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噪鹃鸟的传说(摘抄好句74句)

噪鹃鸟的传说(摘抄好句74句)

噪鹃鸟的传说

1、不过,上次小丁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在他的家乡关于噪鹃的美丽传说。从前村子有一姑一嫂关系特别要好,两人都特别会绣花,尤其是嫂嫂绣的特别好,小姑子就跟着嫂嫂学。她们一起绣了99种花,绣到第100种杨梅花时,小姑子就问嫂嫂,从来没见过杨梅花,杨梅花开花什么样啊?嫂嫂说,想看到杨梅花,要晚上12点去后面大山里看。没想到姑姑把这话记在心里,晚上真的一个人跑到山里去找杨梅花了。嫂嫂没见到姑姑,心想坏了,赶紧叫上村里人一起去找,但是怎么也找不到姑姑了。嫂嫂一直叫着“姑~姑~”“姑~姑~”,叫到眼睛充血直至化成了噪鹃。仔细听,噪鹃是不是在叫着“kui~kui~”?(噪鹃鸟的传说)。

2、杜鹃们的巢寄生非常高明,所产的卵形似不同宿主的卵。同时,杜鹃产卵速度非常快(10秒),远超多其他鸟类(半小时)。因此,即使被宿主发现并扔掉,也可以迅速再产一颗至宿主巢中。

3、我那年刚好在“五一”小长假时回了四川。也听到这种叫声,问母亲这在四川叫什么鸟,她说是纪念英雄李向阳的英雄鸟,我被她弄到一楞一楞的不太相信,回来查“李向阳鸟”却没有这样叫的。四川的噪鹃倒是和深圳的不是一个品种,但叫声都是夺命十二声连嚎的,小时候居然没注意着这奇怪的鸟叫。

4、杜鹃科鸟类有个非常奇特的习性---巢寄生,即将卵产在其他种类鸟类的巢中,由这些鸟类代孵和育雏。

5、雄鸟眼睛赤红、雌鸟浑身斑点,绝对属于鸟类里颜值非常低的品种。特别是雌鸟,看起来非常让人不舒服。

6、同杜鹃科大部分鸟类巢寄生行为相同,噪鹃自己不筑巢不抚养后代。它们选择红嘴蓝鹊、八哥、黑领椋鸟作为宿主。下图为难得一见的噪鹃巢寄生于红嘴蓝鹊:

7、-------------------------------------------------------------------

8、-------------------------------------------------------------------

9、有时候不免觉得奇怪,鸟类的求偶方式千变万化,但基本上万变不离其宗——每只雄鸟都会向雌鸟展示其特点和长处,比如,帅气就展示其帅气,会跳舞的就表演跳舞,捕食能力强大的就向对方献上刚刚捕获的战利品。对于噪鹃来说,唱歌绝非其所长,却偏偏当作长处去表现,而且还能得逞——只能说,雌噪鹃的审美实在有点怪异,要不就是口味太重。

10、用人类的标准来看,噪鹃这种行为非常缺德,但这正是其天性。这也体现了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强者为王的法则,更有利于它们的繁衍。

11、读原版难深入?总算找到了与牛津树配套的专业阅读课(附100G资源)

12、哪像噪鹃,就知道“喔哦-喔哦-喔哦-”地鬼叫、鬼叫、鬼叫,没日没夜,没远没近,没完没了!

13、今年疫情过后,全面复工后连学生都复课了。我心中倒是有些隐隐的期待,那个傻鸟今年没怎么听到了?越是留意傻鸟的叫声越是听不到。原来今年深圳的房子成交比较活跃。小区里学生复课以后,凄厉尖叫的是装修工人此起彼伏的电钻声音,把鸟儿们都给惊吓跑了,但人还能得忍受,这比拼忍耐能力中人定胜鸟!。

14、因为噪鹃的啼鸣非常凄厉,因此噪鹃又根据各种传说故事,被称为: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

15、被他们提醒了这种鸟的叫声以后,我的耳朵也开始有了辨识能力,也被这个鸟叫弄到烦躁不安。它的叫声一直持续,尖锐,喔喝,喔喝,一声比一声高亢,不知疲倦不知停息。与人的呼吸不是一个频率,让人气息不通畅,生理性不适应。那一次被这种鸟叫声植入头脑以后。我走到深圳哪个地方就能辨识出这个傻鸟的叫声。我还是不相信,这是我在四川听到的杜鹃,布谷鸟的叫声。

16、噪鹃是华南的一种留鸟,在深圳广州香港,很多人都在控诉这个鸟的凄厉的叫声让人揪心般难受。那龙应台文章中的杜鹃应该就是这种噪鹃了,它进化成一种赖在华南不走的留鸟是有好处的,广深港几个大城市已经脱离农耕文明,各城市里四季繁茂的景观树林里各种树果子正好喂养他们的个头养的又肥又大,比广东人爱吃的烤乳鸽个头还大。

17、杜鹃属鹃形目,包括6个亚科127种,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有记录的杜鹃共有20种,其中有17种(杜鹃、鹰鹃、金鹃、凤头鹃等)有典型的巢寄生行为,另外3种(地鹃、鸦鹃等)则是自己筑巢,自己抚育后代。为这3种出淤泥而不染的杜鹃点赞。

18、噪鹃,学名:Eudynamysscolopaceus,鹃形目杜鹃科噪鹃属鸟类。中型鸟类,体长42厘米。全身黑色(雄鸟)或白色杂灰褐色(雌鸟),嘴绿色。

19、噪鹃的样子很丑,雄鸟黑得像乌鸦一样,眼睛还是血红的更加吓人;雌鸟是麻花色,他们是鸟类里恶鸟,把自己的蛋放到八哥等鸟类的巢里,让别的鸟类帮他们代孕孵蛋产鸟娃。是一种“精致利己主义的鸟”,傻鸟一般都不是真傻,四川话里有一句:面带猪相,心中嘹亮,骂的就是这种扮猪吃老虎的奸鸟。

20、在他们的文章里就详细的介绍了这些杜鹃的形状和声音的各种区别,来听一听噪鹃的夺命狂叫!

21、杜鹃产下卵时胚胎已有部分发育,通常都会比宿主的卵要提前1~2天出壳。杜鹃雏鸟在孵化后,出于本能会在几天内将巢内的宿主卵或者刚孵化的雏鸟全部清除杀死。

22、杜鹃科的鸟类,除鸦鹃属外,其他均比较类似。一般在24-37厘米之间,都有一个长尾巴和强健的腿爪。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

23、    到了晚上接近子时,小姑带上了绣花工具和灯笼蜡烛瞒着嫂子和母亲悄悄地上山去,想看看杨梅花到底长什么样子。到了山上一处杨梅林,恰好整山杨梅花含苞欲放。小姑找了块石头坐了下来,点燃了蜡烛,摆好了花规。一阵清风吹来,满山杨梅花徐徐绽放,一阵清香扑面而来。小姑一边欣赏此番胜景,一边仔细地把杨梅花的形态绣在了花规上。过了几个小时,杨梅花纷纷凋谢,落英缤纷。此时小姑的杨梅花也绣好了,她伸了伸懒腰,收拾工具正准备下山。突然,一阵狂风袭来,山上冲下来一只吊眼斑斓的老虎,把小姑叼走了。

24、望帝有位臣子叫鳖灵,帮助望帝治理好了水患。望帝于是效仿舜帝,将王位禅让给了鳖灵,自己去隐居了。

25、主要以榕树、芭蕉和无花果等植物果实,种子为食,也吃毛虫、蚱蜢、甲虫等昆虫和昆虫幼虫。

26、复课半月发生三例中学生体育课猝死,深圳真的还是坚持体育中考?!

27、还是不太明白她所写的杜鹃鸟为什么会这么的招人恨。望帝春心托杜鹃,四川人对和蜀王杜宇一个姓的鹃鸟有一种亲近感。许多的历史典故里体验了杜鹃是对蜀人的春耕的提醒,要人们勤勉的象征,也有一些泣血般凄美的故事。

28、有一次深圳小区的群里大家爆发了这个话题。说小区里有两只大黑鸟24小时不停的鸣叫。叫到很多人晚上失眠,精神崩溃,成为一个小区里的一个“全人类公敌”。

29、我很喜欢噪鹃有节奏的啼鸣,毕竟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鸟生不易啊。

30、噪鹃在深圳属于留鸟——想想都可怕!它们经常出没于低山森林、城市公园、拥有高大乔木的住宅小区,但我们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形,因为它们实在是太胆怯、太警惕了,经常隐身于大树梢头、绿叶丛中,而且随时注意着树下的动静,一感觉到威胁,马上振翅飞走。而当它们停下时,会不停的叫,叫声要多凄厉就有多凄厉,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

31、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姑嫂鸟”与杨梅花的一段凄美故事。

32、更有趣的是,作者经常化身为一只茄子,在不同画面中客串各种角色,与鸟儿一同演绎搞笑情节,为本书的可读性、趣味性加分,也无形中和读者们拉近了距离。特别提示:

33、传说杜宇某一天突然从天而降,教会了古蜀人庄稼种植和历法知识,因此被古蜀人推举为领袖,并尊称“望帝”。

34、本来这传说结局看着不错,但是杜宇隐居的地方离家乡好像比较远,于是他变成了一只杜鹃,不停的鸣叫,啼声凄惨,以表达思乡之情。据说啼鸣得口中喷血,于是有“杜鹃啼血”一说。(这事肯定有蹊跷,好好地禅让,干嘛要啼血呢?)

35、留鸟,活动于居民点附近树木茂盛的地方、从山地的大森林至丘陵以及村边的疏林都有踪迹,夏季在市区的大型公园及树木生长的开阔地方都可以听到其叫声。日夜发出嘹亮的声音,雄鸟“喔哦”声,重音在第二音节,重复多达12次,音速音高渐增。

36、噪鹃(Eudynamysscolopacea)的叫声。顾名思义,噪就是很吵的意思,噪鹃的中文名就是根据拉丁名直译来的,对它‘独特’的叫声有各种形象甚至摸不着头脑的描述:惨叫、小孩啼哭、猫叫等等。古人有根据鸟叫声给它起名的习惯,所以它就有了嫂鸟、鬼郭公、哥好雀、婆好、哥虎的名字,其中由于它的叫声特别凄惨,让人总是有种不好的联想,于是有了鬼郭公的名字。

37、据旧题汉扬雄所撰《蜀王本纪》与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蜀志》载,战国时蜀王杜宇,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本草纲目》中说:“蜀人见鹃而思杜宇,故呼杜鹃。说者遂谓杜宇化鹃,误矣。鹃与子巂、子规、鶗鴂、催归诸名,皆因其声似,各随方音呼之而已。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38、何方鸟类如此鸣叫?原来它的名字是噪鹃(录音中高歌的是雄性)。顾名思义,噪,就是吵的意思,噪鹃的名字就是根据拉丁文名字直译过来的。噪鹃雄鸟的叫声听过一次便难以忘记。网友对其叫声有各种吐槽,大意总结如下:

39、诗中“望帝春心托杜鹃”,指的是参与灭商联军的古蜀国国君杜宇的故事。

40、每年春天当要播种庄稼的时候,杜宇所化的杜鹃鸟便用鸣叫来提醒人们该种庄稼了,因此杜鹃又被称为“布谷鸟”。

41、现代鸟类学分类里,杜鹃泛指鹃形目杜鹃科的鸟类。

42、噪鹃是杜鹃科一种体型较大的鸟类。但是遭遇一只噪鹃,总是未见其身先闻其声,或者听到了其声音也难以觅其踪迹。

43、从此,每年杨梅开花之时,姑嫂鸟便在几座山头之间往返盘旋不停啼叫,声音荡漾在空中,充斥着苍凉和凄清,也充满着人间的亲情……

44、噪鹃雄鸟通体黑色,具有蓝色光泽;雌鸟白色杂灰褐色,上体布满了整齐的白色小斑点,更利于隐蔽,也更利于它做坏事——噪鹃也是杜鹃科大家庭的一员,它们的一大特点就是巢寄生。

45、杜鹃通常不会只选择一种宿主,而是“四处撒网”,比如大杜鹃的宿主竟高达125种。

46、作者简介:崔军亚,女,河北正定人,现居广东广州。这个世界如此博大,我喜欢一路行走,去观察,去体验,去欣赏。

47、家,她没有回,一路寻找着被老虎拖去的姑子。仅存的希望是姑子或许还活着,老虎没把她吃掉。她要去找她,带她一起回家。她们还有一起回家绣杨梅花,要给乡亲们看杨梅花开的艳丽色彩。

48、《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一书中如此介绍它:“昼夜不停的响亮叫声吸引着观鸟者,但几乎无人见过此鸟,因其极隐蔽,常躲在稠密的红树林、次生林、森林、园林及人工林中。借乌鸦、卷尾及黄鹂的巢产卵。”

49、泣露啼红作麽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

50、巢寄生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中,由其他鸟(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其雏鸟破壳后,会将窝内其他鸟蛋或雏鸟拱出去。这种寄宿小鸟还十分贪吃,总是把父母带回来的食物通通吃光。有些“笨”寄主完全接受冒牌货。有些比较聪明的鸟雀能够把冒牌货识别出来,会弃巢再生一窝蛋,或者干脆把假蛋一脚踢出来。为了更好地寄生,杜鹃类鸟会挑选寄主鸟种,掌握产卵时机,缩短产卵时间,改变卵的颜色(适应寄主的卵色及斑点)。而寄主鸟类也并不一味被动接受,也会进化出更强的辨别自己卵的能力,也能改变自己卵的颜色和斑点,还会缩短离巢时间,建巢时选也会择更隐蔽的地方等。它们彼此相竞,协同进化。

51、在古代,杜鹃的别称有很多很多:布谷、子规、巂周、杜宇、鸤鸠、佛鸟、怨鸟、鹈鴂、子鹃、田鹃、蜀魄、蜀魂、催归、阳雀、谢豹等等。

52、夜深了,月亮爬上了当空,月色更加的明亮。杨梅树上的花,在瞬间都开了。难以形容的艳丽,杨梅花开似枋棰形。大小花序不同,分别有十多个至三十六个。每个花序四至六朵小花儿。雌花是鲜红色,雄花是暗红色,开后慢慢变为黄红色。姑嫂二人赏花的同时,也用带来的笔墨把花样颜色都临摹起来好回去绣成花,要把这色彩艳丽的花儿定格在一条条丝巾手帕,扇子里。她们把美好的愿意揣进心里,带着喜悦准备回家。

5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4、猫头鹰绝大多数是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出,白天隐匿于树丛岩穴或屋檐中不易见到,但也有部分种类如斑头鸺鹠"xiūliú"、纵纹腹小鸮和雕鸮等白天亦不安寂寞,常外出活动;一贯夜行的种类,一旦在白天活动,常飞行颠簸不定犹如醉酒。

55、曾有读者反馈,阅读本书台湾版(繁体版)时,会出现同一种鸟有不同中文名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效果。本书已由国内*观鸟人审定,书内所有鸟的中文名称,都是国内公认的,阅读时不会出现这类困扰。

56、噪鹃之噪,名符其实,这是雄鸟繁殖期的求偶声。 噪鹃那声音悲惨凄凉,噪鹃在农村视为不祥之鸟。

57、只有在求偶季节的雄性噪鹃,才会发出这种叫声。等过了5月之后,噪鹃扰民问题就会解决。

58、后来周末去香港登山,香港大学后山上太平山顶有一条登山径,果然在山坡上也看到灌木丛里有野生的杜鹃花。和深圳的梧桐山一样的,我是没想到在华南海拔这么低的地方也有高山杜鹃。

59、     说了这么多,姑虎鸟到底是什么gui,笔者使出了互联网大法,终于弄清了它的身世。原来姑虎鸟学名叫噪鹃,为杜鹃科噪鹃属鸟类,这种鸟在初春时节喜欢昼夜不停鸣叫,但见过这种鸟的人廖廖。这种鸟在产卵时,通常将卵产在黑领椋鸟、喜鹊和红嘴蓝鹊等鸟巢中,由别的鸟代孵代育,可以说这种鸟品行是相当地坏,坏是坏,它现在已经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1——低危(LC)。大家看到它的时候可别想怎样吃它哦。

60、但成为悲情的代名词,于杜鹃不但无损——人类的心事,杜鹃不懂,也懒得懂——反而助其成为不死之鸟、艺术之鸟、永恒之鸟。试问,还有哪一种鸟能同时被中国各时代最伟大的文人所青睐、所歌咏的?屈原《离骚》云:“恐鹈鴂之先鸣兮,使百草为之不芳。”李白《蜀道难》曰:“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又《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杜甫《杜鹃》道:“君看禽鸟情,犹解事杜鹃。”又《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他日辞神女,伤春怯杜鹃。”李商隐《锦瑟》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又《三月十日流杯亭》:“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苏轼《西江月》有句:“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又《竹枝词》:“自过鬼门关外天,命同人鮓瓮头船。北人堕泪南人笑,青嶂无梯闻杜鹃。”还有关汉卿,他在《窦娥冤》里也曾引用杜鹃的典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61、第一次见到噪鹃的人,总是惊讶于其长相:像鹰隼一样的头部,特别是锐利的嘴部和红色的眼睛,都很易于识别;像喜鹊一样长的尾巴;对趾形的脚趾,两前两后,更适于抓握。猛一看,好似一只猛禽呢!

62、本书分别在正文前、后设置了“如何使用本书”、“野外观鸟守则”、“拼音索引”等章节,使本书更具专业实用价值。

63、我国常见的杜鹃科鸟类有:大杜鹃、褐翅鸦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普通鹰鹃、噪鹃等。

64、那天近中午时分,刚到西樵山南海观音景点,我便听到了一只噪鹃嘹亮的叫声。它的声音特别有穿透力,激昂高亢,由低向高,由快到慢,传遍山中。正好带了新买的望远镜,便下决心一定要找到这只噪鹃。循着其叫声寻找,在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下辗转搜索,终于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它的仙容。

65、雄夜莺以鸣声著称,鸣叫声高亢明亮、婉转动听。叫声包括刺耳的errrk,响亮悠长的hweet及生硬的chack声。音域宽。夜莺在白天少鸣叫,主要是在夜间歌唱,此特点显著地别于其它鸟类。

66、潮曲《姑嫂鸟》以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曲文为人所熟知,而这一首曲背后,却流传着一段凄美的潮汕民间故事,相传潮州有一对年轻的姑嫂,她们两人的感情非常好,两人自幼学得好绣功,她们绣出的花朵,几乎让人闻到花香,绣出的鸟儿,似欲展翅飞翔。一次,两人正在吃杨梅果子,小姑就说,俺绣尽百花,却没能绣出杨梅花。嫂嫂说,杨梅花开无人知,因为它夜间开放,清晨凋谢。小姑就说,我们明年杨梅花开时上山去看。隔年,两人深夜进南山,等待杨桃开花之时,姑嫂赶快绣出桃梅姿容,突然之间,天闪雷鸣,一片黑暗,老虎出没,叫声吓人,慌忙之中,姑嫂逃离,等到天晴之时,小姑回桃梅园寻嫂,不见嫂嫂只见地上一只带血绣鞋,小姑知嫂被虎叨走,就沿血迹寻觅,一山过一山不停呼唤“嫂欧——嫂欧——”声声啼血,最后小姑饿死去,变成一只灰褐色的小鸟,嫂嫂也化为一只灰褐色的小鸟,天涯海角,还呼唤着对方,一只哀叫姑欧,一只哀叫嫂欧,所以就叫做“姑嫂鸟”。

67、叫声凄惨不说,还长得吓人。噪鹃鸟是栖息在山地和山麓的林地的,喜欢单独活动,经常藏在树顶持续的叫,叫声是比较粗哑悠扬的。吃的是杂食,要吃昆虫,也会吃植物的果实。

68、在华南地区有一种常见的鸟,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无论是在学校、公园,还是在深山丛林,只要留心,总能听到其凄婉哀怨的叫声,不断诉说着绵绵情话。

69、这首李商隐最难索解的诗,引无数文人讨论了千年。

70、清宫鸟谱中有一种佛鸟,双语文字中描述:啼鸣起来像在说:“推。。。吞。。。”,也像吟诵“弥。。。陀。。。”的声音。

71、谁知夜已深,她们迷路了,越走越远,不慎进了深山,山里传来狼兽怒吼的声音,恐惧充斥了她们的内心。朦胧的月色照着远方慢悠悠而来的老虎。跑是跑不过的,于是她们找了附近高大一点的树,平时只知绣花做家务的女人,爬树不是她们的强项。

72、次年的春天,又是杨梅花开的季节。杨梅林里,山谷里,村庄的天空,回荡着一声声,凄凉的呼喊着。

73、一天,姑嫂二人在家里绣花,说起了什么花样都绣遍了,想试试绣别的没洙花样。想来想去,她们只有没绣过杨梅花。当时正恰春天,后山上的杨梅树开花。因为杨梅花开,都是夜深时刻。于是姑嫂二人决定在十五晚上上山,这样大自然的月光可以有助于她们看杨梅花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