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
1、大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参与对德战争。他曾因战功,获得2次勋章,官至大尉,担任炮兵连长。当时他虔诚信奉马列主义,在写信给妻子的信中说:“我很高兴把生命献给列宁。”
2、萨特的淡泊名利更是让人津津乐道。他不被金钱收买,哪怕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他拒绝所有来自官方的颁奖,甚至诺贝尔文学奖。1964年,当萨特得知自己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就提前致信评奖委员会,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经过慎重考虑,依然将这一奖项颁发给他,理由是“他(萨特)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找来真理精神的作品,已对我们时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尼•谢苗诺夫(1896-1986)著名化学物理学家,开辟了有关燃烧、爆炸、火焰传播的独立研究领域,1934年创建了链反应的数量通论,1956年与美国科学家C•欣谢尔伍德共获诺贝尔化学奖。
4、该书将索尔仁尼琴四十余年的创作融入到其充满斗争精神的人生历程中,不但向读者展示了作家坎坷而又不凡的一生,而且以俄罗斯文学传统为参照,详细地梳理了作家的艺术美学价值、独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5、从美国搭机飞抵海参崴,然后坐进英国广播公司为他包租的车厢,横穿西伯利亚,经过七周的时间才回到莫斯科。被逐到西方,从东方返回。索尔仁尼琴所以选择这条独特的返回路线,据说是为了更直接地接触苦难中的人民。然而,比起去国时,索尔仁尼琴的身份已经从一名作家晋升为政治文化明星了,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大有“衣锦还乡”之概。在给他单独加挂的车厢里,配有专门的厨师和侍者,英国广播公司的摄制组如影随形,摄像头忙个不停。所到之处,人潮汹涌,鲜花如云。官方出动大批警察保护他的安全,一如保护国家首脑,待遇是很特殊的。
6、索尔仁尼琴的创作融古典与现代于一体,在创作中注重继承与创新。以他被逐出境的1974年为界,可将其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成就较高,早期创作有较高的艺术性。索尔仁尼琴以其檄文似的小说触及了敏感的政治问题,试图揭开一页沉重的历史。他成功地扮演了思想家和批判家的角色,力图超越时代,审视现实,针砭时弊,反思历史。而后期则较为平淡。
7、索氏先到德国,后迁居瑞士苏黎世,最后流亡美国。(索尔仁尼琴俄罗斯的良心)。
8、在俄罗斯国内,评论界和读者对他及他的创作褒贬不苏联另外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叶夫图申科在考察了索尔仁尼琴的创作道路后指出,这位作家的出现,从一开始就主要是政治事件,而不是文学事件;他的“艺术潜力”曾在早期的一些作品中“闪现”过,但是后来“在走出文学的圈子后就没有能再回到文学中来”。这种看法为俄罗斯文学界相当多的人所认同。有人说“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代表了俄罗斯的良知,而他的一生饱经磨难,却足以烛照未来。
9、反观中国,在文革之后,虽然出现了一些诸如“伤痕文学”的作品,但是却缺乏这种精神高度的创作。作家在作品中除了喋喋不休地诉苦外,就是将苦难的责任全部推给外在的环境。因此,在反思的深度上,与索尔仁尼琴的作品有天壤之别。他的作品之所以能达到这种精神高度,与其说是天才之作,不如说是信徒的忏悔精神使然。
10、下面再看一下世界十大作家的名字:荷马、但丁、歌德、拜伦、莎士比亚、雨果、秦戈尔、列夫.托尔斯泰、高尔基、鲁迅。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排名就可以看出,这个排名并未抬高中国作家,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壤所生长起来的文学大家,灿如银河,光耀世界,中华许多的文学作家位列世界十大文豪之中都当之无愧,如屈原、李白、苏轼、曹雪芹等等。
11、1945年,索氏只因在一封私人信件中称斯大林为“庄稼汉”被捕,判刑8年,刑满后流放哈萨克斯坦,直到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才获得平反。他在多个监狱和集中营里度过青年时代,战胜了癌症。
12、干吗赐给牲口以自由?它们世世代代继承的遗产就是带响铃的轭和鞭子。
13、有人说他与时代脱节了;有人说他走得不是时候,回来的也不是时候;也有人说他太天真了、太狭隘了、太不食人间烟火了……但我们不要忘记,他只是一个“人”,是一个受限于时空环境的“时代之子”。
14、乔治·尼瓦教授(GeorgesNivat),生于1935年,先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国立莫斯科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后任教于日内瓦大学,1972年成为教授,现担任欧美多所高校名誉教授、英国欧洲科学院院士和“相遇日内瓦”国际人文合作计划主席等职,是享誉欧洲的大学者,当今欧美最重要的斯拉夫学者之其主要著作有:多卷本《俄国文学史》、《索尔仁尼琴论》、《回归欧洲》等。
15、富农这个像抽人的鞭子似的术语的含义不可遏止地膨胀着,到一九三零年的时候,已经一般地把所有坚实的农民——经济上坚实的,劳动上坚实的,甚而不过是信念上坚实的农民,都冠以这样的称号。富农的外号被利用来打碎农民的坚实性。
16、题主所言的排名,将鲁迅先生排名十大文豪之列,不知是以什么标准排列的,主要是以文学成就呢还是主要以社会影响力呢。
17、独立能力是人生的基础。穆尼尔纳素夫《家庭》
18、100周年诞辰之际,再次阅读索尔仁尼琴,我们或许能有更多收获——因为他告诉我们,只有在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人存在时,人类的生存才有意义。
19、要是说得直白点,责任,就是一个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按社会道德和法律制度来约束之自己。也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懂得责任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才能真正地将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扬光大。
20、大丈夫应以天下为己任,在社会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责任,在责任面前,我们不能退缩,应当用全部精力勇敢担起。
21、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22、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
23、可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伟大。邓小平时代的意义不止在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八个字。
24、1973年12月,揭露斯大林时代监狱和劳动营真相、被赞誉为“使人从千万个棺材中复活的作品”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在法国巴黎出版。索尔仁尼琴把自己在劳动营里亲眼目睹的那些受尽折磨终于死去的难友,一个个栩栩如生地写入书中。该书堪称书中之王,它的出版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次“伟大的事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售出3000多万册。
25、索尔仁尼琴像是一位时代的先知,总是郁郁独行。因为先知从来不会受万人拥戴、众人景仰。相反地,他们往往因为直言无讳地痛斥罪恶,所以会遭致恶人的攻击与毁谤;也因为能洞察世事的险恶,发出警世忠言,却遭致世人的讪笑与讥讽。
26、如果以文学成就鲁迅当选世界十大作者之也是当之无愧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他的作品铭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印迹;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伟大的创新性,是白话文即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有人说鲁迅先生是保守主义者,其实错了,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但善于继承传统文化之精华,也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并能兼而蓄之并加以创新,创造和带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的进步。
27、他曾经是为国战斗的英雄。1941年,23岁的索尔仁尼琴从罗斯托夫大学的数学力学系毕业。当年苏德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到战争结束前已是声源侦察炮兵连连长,军衔大尉,两次立功受奖。但在斯大林时代,个人命运的小船说翻就翻。1945年,索氏只因在一封私人信件中称斯大林为“庄稼汉”被捕,判刑8年,刑满后流放哈萨克斯坦,直到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才获得平反。他在多个监狱和集中营里度过青年时代,战胜了癌症。
28、"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吱吱响,倒在地上为止。"
29、索尔仁尼琴生于高加索的基兹洛沃兹克,他是遗腹子,母亲是位中学教员。后来随母迁至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此他读完了小学、中学及大学。他大学主修数学物理,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时,他也是莫斯科大学文史哲学院文学系的函授生,成绩同样非常优异。
30、第二个拒绝诺贝尔奖的,是德国生物化学家多马克。
31、不管你祈祷多少次,坐牢的期限总不会缩短。你还是得从头坐到底。
32、根据索尔仁尼琴的论断,由于俄罗斯拒绝谎言,所以真正道德个性自由的国家是俄罗斯……还强调指出,如今“全人类历史的中心”是在俄罗斯。
33、苏联第四次作家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倔强的索尔仁尼琴不畏风险,向代表们散发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对此,索尔仁尼琴唯一的公开的支持者、女作家利季娅给他发去电报:“您用自己的声音让失语的人们开口说话。我不知道还有比您更加受到人们翘首期盼、不可缺少的作家。凡言论未死之地,前途必定有救。您的著作折磨灵魂,也治疗灵魂。您使俄罗斯文学重新恢复了雷霆万钧的威力。”然而,大会召开后,却通过了一项决议,谴责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作家的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