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帝王的雅称
1、商:王
2、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皇帝(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称号)
3、春天阳光明媚,“青阳”也成了春天的雅称。陈子昂《感遇》诗“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中的“青阳”正是此意。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和宿迁市泗洪县青阳镇、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青阳镇以及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的“青阳”,均有春天之意。
4、额驸
5、简称“长主”。皇帝姐姐的称号。《汉书.外戚传.孝文窦皇后》:“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男最长,立为太子。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颜师古注:“年最长,故谓长公主。”又《孝昭上官皇后》:“昭帝始立,年八岁,帝长姊鄂邑盖长公主居禁中,共养帝。盖主私近子客河间丁外人。上与大将军闻之,不绝主欢,有诏外人侍长主。”《宋史.后妃传上.太祖母昭宪杜太后》:“(太后)治家严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
6、
7、椒房:又称“椒室”。汉代皇后所居宫殿,用花椒一类的香料和泥涂抹
8、“高祖圣旨言:‘..寡人去游云梦,交子童权为皇帝,把三人赚人宫
9、亦写作“修仪”。宫中女官名。起于三国魏。位处修容之下,比关内侯。前蜀花蕊夫人《宫词》之十五:“修仪承宠住龙池,扫地焚香日午时。等候大家来院里,数看鹦鹉念宫词。”大家,指皇帝。《文献通考.帝系四》:“魏因汉法,母后之号皆如旧制,自夫人以下,世有增损......文帝增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明帝增淑妃、昭华、修仪。”宋高承《事物纪原.嫔御命妇.修仪》:“魏明帝所置修仪,隋炀帝以为九嫔。”
10、官家
11、诸侯
12、瑱古人垂在冠冕两侧用以塞耳的玉坠。《诗·墉风·君子偕老》:鬒发如云,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晳也。
13、昭华:宫中女官名,亦是帝王的侍妾。魏明帝始置。后世亦有置此名号
14、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大行”等。
15、皇帝
16、珑古人大旱求雨时所用的玉,上刻龙纹。《说文·玉部》:珑,祷旱玉也。
17、社君:对幼主的称呼。
18、真主:帝王别称,即所谓真命天子。《后汉书。王常传》:“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19、万岁皇帝被专称为“万岁”始于西汉。西汉初年,礼制未备,无君臣礼。刘邦在马上得天下,每每上朝都露出草莽本色。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功臣名将也是歌呼叫骂、拔剑击柱,毫无规矩。大臣叔孙通为此制定了一套礼仪制度,以维护天子的尊严。从此“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静”,“山呼万岁”。刘邦这才体会到做天子的滋味,感慨道:“吾今日知皇帝之为贵也。”从此“万岁”也专指皇帝。
20、皇王:对君王的敬称,犹言大王。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
二、古代帝王的名号
1、皇辟:帝王的别称。《隋书。王劭传》:“皇辟出者,皇,大也;辟,君也。大君出,盖谓至尊受命出为天子也。”
2、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3、妾、侍妾:妾的本意为女奴。帝王后妃之下的侍女通称为妾或侍妾。
4、后、帝王的正妻。夏代帝王生时称“后”,死后称“帝”。后稷、后羿
5、万岁
6、太后
7、
8、琼美玉。《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9、满语。清朝亲王、世子、郡王之妻称福晋。有正、侧之分。《清史稿.后妃传序》:“太祖初起,草创阔略,宫闱未有位号,但循国俗称‘福晋’。福晋盖‘可敦’之转音,史述后妃,后人缘饰名之,非当时本称也。”又《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又“皇后,乌喇那拉氏,佐领那布尔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清会典.宗人府》:“凡福晋夫人之号,各视其夫之爵以为差。亲王正室封亲王福晋,世子正室封世子福晋,郡王正室封郡王福晋。亲王封侧福晋四人,世子、郡王封侧福晋三人。”
10、古代帝王如何从“政治世家”手中收回权力?
11、帝、帝王:古代君主的称号。如,三皇五帝。
12、
13、瑷美玉。《玉篇·玉部》:瑷,美玉也。
14、上皇:上古的帝王。郑玄:《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于上皇之世。”
15、侧室、别室、别房:妾的别称。
16、璜状如半璧的玉。《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玄璜礼北方。
17、此名号,但地位尊卑不尽相同。
18、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19、
20、“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李白这句诗里的“阳春”依然是春天。《管子·地数》:“君伐菹薪,煮泲水为盐,正而积之三万钟,至阳春,请籍于时。”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芳盛人如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座》:“朝罢袖香微,换了轻裘朱履;阳春十月,梅花早破红蕊。”徐迟《我们工地的农场》:“秋天的阳光,胜似阳春。”不仅这些诗文中的“阳春”是春天,连如今的广东省阳江市所辖的县级市阳春市,也是取“漠水之阳,四季如春”之意。
三、有帝王之气的名字
1、
2、君
3、大庭:传说上古帝王的名称。《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
4、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
5、中国
6、商代君主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在商代,“后”开始成为君主配偶
7、秦王嬴政统一中国之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立“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嬴政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史称“始皇帝”。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两千年多来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即“天子”)的称呼。“皇帝”也简称“皇”或“帝”。
8、陛下:秦以后专称皇帝为陛下。
9、为媵。
10、单于
11、置。《旧唐书。后妃传。序》:开元中,“乃于皇后之下立惠妃、丽妃、华妃等
12、贱妾、副妾:诸侯地位低下的妾。
13、寡君:人臣对别国称自己国家君主的谦词。《左传》僖公四年:齐侯曰:岂不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彀同好何如?对曰:君惠憿福于鄙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14、人。以后历代多设置。
15、太子妾中的品级较高者,地位仅次于太子妃。《汉书.外戚传上.卫太子史良娣》:“卫太子史良娣,宣帝祖母也......史良娣家本鲁国......以元鼎四年入为良娣,生男进,号史皇孙。”又《元后传》:“会皇太子所爱幸司马良娣病,且死谓太子曰:‘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太子怜之,且以为然。及司马良娣死,太子悲恚发病,忽忽不乐,因以过怒诸娣妾。”《旧唐书.后妃传下.肃宗张皇后》:“天宝中,选入太子宫为良娣......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太子与良娣俱从......肃宗即位,册为淑妃。”清吴伟业《永和宫词》:“比来欢笑同良娣,奉使龙楼佩贾兰。”
16、皇后:皇帝正妻的称呼,始于秦朝。历代相袭。
17、最早出现“子童”名称的《全相平话五种》,其著作的年代当在南宋之中或元至元之初。此时正是通俗文学大发展之际,随着通俗文学的发展,一大批新语汇产生,“子童”当是其中之一。
18、环圆圈形的玉器。《左传·昭公十六年》: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
19、。天官。内宰》:“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九御亦即九嫔。据说,宫中
20、真人:帝王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四、古代帝王的代称
1、人牧:国君的别称。即治理人民的人。《孟子。梁惠王上》:“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2、天王:殷周时天子只称王。春秋以后,一些诸侯例如楚、吴等相继称王,于是尊称周王为天王。后来泛指封建帝王。杜甫《忆昔》诗:“犬戎直来坐御床,百官跣足随天王。”
3、大王:对帝王的尊称。《旧唐书.玄宗纪上》:或曰先启大王。
4、我国古代鲜卑、蠕蠕、突厥、回纥、蒙古等族最高统治者可汗的正妻。亦写作“可贺敦”、“可孙”、“恪尊”、“合屯”、“合敦”。《新唐书.突厥传上》:“突厥阿史那氏,盖古匈奴北部也。居金山之阳,臣于蠕蠕,种裔繁衍。至吐门,遂强大,更号可汗,犹单于也,妻曰可敦。”《魏书.蠕蠕传》:“大会国人,号地万(人名)为圣女,纳为可贺敦。”
5、
6、瓘玉名。《左传·昭公十七年》: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
7、瑭玉名。多用于人名。五代有史建瑭、石敬瑭。
8、亲王
9、单于:两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
10、瑰美玉,美石。《诗·秦风·渭阳》: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1、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
12、“小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正配夫人的自称。《论语·季氏》中说:“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
13、
14、时始置,与贵嫔、贵人号称三夫人,位比相国。隋以后历代均沿置。
15、木质的官房为长方形,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再衬上软垫,口上有盖,便盆像抽屉一样可以抽拉,一般木质便盆都装有锡质内里,以防止渗漏。
16、继室:诸侯次妃的别称。
17、秦王:始皇帝
18、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三世纪时最先用于鲜卑族。
19、先主:对开国君主的称呼。《三国志》有《先主传》。
20、瑜美玉。《左传·宣公十五年》:山薮藏疾,瑾瑜匿瑕。
五、古代帝王的称呼
1、
2、妃、妃、嫔之下。
3、清朝公主的丈夫称额驸。《清史稿.职官志四》:“公主额驸,位在侯、伯上。尚固伦公主曰固伦额驸,秩视固山贝子;尚和硕公主曰和硕额驸,秩视超品公。”又《礼志八》:“额驸及其父母见公主俱屈膝叩安,有赍赐必叩首......逮道光二十一年,宣宗以为非礼所宜,稍更仪注,额驸见公主植立申敬,公主立答之,舅、姑见公主正立致敬,公主亦如之。”
4、太宗:对开国第二代皇帝的尊称。
5、美人
6、
7、珂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码碯白如雪者。一云螺属。
8、对于刚刚故世的还未有谥号的皇帝,通常称为“大行”等。
9、女秀才
10、
11、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后成皇帝的尊称。
12、璋玉器名,状如半圭。《书·顾命》:秉璋以酢。
13、主上:臣下对国君的称呼。《资治通鉴》卷二一李林甫曰:“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14、夫人。”后来,诸侯之母也可称夫人。汉代皇帝的妾皆称夫人。魏晋以后,或称
15、汉班固《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唐李白《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元宋方壶《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刘大白《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这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并不是春天的第三个月或者三年。
16、修仪
17、此后,历代沿用其名,但地位的尊卑并不相同。例如,清代贵人位在皇贵妃、贵
18、“梓童”之名是何意?对此人们颇费猜详。
19、
20、子婴在秦二世死后即位,当时正是楚汉争霸时期,秦国已经风雨飘摇了,所以子婴没有成为第三代皇帝,而是自称王,是为秦王子婴,但当时刘邦尚未称帝,所以秦王子婴名义上还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
六、古代帝王的雅称
1、别称之一曰“官家”。
2、
3、精气就是灵魂,也就是说,皇帝的祖先,都是得到了某位天神赋予的灵魂而降生的,所以他是天之子。起源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历代统治者推崇。
4、国主:国君、国王。《文选.李陵〈答苏武书〉》: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5、之兴,由孝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
6、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十面埋伏,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不成,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谁知有一天当他又去参拜父亲刘太公(刘煓)时,却见父亲穿着一件旧袄,手拿扫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父亲,而刘太公却连连后退。刘太公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您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平头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杀头的。我也不想为这事坏了天下的法纪。”汉高祖犯了愁,对于怎样才能不失礼度地对待自己的父亲,他一直想不出个好办法。后来,有个大臣说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亲为太上皇帝,建议刘邦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帝”。刘邦听了这话大喜过望,马上举行大典,将刘太公扶上太上皇帝(太上皇)之位。皇帝的父亲从此就被称为“太上皇帝”,这一叫法历代沿袭下来。
7、元后:对天子或君主的称呼。后世又称帝王嫡妻为元后。
8、“吕后:‘子童领旨,九月二十一日未央宫下,斩讫韩信也’。”(《前汉书平话》)
9、帝王母亲的尊称。《史记.吕太后本纪》:“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新唐书.后妃传上.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帝崩,中宗即位,天后称皇太后,遗诏宫国大务听参决。”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圣母并尊》:“唐宋人主妃为嫔所出者,御极以后,尊后为太后,而进所生母为皇太妃。虽恩礼无异,而嫡庶尚分也。至后唐庄宗,以嫡母为太妃,而以生母为太后,冠履倒置......我朝列帝非后出者,比临御时,多不并尊。唯景帝初登极,尊皇太后孙氏为上圣皇太后,生母贤妃吴氏为皇太后。”按,清代凡皇帝生母均为皇太后。
10、国王:君主或帝王的称呼。亦是最高封爵。自汉至明一直沿用。
11、亦称“中宫”。皇帝的正妻。先秦只称“后”,秦以后天子称皇帝,其嫡配方称皇后。《国语.周语中》:“王德狄人,将以其女为后。”《汉书.外戚传上》:“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称皇后,妾皆称夫人。”颜师古注:“适读曰嫡。后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子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三国志.吴志.吴主权步夫人传》:“权为王及帝,意欲以为后,而群臣议在徐氏,权依违者十馀年,然宫内皆称皇后,亲戚上疏皆称中宫。”
12、官家在宋朝时期常用来代指皇帝,但是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写到“官家”一词的来源:“西汉谓天子为县官,东汉谓天子为国家,故兼而称之。”明朝时期《初刻拍案惊奇》中写到:“官家作戏,忒没道理”,这里的官家指的就是皇帝。但官家也并不是皇帝的专用,比如苏轼《初到黄州》中就写到“,尚费官家压酒囊”,这里的官家则是指官府。
13、
14、小童:周代帝王居丧时的自称。《左传》僖公九年:“凡在丧,王曰小童,公侯曰子。”
15、
16、史载,古代神圣之人的母亲,感天而生子,故曰天子。历朝历代的皇帝,自然都是“神圣”之人,自然都是感天而生的,如汉高祖刘邦之母与神遇而生刘邦;唐太亲出生时,有两条龙游戏于门外,三日才去等等,更自然都称为天子。但天子有别于皇帝的是,上古的三王五帝,以至西周、东周的各王,都称天子。
17、汉代玉圭
18、娙娥:汉宫女官名,亦是妃嫔的称号。汉武帝始置。在汉宫妃嫔十四等
19、福晋
20、璞未雕琢的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宝焉。
1、沿用。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2、
3、世主:国君。
4、
5、女近万人;康熙有妃嫔五十一人。
6、完事之后,婢女端来一盘水,还有一个装着“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把这些“澡豆”倒在水里,一饮而尽,惹得“群婢掩口而笑之”。原来这干枣是登坑时用来塞鼻子防臭气的,而“澡豆”则相当于现代的肥皂。
7、慈壶、慈闱:对帝王母亲或皇后的敬称。宋范成大《丙午东宫寿》诗:
8、良渚文化玉琮
9、女主:女子为君者,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史记。吕太后本纪》:“太
10、嗣皇、嗣君、嗣圣、嗣王:继位的帝王。《礼记。曲礼下》:“践阼,临祭祀,内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
11、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一种称呼。《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
12、
13、
14、贵妃:妃嫔的称号,在皇帝姬妾中地位最高,仅次于皇后。南朝宋武帝
15、珅玉名。《集韵》:珅,玉名。
16、宫廷中妃嫔、宫女的统称。明刘若愚《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内有哕鸾宫、喈凤宫,凡先朝有名封之妃嫔、无名封之宫眷养老处也。各有应答养膳银,吃用至病终之后,该号殿看门官禀知司礼监,监官典簿题知,奉旨著照某封某氏例发送。”又《饮食好尚纪略》:“七月初七日夕节,宫眷穿鹊桥补子,宫中设乞巧山子。”《清稗类钞.宫闱.宣宗杀宫眷》:“道光中,某夜,宣宗在乾清宫,盛怒,厉声呵斥,立召值班侍卫王某入宫门,授以宝刀,令一宫监带至某宫第几室,于床上取一宫眷首覆命,不知其为何事也。”
17、者。
18、婕妤
19、王:先秦以前帝王的称呼。《荀子。王霸》:“百王之法不同。”
20、上皇,是太上皇帝(太上皇)的简称。
1、
2、璎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璎,璎琅,石似玉也。即璎珞,玉饰。唐·元稹《估客乐》诗:鍮石打臂钏,糯米吹项璎。
3、万岁:古代臣民对王侯的祝贺之词,秦汉以后演变成皇帝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