,社会争议和公共舆论主要依赖于主流媒体的话语表达和建构,但现在已被表情包大大稀释。传播技术的更新换代,渠道的爆炸式增长,使媒体的声音被不断消解,公信力在不断下降。在传统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常用的劝服性的话语刺激面前,人脑会本能地采取一定的抵抗方式。然而,表情包运用了对比、变形、夸张、比拟、暗示、象征、影射等修辞手法,首先诠释的是一种关于笑的艺术和情感的释放,因此吻合并支撑大脑工作的“快乐原则”,能以一种较为随意的游戏姿态轻易地占据人们的情感领域,大脑的警惕性与抵抗力彻底瓦解,甚至会主动迎合这一信息刺激。
15、通过虚拟民族志和深度访谈,研究者还原并整理了表情包大战的过程,把事件分为引爆期、高潮期和平息期,并对比分析每个阶段不同的背景、议题、表情包内容和意义的流转。
16、JK制服一般为西式制服与水手服两种类型。
17、大家可以评论打卡,写出你看完文章后知道的知识点或者是框架结构,理一理自己的思路~
18、局部性
19、独特性
20、
三、亚文化的网名
1、网文圈是以诸多网文网站为活动中心的网文作者及读者,要知道这个圈子基本上已经不能用“小众”来框定了——据社科院调查,全中国的网文读者数量已超过5亿!
2、蒸汽朋克
3、比如说军迷、键政圈。
4、这个圈子里的人通常有比较高的忠诚度——你应该知道这个群体当年曾愤怒地同肖战粉丝玩过一次对线,并赢得了绝大多数路人的支持。
5、这个小众文化作品,包括cult片、特摄片、实验音乐、摇滚、重金属、电音、民谣、音乐剧、歌剧、舞台剧、宝冢、演歌、和歌、落语、漫才、俳句、黑童话、轻小说、本格推理等爱好者。
6、拼贴(bricolage)这个概念常被用来解释亚文化风格是如何建构的,当然这种拼贴并非单纯的做加减法,实际上,正如约翰·克拉克所言“物体和意义构成了一个符号,在任何一种文化中,这样的符号被反复组合成有特称的话语形式,当然拼贴者可能会彻底改写、颠覆和延伸了一些重要的话语形式。”例如时装对于英国国旗的运用,朋克对于金属、皮革的运用。而屌丝文化正是一种多样网络文化的复合体,以不得志青年为群体,不断的将各种符号赋予意义并且不断组合、不断累积建构而成。促成问题解决,内里蕴含“反抗”意指
7、Brony:美国动画《彩虹小马》爱好者,一般不属于ACG范围内,其分布之广泛足以形成一种次文化。
8、(5)张宁.消解作为抵抗:“表情包大战”的青年亚文化解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126-1
9、网络亚文化可以说是囊括很多小的研究领域,比如网络流行语、网络表情包(米姆)、嘻哈文化、弹幕文化、二次元文化等等,每一种网络亚文化都可以形成单独的研究方向,但我们可以在这个具体的亚文化中归纳中网络亚文化的共同特征,从总体上把握网络亚文化的概念、特征等等,再结合自己感兴趣的具体领域,学会举一反三。
10、现如今亚文化不仅仅是在日本盛行,而是在被世俗压力下的年轻人的圈层中弥散开来,对于外来的文化与潮流具有更好的接收与吸纳的方式,他们更具有鲜明的艺术氛围活性,通过利用种种与当前主流文化不同的亚文化来侵蚀与对抗主流社会的进程。
11、同人圈衍生出一个当下很热的游戏——剧本杀。
12、同时,这个事件具有热点议题持续时间短、议题关注的平均程度低、议题转换快的特点。这体现了表情包作为传播符号在使用过程中本身具有的“消解”功能。这与表情包的“拼贴”和“同构”的制作方式所导致的意义承载容易发生流转的特点有关。同时,后来加入的网友可能并未关注事件的初衷,只关注到了表情包的原始意义并导致自我解码与原始编码的偏离
13、比如街头技能类的——街舞、涂鸦、纹身、轮滑、滑板、跑酷、快闪。
14、姑且,暂且:苟安。苟延残喘。苟且。苟且偷生。
15、
16、其实这里面的“土”并不意味着粗俗,它可能是不合潮流的,同时也可能是很具备美学价值的——你知道,“接地气”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土”。
17、这个圈子的覆盖面很宽泛,但又很小众。
18、颜文字起源由来
19、1月20日凌晨2点,“帝吧”12中负责管理的@赵日天233号发布了一条“今晚7点出征FB和对岸台独同志进行友好交谈”的微博,一时间转发过百万,被刷上热门话题榜。随后更多关于“远征FB”的帖子从其微博发出,“帝吧FB出征总群”的QQ群里聚集了大批网友。此次出征可谓有组织、有纪律,分工明确。出征队伍被分为两个总群及一个前线部队,每个总群下又设有6路纵队,近千人的群迅速分化为分工明确的六类小组,最终的QQ群有三十多个,仅管理人员就达到了90多人。
20、其饶舌也好,电竞也罢;街舞也好,滑板也罢,现在都有各自的世界大赛——如果咱们中国人拿了冠军,那都是含金量极高的成就。
四、亚文化表情包
1、“亚文化”的圈层,其人群可能处于同一地理位置,可能有同一信念、价值观,可能有同样的爱好。
2、好吧,这可是一个富贵爱好,以15-35岁的女性为主,基本上都来自于城市中产及以上的家庭。
3、为维护自己明星和“台独”进行论战,单兵作战的网友开始集结,两岸网友的争议焦点很快从“保护林更新”,转到了“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台湾的历史以及国际地位”和“茶叶蛋”这些话题上。这一事件也开始在各大平台蔓延开来,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大陆网民前赴后继涌向FB平台“作战”或围观。而表情包成为大陆网友反击的主要而独特的武器,在这次事件中产生了极大的传播力和战斗力。台湾网友也通过“斗图”来反击,台湾政治人士或在脸书贴图来回应远征军,或表示欢迎帝吧网友“光临台湾”。
4、扩展资料:非主流文字“火星文”
5、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
6、
7、来源: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年第9期)
8、鬼畜圈
9、某一个“亚文化”可能在一夜之间产生、过气、消失;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且“亚文化”都是不断产生和消失的。
10、音读是基于从我国传入日本的发音而形成的发音;训读是将与汉字的意思相对应的“和语”————日本原先就有的语言发音作为它的读音固定下来而形成的。
11、
12、 音读词例:
13、(4)郑满宁.网络表情包的流行与话语空间的转向.G20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100088
14、总结三:表情包话语表达方式带来社会话语语态和生态变革
15、整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各种社会和自然因素造成的各地区、各群体文化特殊性的方面。如因阶级、阶层、民族、宗教以及居住环境的不同,都可以在统一的民族文化之下,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群体或地区文化即亚文化。
16、不知道你们在城市的街道上看见这些人,是否会想到——其实他们也有一个被定义的圈子?
17、神秘学
18、第二如赵雅妮和刘海所指,消费社会中的青年亚文化符号所带有的颠覆意义和革命色彩,已经被文化工业和文化符号的设计者们所改写,网络青年亚文化集群带有政治意义的行为,可能只是一场“假想的意义上”的政治抵抗活动,或者说就是“一场关于符号的游戏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表情包大战”原有的政治意义被迅速消解,是因为它本身尚未成为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政治传播行为。肖胜伟等用另外一种视角解释相同的问题,他们认为“拼贴”在以网络符号为表征的青年亚文化中虽然有明显抵抗意义,但这些只是符号层面上的“象征性抵抗”,这最终导致它对现实矛盾的解决方案也局限于“想象关系”中的解决方式帝吧的出征也可以看成是网络青年集群对两岸关系问题的“想象式解决”—即以表情包为武器出征对岸,统一两岸意识。
19、表情包是一种网络表达符号,多为静态图片或者GIF动态图片,既有表情、动作,也可含有文字,意义,简洁直接,表达诙谐有趣,更兼一目了然、互动快捷的特点,仅仅一图就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蕴意,已经成为当今网络各类社交平台最常见的沟通符号。发生于2016年1月Facebook(以下简称FB)平台上的“表情包大战”则是一个海内外媒体和网络社交平台的网络集群事件,其影响之广泛、参与者之多、规模之大为近年网络事件之罕见。这同时也是一个通过非主流符号和另类传播方式来传递政治主张的网络传播行为,极具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独特风格。
20、表情包; 新媒体; 青年亚文化;
五、亚文化中的广告符号
1、符号是对于亚文化的呈现 ,对于国际来说,中国元素文化也是亚文化。ANGEL CHEN成功的将中式图腾,日本文化,古印度图腾甚至东南亚的刺符等亚文化元素运用到她的设计当中,融合多元文化,打造没有性别界限、年龄界限、国家界限的时装。
2、点击图片查看实务批改课↓↓↓
3、亚文化是客观存在,它反映的是部分没有或者暂时没有进入主流社会体系、获得主流文化认可的“边缘”或者“孤独”人群的文化自我认同。所以,大多数亚文化都是那些尚未获得足够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青少年以及社会中各种少数人群体的文化符号。
4、问
5、
6、从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的相关亚文化理论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每一种亚文化都会经历一个抵抗到缓和的周期,在这个周期中亚文化风格确有其鼎盛期,有着昙花一现却震撼人心的奇观,我们在研究亚文化风格时应该聚焦于这种时刻,聚焦于转换的事实,而不是聚焦于亚文化本身。而对屌丝亚文化现象的研究提示我们要不断反思,从亚文化研究角度而言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要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权利结构,不能拘泥于屌丝本身。对屌丝现象而言,更值得注意的是屌丝所属的社会现状和权力结构。当然,在涉及屌丝文化的文章中,从社会学意义上的对我国当下社会和政治环境的问题所作的分析已经较为深入。但实际上,屌丝在商业与意识形态的收编过程中,其内在的“反抗”意义逐渐被淡化。当每个人都能云淡风轻的说自己是屌丝时,其极具内涵的社会意义也被抹杀。因此,我们必须在这种娱乐化的情境中绕回到其原初的社会背景,关注那些隐藏的身后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其次,应认识到一种亚文化形式如何被转换收编,即商业与意识形态的欺骗性。反观上世纪亚文化研究,我们发现有太多的亚文化现象都已经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披头士、朋克、摇滚等。而每一种亚文化的主流化收编都伴随着其本身亚文化精神意义的死亡。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边缘文化,其边缘性的丧失要么意味着主流化要么意味着消亡。而屌丝一词的广为流传并没有意味着当初所反抗的社会问题的解决,反而是被弱化和被收编的结果。我们要认识到这一转换过程,了解商业化与意识形态化的收编是如何削减其实际意义,用重构的“欺骗”形式重新赋予其额外的内涵。第关注现实,力图解决社会问题。亚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问题解决,其反抗、越轨都是基于这一出发点。屌丝现象也是如此,正如很多学者指出的那样,我们要关注屌丝群体,关注青年人的求学、就业、成长,我们更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了解、理解、顺应与发展。通过了解青少年流行文化,来理解与解读青少年流行文化所传达的青少年群体的深层需求。每一个时代都面临着属于本时代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屌丝现象让我们反思当前主流文化对青少年的建构,青少年面临的就业婚恋问题,甚至反思成功学的不切实际又为何大行其道,并最终作出一些应有的改变。作为一个网络热词,“屌丝”一词由网络到纸媒,由民间到官方;作为一个群体,“屌丝”由草根到名人,由少数到广泛。这一词语属于这个时代,然而我们却悲哀的发现,这一词语因其自身原因和各种收编意义的改造终将像其他网络词语一样不复戏谑,不再流行。但是它所代表的群体和表达的态度确实值得深究反思的。总之,在对屌丝亚文化的分析反思中,从一开始就要明确屌丝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明确两种收编形式是如何削弱改造其内涵。我们在一种亚文化的顶峰时期予以分析,最重要的不是分析其广为人知的普及性,而是其社会成因和内在诉求,以及能否最终促成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关注屌丝文化的风格与意义,从亚文化角度去分析其现实处境,提醒我们关注现实,认清矛盾,然而最根本的仍然是回归现实,解决问题。
7、3马中红:《无法忽视的另外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60-61页。
8、火星文
9、另外,对“表情包大战”所呈现的“抵抗的弱化”和“政治的消解”现象,也许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一事件的深层意义可能是,网络青年亚文化集群的网上“消解”和“狂欢”,其实并非对主流政治的消解,而是主流政治在网络上的一种变异延续。青年网民并没有因为表情包的传播而变得远离主流政治,恰恰是因为政治表情符号的再生产和恶搞带来的快感,换取了特定意识形态在网络青年集群中的持续存在,而且这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有了更多元化的表象。
10、火星文:为网民发明的符号字体,用于减省字数及笔划,本意是提高输入速度。
11、以上种种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在玩,但你若以为“亚文化”只是年轻人的领域或地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12、转换性
13、兽迷
14、
15、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由于亚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赋予人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
16、问
17、“史·宪·巨”等汉字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音读,“贝·又·咲(さ)く”一般只使用它们的一种训读,但这类汉字较少。日语里的汉字通常都有两三种甚至更多的音训读发音。比如“生”,音读可读作“セイ·ショウ”,训读可读作“いきる·いかす·いける·うまれる·うむ·おう·はえる·はやす·き·なま”等。
18、13马中红:《亚文化符号:网络语言》,《江淮法制》,2015年第4期。
19、表情包时代的话语表达和意义传播常常以盖楼的形式出现,这种全新的形式是一种“一窝蜂”式的数量对决,哪怕楼歪,也很容易被数量修正:即便是中间插播其他信息,也容易被重新接力回原有的轨道。这种现象在表情0时代就已存在,比如“郭美美”事件过后,红十字对地震再度宣传捐款的时候,收获了网民线上30万个“滚”的表情,网民把用图片来保持阵形作为一种更大范围的情绪宣泄。在“帝吧出征”Facebook的案例中,大陆网民以数量力压台湾网民,呈现以量取胜的发展趋势,可能会呈现一些非理性的传播现象。(4)
20、
六、亚文化特殊符号
1、ANGEL CHEN
2、桌上游戏发源于德国,内容涉及战争、贸易、文化、艺术、城市建设、历史等多个方面,大多使用纸质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辅助。
3、火星文:为网民发明的符号字体,用于减省字数及笔画,本意是提高输入速度,后来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亚文化。
4、语C圈内的人利用网络社群,集合起来扮演某些作品里的某些角色,并使用这些角色的身份来交流、并推进剧情。
5、
6、改装圈
7、
8、ANGEL CHEN 对亚洲潮流文化的独特表达,深受各大杂志编辑、造型师,明星造型师的青睐。引领时尚潮流的杂志定然不会放过这充满了个性的先锋品牌,使它常常出现在各大杂志媒体上,不少国际时尚媒体都会对其品牌进行呈现和报道。
9、迪斯科夜总会、光头d、朋克、嬉皮士、摇滚乐……直至群居、吸毒等从文化到生活各个层面,这些一度成为英、美60年代的一道文化景观。青少年就是通过这些活动来创造新的大众文化形式,因而,这种带有反叛色彩的青年文化具有后现代的倾向。
10、10(12)(13)(14)参见研究者对参与者的访谈。
11、所以,Lolita装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其服饰以日本原宿街头的服装风格为基础,融合了维多利亚、洛可可、哥特时期的欧洲宫廷元素,再结合日式审美儿产生的新品类服饰。
12、
13、总结二:从表情包解读网络亚文化
14、什么是模因?
15、(2)王鑫蕾.帝吧出征中的表情包传播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年5月20日.
16、1)个性化: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友开始自己动手制作表情包,因此多样化的元素开始融入其中。制作表情包的图片来源不再仅局限于影视剧或贴图,网络电视技术和截图技术使网友们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各种表情资源制作表情包,表情的内容也不再仅仅是明星的表情,许多新闻报道或网络配图中抓拍的表情奇特或夸张的路人也被运用到表情包之中,甚至很多网友喜欢用自己或者亲友的图片制作表情包,体现出了高度的个性化定制特点。
17、小众性
18、田舎(いなか) 时雨(しぐれ) 相扑(すもう) 土产(みやげ) 为替(かわせ)红叶(もみじ) 吹雪(ふぶき) 足袋(たび) 日和(ひより)
19、这个圈子的人群覆盖00对未来世界充满幻想的爱好者群体。
20、
1、围绕美国漫威、DC、勇士、黑马等漫画公司出品大量作品而产生的“亚文化”群体,伴随着正义联盟、复仇者联盟等电影在主流市场的大热之后,美漫圈逐步膨胀,开始产生有组织的聚会和线上的KOL。
2、更多新传干货关注新传学社
3、青年亚文化文化内涵:
4、资深ACGN爱好者的泛称,由于ACGN不为主流文化接受,故该族群常为大众误解。
5、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介入,网络亚文化的蓬勃发展也是有目共睹的。表情包日益成为日常社交媒体平台的常客,弹幕成为视频网站的必备,这些都是网络亚文化的表征。
6、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7、表情包传播过程中的“消解”作用
8、3)形式多样:开放式编辑,即所有网络用户都可以制作并且发布共享表情包资源,因而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各种各样的表情包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它跳脱了象征性符号的简化,从抽象拟图或绘制的卡通图案演进成为直接使用真人图片表情来表达情绪,形式有gif动图,有短视频,有图片等,题材也十分丰富。
9、以及火漆、纹章、橡皮章、装裱、外文书法、滴胶、羊毛毡等爱好者。
10、▼
11、桌游圈
12、美妆指的是运用化妆品和工具,采取合乎规则的步骤和技巧,对人的面部、五官及其他部位进行渲染和描画,调整形色,掩饰缺陷,从而达到精致美容的目的。
13、 此外,日语中还有用源于罗马的拉丁字母来表示日语的方法,称为“罗马字”。类似我国的“拼音”。
14、吴愈晓、王宁、林小英、黄盈盈、黄荣贵十位大咖演讲
15、
16、颜文字表达手法自由多变,表现形式不局限于文本和图形方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动画和交互方式进行动漫游戏创作。颜文字极大丰富了网络交流的想象空间,深受以年轻用户为核心的二次元爱好者群体喜爱。
17、主流文化和“亚文化”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可能一个时代的“亚文化”会取代主流文化;反之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也可以变弱成为“亚文化”。
18、
19、“颜文字”是在多语言符号象形元素创制的教学方法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型语言符号,其表达方式多样,其中包含文本方式。
20、
1、御宅族:资深ACGN爱好者的泛称,由于ACGN不为主流文化接受,故该族群常为大众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