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释迦牟尼佛语录(摘抄好句70句)

释迦牟尼佛语录(摘抄好句70句)

释迦牟尼佛语录

1、我们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样,一切行为来自内在的想法,这些想法使我们造成今日所处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语录)。

2、每个人皆具有行善的潜能,即使是最邪恶的人也可以经由努力,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而且,无论是多大的罪恶,皆不能以无止尽的痛苦来惩罚他。

3、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4、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

5、在一部早期经典中,他自述青年时期生活奢侈,极尽声色娱乐,有暖、凉、雨三时宫殿轮换居住。这是当时贵族阶层无论武士或商人习以为常的奢侈情况。但他因深深困扰于生死问题而出家。

6、释迦牟尼佛曾经指出,众人共修之功德是各人所修功德的总和。当做同样的一件善行时,发菩提心功德最大,首先有利他的发心,在做的过程中保持专注正念,最后以慈悲心把功德广大回向。如果能将这三点融入到善行中,便可以积累相当大的福德,是最有效率的修行。让我们一起共修善因,祈愿您以及所有的众生都幸福快乐!

7、  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处;假如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人生一切最好就是得其时、得其位。时就是运气。光有运气,没有位也不行。等于人家请客吃饭,请帖上请到你,你跑错了地方,那个房间没你的座位,照样吃不到东西。

8、若无相欠,怎会遇见。 若无遇见,何来相欠。

9、  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自己;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而征服了自己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人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人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大的政治家。

10、短,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

11、我们怎样报佛恩?怎样报祖师大德之恩?只有一个方法:依教修行,往生净土,这才是真正报佛恩!

12、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13、人民日报:中宣部等多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图书正式出版发行!

14、好色邪淫之人,这十件事,没有一件能如你的愿!

15、  一个人是应该清高的,但有人是苟求清高,或者为了标榜自己清高,因此只好忍痛牺牲。那就大可不必,这就不平凡,不平凡不是真涵养的精神。

16、来自地狱的声音;俄科学家钻通“地狱之路”?

17、  《庄子》是医心的,不管西医中医,都只是医身体的。心是个什么东西?思想情绪这个心很难医。……老庄讲的内容,就是医药。所有思想病、政治病、经济病,各种病,在《庄子》里头提的非常多了,只看大家如何去研究。释迦牟尼佛的佛法,老庄以及《易经》,都是治心的药,也是治心的方法。一般医生能够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18、  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天下聪明都相等,谁也骗不了谁,别人看你,你看别人,都是很明显的尤其不能装假,明眼人一看,便会把你的心肝肺脏都看透了似的。人,因为有“自欺”,才会“欺人”,最后当然要“被人欺”。人不自骗,谁又能骗了你呢?换言之,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也可以说,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

19、从什么地方看出它是第一法门?从释迦牟尼佛劝他父王,你看他劝他修什么法门,这个法门一定是第一法门。

2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21、物质时代已经结束,灵性时代已经来临!您做好转变了吗?

22、跟我有恩的,我报恩;跟我有怨的,我要把怨仇解除。

23、  菩提树下的轮回,是几世遗留的姻缘,等你来度我;石桥下等你来过,岁月的蹉跎让我犯了错,回首前尘,只愿涅盘成佛。

24、我们所经历的事,不可能以其它的方式发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细节也不会。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生命中,我们经验的每一种情境都是绝对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们的理解与自尊。

25、活着,总有看不惯的人,就如别人看不惯我们。人的成熟不是年龄,而是懂得了放弃,学会了圆融,知道了不争。有些苦衷不言痛,不是没感觉,而是知道说与不说都一样;那些暗伤,不是不在乎,而是懂得了慢慢修复。

26、  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27、  所以,境界包含一切境界,修道人有一分的成就,境界就有一分的不同;有两分的成就,就有两分的不同。换句话说,人修到了某一种境界,人生的境界就开朗到某一种程度。

28、第二句: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事。

29、  “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

30、你和他相遇是必然,时间和地点只是偶然,或许世界上没有能确的偶然,只是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环。遇见,没有对错,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31、  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2、本师释迦牟尼佛发起弥陀法会,教给我们修行念佛法门,这是大恩大德!

33、不和小人较真,因为不值得;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自己较真,因为伤不起;不和往事较真,因为没价值;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因为善良,所以宽容;因为责任,所以承担;因为某种理由;所以愿意妥协。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34、这意味,没有人是因为偶然进入我们的生命。每个在我们周围,和我们有互动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许要教会我们什么,也许要协助我们改善眼前的一个情况。

35、如果生活是一杯水,那么痛苦就是掉落杯中的灰尘。

36、每一种恩惠都有一枚倒钩,它将钩住吞食那份恩惠的嘴巴,施恩者想把他拖到哪里就得到那里。

37、无论发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会发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样发生,才能让我们学到经验以便继续前进。

38、宣传净土法门,普遍为众生介绍这个法门,才能报佛恩于少许,才能报一点佛恩,不这样做不能报佛恩。

39、教导别人应先以身作则。约束自己以后才能约束别人。约束自己实在难呀!

40、央视曝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画艺术品,将成为未来主要投资渠道!

41、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18) 阿含经更说佛是从摩耶右胁生出的;相士阿私陀听闻太子出生,进宫预言太子将会成佛,而他等不到这一天,所以悲喜交加。

42、念佛往生、传承大法,是真正的报佛恩、报师恩、报父母恩、报众生恩。

43、  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

44、据载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放弃出家并交给他一支军队,他拒绝了。剃发和托钵是当时出家沙门的风尚,表示与婆罗门的对立。

45、看清一个人又何必去揭穿;讨厌一个人又何必去翻脸。

46、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哪里,随时准备开始。

47、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对的时刻开始的,不早也不晚。当我们准备好,准备经历生命中的新奇时刻,它就在哪里,随时准备开始。

48、对自己好,就要用心;对别人好,就要关心。看别人,烦恼起;看自己,智慧生。体谅别人,就会做人;清楚自己,就会做事。人经不起考验,故不要轻易考验于人。走入人心很难,走入己心更难。心未定,故一切不定;若确定,则当下就定。心静则智生,心乱则愚起。

49、  讲到学问,就须两件事,一是要学,一是要问。多向人家请教,多向人家学习,接受前人的经验,加以自己经验中得来的,便是学问。这里所讲的孔门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做人做事,要拿人生修养来体验,随时随地来学习。文学、科学、哲学才是知识。要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

50、真正学佛的人,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对我们修行人来讲,统统有恩德。

51、“你的财产为五家共有”!不修五福,必有五祸!

52、这句诗出自释迦牟尼,意思是如果两个人没有相欠就不会遇见。

53、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54、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55、  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就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都懂了。中国方块字,康熙字典里大约五万个,一个中国人,如果认得2500个,哦哟!这个学问是非常大喽!国文教授还认不到1500。

56、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国,基本上都是君主制。此外还有若干独立或半独立的小国,释迦族统治的迦毗罗卫就是其中之一。

57、控制自我胜过控制世界,对世俗享乐的自制胜过全世界的财富。

58、国族形势的影响:在当时十六国争霸的时代,释迦族的迦毗罗卫国(东方刹帝利)臣属于憍萨罗国(西方婆罗门势力),释迦族不断受到强邻的侵略威胁,地位十分脆弱。作为没落部族的王子,面对国族暗淡前景,他有意为迦毗罗卫争取思想权威的地位,从而巩固刹帝利的统治。

59、贪欲、憎恨、睡眠和昏沉、不安和忧虑、疑惑。

60、妻子越柔,丈夫越旺;女人太强,好景不长!意味深长......

61、真正修道人遭受别人侮辱陷害,不但没有烦恼,心里反而生感恩之心。为什么?我无始劫来的业障就消了。

62、永远不要从别人嘴里去认识另一个人!建议所有人看看!

63、饭桌上的教养,将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功程度!受益千万父母的好文!

64、时间是一个过客,记住了,遗忘了;生活是一个漏斗,得到了,失去了;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

65、人民网“意念打字”再次验证了“水知道答案”“善”是改变命运的本源!

66、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67、佛用这个方法教化众生,让众生觉悟,这个法门殊胜,这个法门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的第一法门。

68、  我只爱爱我的人,因为我不懂怎样去爱一个不爱我的人。他爱你,什么都容易,他会来感动你。他不爱你,你多么努力去感动他,也是徒劳的。我爱不起不爱我的人,我的青春也爱不起。我的微笑,我的眼泪,我的深情,我年轻的日子只为我爱也爱我的那个人挥掷。

69、出家到摩揭陀国:佛陀29岁出家(或19岁、25岁)。他在某天中夜离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然后南行至当时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这里群集众多新型思想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