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品(摘抄好句35句)

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品(摘抄好句35句)

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品

1、巴尔扎克在艺术上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对典型的塑造上,他创作出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人间喜剧》中出现的2000多个人物中,性格鲜明的典型有数十个。他塑造人物的方法符合“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现实主义原则和环境描写同人物塑造紧密结合的两种方法,比如紧接环境描写之后,引出在其中活动的人物,或是把环境描写同人物的心理变化和精神状态揉合在一起。巴尔扎克塑造人物还有一个独创的手法,就是人物的再现,即在不同的小说中人物反复出现,以表现他们的不同生活阶段和侧面,最后构成这个人物的整体。这种手法能使各部作品联结起来。 

2、《人间喜剧》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品)。

3、  不过,无论人们对他的个人习惯有什么看法,巴尔扎克确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这一点应该没人会反对。他标志性的多卷本巨著《人间喜剧》,是他花了一辈子的心血近距离观察拿破仑时代的法国社会各方各面之后的成果。

4、商品的输入即意味着文化的输入——因为任何商品“本身就带着一种实用哲学和生活学说”,更不用说价值观和审美观了。法国汉学家艾田蒲曾经举过葡萄酒瓶塞的例子:如果我们抛弃旧传统,手懒而不用蜡封瓶口,葡萄酒的质量就会受到损害——于是,纵然把世界的所有专利证都给了加利福尼亚的葡萄种植者,他们也绝对酿造不出优质波尔多葡萄酒,甚至普通的安儒葡萄酒,因为这些葡萄酒都离不开瓶塞。所以,当一个中国人喝法国的葡萄酒时,他就分享了法国的价值观;而当罗马妇女身着中国丝绸时,她们也就打上了中国的价值标记(参见《中国之欧洲》)。

5、《人间喜剧》通过老一代的高布赛克、过渡时期的葛朗台和青春期的纽沁根这三代人追逐金钱的经营史,再现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的演进史,这也是资本主义由崛起到成熟,到统治全世界的发迹史。

6、《欧也妮·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创作于1833年,作者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是巨著《人间喜剧》小说集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获誉为“最出色的人物描写之一”。在巴尔扎克的作品中,像《欧叶妮·格朗台》这样结构简洁、主题完整的作品,并不多见。

7、最后,他发展了狄德罗的“美是关系”的观点,看到环境对人物的决定性作用,环境既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又是产生人物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

8、怎样看待高老头的父爱,这一点曾引起过评论界的争论。如1964年7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刊发的曹让庭的《试论高里奥的父爱》一文认为:“高里奥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资产阶级,但同时,他却还留着封建的伦理道德的残余影响,心中笼罩着家庭关系的温情脉脉的纱幕还没完全被单纯的金钱关系彻底撕毁,还保有着一丝庸人的温情。”这篇文章引发了60年代中期关于高老头父爱实质的讨论,《光明日报》接连发表了多篇商榷的文章,反对温情说,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有着明确的目的。这类观点坚持认为这种父爱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的,是以金钱和自私自利为基础的。

9、正如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外省生活场景,却表现的是热情、盘算、利欲和野心的时代。”

10、至于他的两个女儿,她们只有在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跑来找他,而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她们的需要,为的是有机会看她们一眼。他病重垂危时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儿,可是她们都不肯为了给父亲送终而牺牲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高老头临终时,在他的嚎叫和诅咒中,夹杂着对两个女儿的凄惨的呼号。他甚至曾经发狠要再去做面食生意,赚它几百万回来,因为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

11、《人间喜剧》。《人间喜剧》一共有91部,包含了各式各样的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人间喜剧》的命名是受但丁长诗《神圣喜剧》,也就是《神曲》的启发。(巴尔扎克的主要代表作品)。

12、关于本书的价值,我不想多言,因为它不是魔法,不会让你我自动变成“有教养的人”,它不会替我们解释人生中的种种奥秘,也不会使人“幸福”——这种功效属于牙膏、摩托车与除臭剂之类的东西,却不属于柏拉图、狄更斯和海明威。但这个“计划”会像爱情和其他能激发你深层潜能的事情一样,使你内在的生活更有意义,也更有趣。当你重读经典时,你对书的认识也许不会变得深刻,但是你会加深对自我的认识。

13、讲述贵族出身的青年瓦朗坦破产后投身到社交场所,落得穷途未路,准备投水自杀时,一个古董商给了他一张神奇的驴皮。这张驴皮能实现他任何愿望,不管是善念还是恶念,但愿望一经实现驴皮立刻缩小,寿命也随之缩短。

14、晁兆行:《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许昌师专学报》1986年第3期。

15、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产家庭。他还没有满月,便被送给了乳母寄养,他的童年没有父母的爱抚,也没有多少欢乐。

16、  巴尔扎克弥留之夜,身为他新婚妻子的罕丝卡跟情人吉古同床共枕时,心境如何呢?根据吉古事后的回忆:“罕丝卡显出的并非痛苦,甚至不是悲伤和内疚。我可以肯定,她表现的像是烦躁情绪。就在巴黎的这座房子里,世纪的天才完全被她抛弃,死得不如山林土穴中的一只野兽!”

17、80年代以来,对高老头的父爱有了更多的解读。有的文章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与人物心理作了分析。晁兆行在《谈高老头的父爱及其典型意义》一文中指出,高老头是作为一个小生产者而发家,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落后于其阶级地位,他的父爱“用不利于维持这种观念方式——金钱和纵容来表达”,这造成了“父道轴心”被“金钱轴心”所替代,“他对女儿的爱是真挚的……他的死从客观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的胜利。”有的文章认为高老头的父爱源于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是人性的异化与沦丧的表现。《高老头——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贵人迷”的典型》的作者认为高老头只是粗俗的暴发户,上流社会咄咄逼人的精神挑战刺激了他的虚荣心、引起了他的自卑感。“小家碧玉的妻子既满足了他的虚荣心,又抚慰他的自卑感”,当妻子过世后,这种感情的混杂就转移到了对女儿的爱上。面对来自上层社会的鄙视,他征服上流社会的手段是两个美貌的女儿和金钱。“即爱女儿是为了将来获得名誉……”杨国华在《父性基督的的典型——也谈高老头的父爱》一文中引用了1834年10月巴尔扎克给韩斯迦夫人的信作为高老头的爱是非功利性的的论据,认为阶级性就是人性的自我异化,虽然阶级社会人性扭曲变形,但并不意味人性的全部泯灭,也不排斥人类“共同相通的东西”的存在。

18、韩斯卡夫人在他死后不久,就另结新欢,但还是帮他还清了债务,并出版了巴尔扎克作品全集。

19、  婚后的巴尔扎克回到家后,发现他不在的日子里,老仆人已经发疯了。“这真是不吉利!”他哀号道,“我一定不能活着离开这儿了。”他说得没错。几个月后,暴饮暴食和艰难的生活,让他的心脏再也承受不住了。最后的日子里,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说世界中。他的遗言是:“去找比昂尚……他会救我。”他叫的是《人间喜剧》中的医生。

20、或许他天生就只适合写作,一切悲惨的经历都成为写作的素材。他重新拿起笔,试图靠写作还债。30岁这年,他用真名发表了第一部小说《朱安d人》,从此在写作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驴皮记》、《贝姨》、……,一共写了91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

21、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 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

22、陈昌恒:《〈高老头〉与〈懵教官爱女不受报,穷庠师助师终得令〉之比较》,《外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23、因此,如果说巴尔扎克的重要作品《欧也尼·葛朗台》是描写资产阶级发家史;《高老》是反映资产阶级如何不择手段向上爬,取代贵族地位;……

24、他将美好的女性形象比作“中国画家笔下的仙女像”(《贝阿特丽克丝》),更在《烟花女荣辱记》中直述:“她的皮肤细腻,有如中国的宣纸。”他描写女性的眉毛:“秀丽的眼睛上面,眉毛仿佛出于中国画家的手笔”(《幻灭》),“像中国画家描出来的”(《贝阿特丽克丝》),或者“好似中国脸谱用彩笔一一勾出的那样”(《莫黛斯特·米尼翁》)。

25、  1832年2月罕丝卡伯爵夫人首次从遥远的乌克兰写信给巴黎的巴尔扎克,第二年9月俩人在瑞士相见,很快成了一对情侣。当时巴尔扎克34岁,正开始以文学之剑征服巴黎和世界,罕丝卡自称也被他征服,拜倒在这文学拿破仑的麾下。

26、高老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面条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势力统治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的幻想不能实现,因而他在妻子死后,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十五岁时便有自备马车,生活非常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所养的情妇,只要一开口,最荒.唐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

27、有一次在我巴黎的办公室内,几个人为了中国造纸用的原料,展开一场热烈的争论。由于原料关系,中国纸一开始就胜过我们的纸。中国纸又薄又细腻,比我们的好多了,而且这些可贵的特点并不减少纸的韧性,不管怎么薄,还是不透明的。多年来大家对中国纸极感兴趣。有位非常博学的校对,……德·圣西门伯爵来看我们。他说,肯普夫和杜·阿尔德认为中国纸和我们的纸同样是用植物做的,原料是楮。另外一个校对认为中国纸主要用动物性的原料,就是中国大量生产的丝。他们在我面前打赌。……就把问题送交研究院,由前任帝国印刷所所长马塞尔先生做评判。马塞尔先生打发他们两人去见兵工厂图书馆馆长葛罗齐埃神甫。据葛罗齐埃神甫的意见,两个打赌的人都输了。中国纸的原料既不是楮,也不是丝,而是用捣碎的竹子纤维做的纸浆。葛罗齐埃神甫藏着一部讲述造纸技术的中国书,附有不少图解,说明全部制造过程……

28、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碜的伏盖公寓。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怀着寻找个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学生拉斯蒂涅,形迹可疑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企图利用她来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没有钱,无法博得巴黎贵族妇女的青睐。伏脱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扬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脏手的谬论,并为他策划谋财害命的阴谋。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终于案破被捕;不久,鲍赛昂夫人又因为情场失意而遁世。但这两个引路人的遭遇,对拉斯蒂涅来说,都是新的人生一课,他决心接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法则。同时,高老头的命运也对拉斯蒂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头一生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牺牲了全部家私,结果却被她们遗弃,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头这种悲惨的结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

29、《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哲理小说。小说别出心裁地用一张驴皮来象征人的欲望和生命的矛盾,并借此概括他的生活经验和哲理思考。

30、伏脱冷向他建议谋害维多利小姐的哥哥,使她成为唯一继承人,如果他和她结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万陪嫁。他虽说拒绝了这个罪恶的计划,但并没有停止对维多利小姐谈情说爱的勾当:只要罪恶的行为不是出于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恶的果实。

31、生于1799年的巴尔扎克没有赶上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chinoiserie),但在19世纪上半叶应该还能感受到不少余温。历史告诉我们,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丝绸便通过陆路传到了罗马,然而东西方之间大宗货物贸易的真正开展,还是要以1513年葡萄牙商船出现在中国海面为标志。大航海时代的到来,为欧洲与中国的交往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660年前后,每年行驶在达伽马所开辟的东西方航道上的商船,即达20000艘之多(《十八世纪中国与欧洲文化的接触》)。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海上强国相比,作为陆上强权的法国进入远东海域的时间较晚,对华贸易规模较小,然而它一样迎来大量品种繁多的中国商品的涌入。

32、《幻灭》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长篇小说,第一部分《两个诗人》,作者塑造了两个外省青年的形象。一个是野心勃勃,贪图虚荣的青年人吕西安。

33、以上三部小说,一部以巴黎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其他两部发生在外省社会中。所有三部小说都体现出巴尔扎克所有作品共有的全部特点:力量、活灵活现的细节描写。依靠这种才能,巴尔扎克成为现代现实主义中某一流派的旗手。和我们现在的时代一样,巴尔扎克的时代也是有人发家、有人破产、所有人爱财。那个时代最大的罪恶不是言而无信、见利忘义,而是家庭破产。巴尔扎克比以往任何作家都更深入地理解金钱,所以我们可以将他视为全部当代经济小说的开创者。

34、死后,他的遗嘱被利欲熏心的车行老板偷走,围绕着财产问题,继承人之间展开激烈斗争。甚至医生还死后还魂,参与争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