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关于雨的诗句小学(摘抄好句51句)

关于雨的诗句小学(摘抄好句51句)

关于雨的诗句小学

1、本文寻来关于“雨”的古诗,陪老师和家长们领略一场充满诗情画意的春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关于雨的诗句小学)。

3、看图写话《春雨》写作思路+范文,电子版可免费打印下载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6、我有吴趋曲,无人知此音。 姑苏成蔓草,麋鹿空悲吟。 未夸观涛作,空郁钓鳌心。 举手谢东海,虚行归故林。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8、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

9、三春日日黄梅雨,孤客年年青草湖。——唐·韩偓《赠湖南李思齐处士》

10、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11、拥有如此奔腾快捷、堪托死生的良马,真可以横行万里之外,为国立功了。

12、上皇銮辂重巡游,雨泪无言独倚楼。——唐·吴融《华清宫四首》

1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14、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1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6、春雨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姑娘,带着画笔来到了大地上。瞧——桃花被画笔染成了粉红色;油菜花让画笔染成了黄色;小草和绿叶都染成了绿色;春姑娘还用画笔把蝴蝶染成了五颜六色……啊!原来春雨是五彩缤纷的!

17、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18、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19、《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五代·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0、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21、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22、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秋宿湘江》

23、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人间何处问多情。

24、将疏尚密微经雨,似暗还明远在烟。——明·高启《咏梅九首》

2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6、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27、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

28、黄师塔前那一江的碧波春水滚滚向东流,春天给人一种困倦让人想倚着春风小憩的感觉。

29、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3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31、拉弓要拉最坚硬的,射箭要射最长的。射人先要射马,擒贼先要擒住他们的首领。

32、(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3、(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34、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唐·杜甫《秋雨叹三首》

35、雨湿菰蒲斜日明,茅厨煮茧掉车声。——出自唐·李郢《浙河馆》

36、怅卧新春白跲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37、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38、世路多殊辙,人生贵识机。低头饱一粟,仰首愧云飞。

39、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唐·杜牧《秋浦途中》

40、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41、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42、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43、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连成一片。

44、秋雨是个小仙子,挥舞着手中的仙棒,让绿叶宝宝都飞到妈妈的怀抱。

45、房兵曹的这一匹马是产自大宛国的名马,它那精瘦的筋骨像刀锋一样突出分明。

4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7、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4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9、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五食无儿的老妇人。

50、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