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的名言
1、晋・傅玄《太子少傅溉》:“故近(靠近)朱(朱砂,一种矿石,可做颜料)者赤,近墨者黑;声和(谐调)则响清(清越),形正则影直。”意为接近朱砂就染上红色,靠近墨就染上黑色。比喻环境会影响人的品格习性。
2、修身养性经典诗句格言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窘困而改节。------孔子生得贞心铁石坚,肯将识见与时迁?--------郑思肖世道别颓波,我心如砥柱。--------刘禹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宝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外云卷云舒。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浮躁一分,到处便抬尤悔;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1任人须知人,人须容人,人和事就;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安能尽如人意,要当无愧我心。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惟思利及人。事在人为,休言万般都是命;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功者难成而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5句)有关修身养性的古诗: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3、这本是商朝国君太甲痛悔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的话。后人引这几句常用以说明自作自受,咎由自取,含有不值得同情的意思在内。
4、《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指东魏丞相高欢)尝试观(观察)诸子意识,各使治(整理)乱丝,帝(指北齐文宣帝,高欢之子高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比喻采用果断的措施,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的名言)。
5、虚荣心首先以社会为对象,名誉心则首先以自身为对象。与虚荣心针对社会相反,名誉心是对自身品格的认识。--三木清
6、 高山仰止: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7、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萨迪
8、14)爱情不只是一种感情,它同样是一种艺术。一个高尚心灵为爱情而痛苦万分,永远是一场好戏。在精神领域里,真正的爱情能产生出不断的奇迹。——巴尔扎克
9、诸葛亮培养出的不仅是一个文武兼备的诸葛瞻,也成就了诸葛家族满门英杰,世代忠烈。
1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擎(qíng):往上托,举。
11、9衡量一个人的真正品格,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作些什么。——孟德斯鸠(法)
12、自然界发生的灾祸,还可以设法防范避开;自己造成的灾祸,就无法逃避了。
13、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体该怎么做呢?换言之,如何将宽容落实于现实社会生活中呢?前面我们谈了道教的主张。即:在宽容待人方面,力争做到柔弱不争、慈爱和善;在宽容待物方面,力争做到物我为齐同慈爱。
14、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
15、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16、这是比喻做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就不能完成。
17、下面,就精心挑选出《尚书》中的30句精华,供大家一阅。
18、通览《道德经》,我们发现“柔弱”二字连用在三个篇章中共出现了五次;“柔”字单独在六个篇章中出现;“弱”字单独在三个篇章中出现。因此,有“老聃贵柔”之说;《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还认为道祖的人生观是“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
19、一个宽容待人者,必然是一个慈善待人者。慈善不仅是宽容人格形成的重要因素,还是宽容人格的体现。太上道祖教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是何等的慈善和宽容啊?道祖还教人要有不鄙视人的胸怀,并“常善救人”。认为“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善人与不善人,都各有其存在价值,应一律加以善待。道祖并将这种慈爱精神视为法宝,他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0、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周恩来
21、(解读)商鞅。出自《商君书·定分》。命:生命。这句话的意思是:法令,是百姓生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22、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23、南华真人(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宇宙、天地、人及万物皆由“道”所化生,“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因此主张善待万物,并应该“齐同慈爱”,即像待人一样去待物。“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反对“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规定“不得妄伐树木”、“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不得以秽污之物投井中”、“不得妄凿地毁山川”,等等。只要我们翻开道教戒律之典籍,其中有关保护动植物及水土资源的戒律,可谓详尽。这种宽容待物的胸怀和思想,对于我们人类长久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维护自然界的和谐安宁,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24、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25、(解读)出自《礼记·礼运篇》。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是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的构想。
26、(解读)出自《d的十九大报告》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解读:针对一切分裂势力,全国人民对于分裂势力零容忍。
27、 (1)郑观应对西方富强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不在船坚炮利,而在西方的议院制度。(2)设议院也就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国家富强的根本途径。出自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28、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29、一件事情谋划好了,就要有信心去办,切莫在办的过程中猜疑犹豫,否则就可能无所成就。
30、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31、古人也有不耻下问的训诫,就是说不好以向别人请教问题为耻辱,哪怕是职位比自己低的人。
32、(解读)出自《论语·卫灵公》。释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
33、(《论语》)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4、道教继承道祖思想,崇尚“柔弱”。譬如,《老君二十七戒》中以“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为最上三行;《道教五戒十善》中以“忍性容非”为十善之一;《老君崇百药》中以“体弱性柔”为一药。
35、《三国志・蜀书》:“先主临薨(hang,:死)谓亮(诸葛亮)日:‘马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一定要)察之!’”意为说话:浮夸、脱离实际,这样的人是不可重用的。
36、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37、晋・陶渊明《移居》诗。奇文:绝妙的文章。意为绝妙的文章一起来欣赏;发现疑问或不足,相互来研究分析。形容文友相聚,彼此切磋琢磨的乐趣。现常反其义而用,指将奇谈怪论的文章公之于众,让大家来分析批判,提示其荒谬之处。
38、一条政令,一项政策,在执行中重在连贯不变,长久坚持。时间短暂,则不易见其效果;朝令夕改,则执行者易生疑惑而无所适从。
39、(解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40、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苛求别人,过高地估计自己。
41、7)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培根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43、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规划人生呢?
44、《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巨有托其妻子于其友(把他的妻和子女托付给朋友)而之(到)楚游者。比其反(等到他回来。反,同“返”)也,则冻馁其妻子(使他的妻和子女受冻挨饿),则如之何(对他怎么办)?’王曰:“弃(抛弃,此指绝交)之。”曰:‘士师(司法官员)不能治士(管好手下的人),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把他撤职)。’曰:‘四境之内(全国)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别的内容)。”意为左看看、右看看,避开正题,说到别的事情上去。形容没法回答问题,想支吾过去。
45、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46、我们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47、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恒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锋芒),人老无刚(刚烈)。”比喻老年体衰,已无刚烈之气,不中用了。
48、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孟德斯鸠
49、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地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50、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51、没有根据未经考查的话不要听,没有征询过意见的谋划不能采用。
52、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雨果
53、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的高洁。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之意。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之意,强调环境污染,更显示其品格难能可贵。
54、言必信,行必果。(《论语》)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55、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56、树:建立。滋:滋长。本:根本,指根除。培养高尚的品德,一定要不断地进行;清除邪恶的东西,必须从根本上铲尽。
57、21)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58、惟:句首语气词,无义。日:每日,天天。孜孜(zī资):刻苦努力,不懈怠。逸豫:安适,逸乐。
59、(解读)出自2016年4月15日习近平在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证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6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中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享年七十三岁。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还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一大部分人近两千年。如今,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已经成为中国人在生活学习修身方面的不朽经典。
61、(5)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