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的事例
1、当年的复旦大学被冠以了“花辩”的头衔,使很多高校纷纷模仿,每次比赛以求言辞华美,更有甚者会提前编写好各种辞藻华丽的段子临场背诵,后来在研究者中还引发过“花辩”是否值得提倡和学习的争论。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张人性本恶的是荀子。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人,比孟子小70多岁。孟子死时,荀子才10多岁,还是个儿童呢。
3、正方许金龙:人过马路当然是捧着良心过去的。而且,看到老弱病残的时候,我们还要扶他一下。对方辩友,人是带着良心过去的。(人性本善的事例)。
4、此处,笔者更得给复旦大学喝声彩,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反方复旦大不仅阵脚未乱,更是坚定不移地贯彻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进攻策略,死死咬住正方的“环境影响论”不放。(人性本善的事例)。
5、比如,瓦萨学院支持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者,WBC意图纠察瓦萨学院时,学院的学生们组织了一场反抗议活动。德克萨斯A&M大学(Texas A&M)的学生们结为人链阻止WBC抗议者们去纠察军人的葬礼。当然,抵抗他们的也不是只有这所大学。
6、今天,对方辩友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了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善良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是善的。但是历史、现实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扬善避恶。(时间到)。谢谢各位!(掌声)
7、他认为:性是恶的,伪是善的。如何使人由恶变善呢?荀子认为要通过后天的礼仪教化来“化性起伪”:“人之性恶,其性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仁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化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由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他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因此,必须用师法教化、礼仪规范来使人向善,但善不是“性”,而是“伪”。
8、会议的主角,是一群长期默默躬身于公益事业的草根英雄,他们用常年累月的坚持或一点一滴的善举,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他们所做的一切,完全基于自己的本心与本能。
9、正方王信国:所以他最后变好了,为什么?因为他的本心,他的根源是善的。(掌声)
10、从前三轮概括出来的攻防体系来看,台湾大学的体系简单明了直接有效,且攻守衔接得当配合有法,如此出色的逻辑和战术素养怎么可能会输给肤浅的“花辩”?
11、相比之下,台湾大学的前三轮陈词不仅毫不逊色,而且更加咄咄逼人。
12、单从这份一辩陈词看来,复旦大学的立论思路“步步为营、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特别是最后的“命题性质定性”更是点睛之笔,首届国辩冠军复旦大学的定性是经过了严谨扎实的逻辑论证,单是这份逻辑上的严谨与扎实就岂是一个“花辩”所能涵盖的?
13、正方许金龙:对方辩友,他要有人勤加于灌溉,我想请问对方辩友,请您正面回答我,您喜不喜欢杀人放火?(笑声)
14、人们为慈善机构捐款,尽力保护环境,还有在地铁上让座,除了获得自我满足感,通常不会有物质回报。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人类是动物界唯一的具有利他行为的动物。之前我们也说过,人之为人的特性称为人性。
15、回来的路上天已经黑了,利未人决定当晚就歇在便雅悯的基比亚,那时还没有七天酒店,也没有民宿,他们只能露宿街头。
16、①能被教化吗:种瓜能得豆吗、人与鸟、驯兽师与狮子
17、正方许金龙:环境天险,天险狡恶。对方辩友,您没有听说过吗?环境会让人去行恶的。
18、我和孩子的爸爸性格当中相似的部分很多,8年的相处我发现我们最大的共同点是——善良。家族中的亲戚都觉得我们是热心上进的孩子,身边的朋友认为我们是值得信赖的“陌生人”,单位里的同事赞赏我们不拘小节、大局为重的奉献意识。所有的这一切都和我们两人的性格有关,所以这也形成了我们家为人善良、谦逊礼貌的家风。
19、正方将“恶行”归咎于“外在环境”的影响,将“善行”产生的原因则解释为:由“人性根源点”的“善端”引发,借此提出了“善是人性之本”的论证。
20、(2)社会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为什么就是后天的,不是本性?”
21、当时,当李某一出现在阳台上,就有了围观者。在等了一段时间之后,围观人群开始起哄。有人拍视频发朋友圈,配发的文字,冷血得令人心惊!
22、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
23、今天是全球公益大会倒计时第3天。我们想和你一起,分享这些你年一起见证的小而美,感受人性中善意的本能、本真和坚持。
24、二十多年过去了,双方在这场经典之战中所体现出的强大战术素养,依旧令人折服。
25、二三辩紧密配合队友,紧紧扎根于“人性根源点论”和“真正道德论”连续对反方的“后天教化论”进行施压。
26、人性本恶有什么例子可以在辩论赛的时候使用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人性本恶辩论赛资料人性本恶的例子,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辩论赛栏目!
27、至于说到,善端是从哪儿来的?我告诉对方辩友,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因此制约、权衡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最早的善源。至于后天的教化,它自然而然形成了。
28、孔老夫子孜孜不倦,因为他是个勤于灌溉善根的人。
29、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30、反方姜丰: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因为没有善端就没有善。我们要问的是,都是善的话,那第一个恶人从哪里来?又哪里有你们所说的那种环境呢?
31、立足“人性根源点论”、“真正道德论”,继续进攻“后天教化论”
32、本文参考经文:(利未记19章,耶13:17:9 )
33、老大爷和他的女儿下车后,女儿抱怨道:“爸,你明知道自己屁股受伤了为什么还要坐下呀!”
34、家风如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家风如灯塔,指引着孩子前进的道路;家风如食粮,丰富着孩子的精神世界!
35、对方多次问我们人性怎么样?人性怎么样?始终没有问我们人性本怎么样?
36、小时候,朱冲家里的生活并不富裕,连供他上学读书的钱都没有。他只好在家帮忙种地放牛。有一天,他正在野外放牛。他的一个邻居慌慌张张地跑过来,东瞧瞧,西看看,然后不由分说,牵起朱冲的一头牛犊就走。
37、恶行是由外在环境所造成,所以恶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环境影响论)
38、Q:不能现场见证好遗憾。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快、更直接围观大会的精彩呢?
39、第一次明显体会到孩子继承到我们的家风是2018年1月,那时候我和孩子的爸爸正好面临研究生答辩,临时让孩子的外婆过来照看两天。临别时,外婆说这两天相处下来,她觉得孩子特别有礼貌而且很暖心。比如说:外婆给他倒水,他会说“谢谢”;外婆给他切水果,他会说“谢谢”;外婆做饭的时候,他会帮忙等等。听完外婆对孩子的评价,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这应该是孩子出生后第二次因为感动流泪,因为孩子的外婆愿意认可一个2岁左右孩子的行为,于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很多时候,对于一个1米左右的小孩,我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他,潜意识或者说习惯性认为他是不具备任何优质能力的,所以会忽视孩子主观能动性方面的优点。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从这件小事当中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小手在他的人生画卷上涂抹属于他自己的色彩了。也许,这就是家风展现的魅力吧!
40、把复旦大学简单粗暴地定性为“花辩”,不仅是复旦大学的千古奇冤,其实对于他们的对手台湾大学来讲更是冤乎枉也。
41、一辩:姜丰,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二年级;
42、只因载的乘客是一位腿脚不便的老人,身为出租车司机的他,将人送到汽车站后,主动背着老人进站、买票,等老人买好票后,他又把老人背到了候车区安顿好才离开。面对大伙的称赞,他腼腆一笑,“这是应该做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颗简单善心,温暖无数人心。
43、正方王信国:我想首先请问对方辩友,既然人性本恶,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善行的发生?
44、在这些视频中,多名围观者在楼下喊“大家看啊,都跳到6点多了还没跳下来”“要跳赶紧跳”……
45、四十万大军迅速聚集到米斯巴会幕外,要在耶和华面前伸张正义。
46、第二: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不孝的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难道我们还要对着《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来谈什么人性本善吗?
47、没想到的是,善人对着小乌龟说,你真棒,来咱们再爬一次,看懂了吗?
48、年幼的孙叔敖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双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两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蛇,心中不免一惊。他决定马上把这条双头蛇打死,不能再让别人看见。于是他拾起路边的大石块,打死了双头蛇,并把它深深地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