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道家语录(摘抄好句46句)

道家语录(摘抄好句46句)

道家语录

1、(大意):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俭啬,第三是不敢在天下争先。

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5、庄子又借由了这样的一个概念,来引述了一个人看待生死的问题。(道家语录)。

6、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9、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0、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2、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3、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道德经》

14、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15、大意: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人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18、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19、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道德经》

20、宽容博大的心胸。天之高,海之深,都比不过人的胸怀的宽广,容纳万物,包容万物,则一切都将拥入你的怀抱。

21、第六洞天:赤城山洞,号“上清玉平天”,位于浙江天台县的赤城山;

2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3、大意: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24、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

2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26、最方正的东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27、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8、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29、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30、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

3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2、(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3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3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5、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36、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37、1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38、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物极则反,命曰环流。——《管子·白心》

39、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40、谦卑的态度。始终避上趋下,不妄自尊大,奉献社会但不强求回报,做别人所不愿做之事而不抱怨,从而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41、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

42、(大意):上等的人闻道便努力去践行,中等的人闻道则将信将疑,下等的人闻道会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4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44、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心,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