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句 王昌龄的诗派(摘抄好句54句)

王昌龄的诗派(摘抄好句54句)

王昌龄的诗派

1、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59岁的王昌龄辗转回老家途中,经亳州,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闾丘晓为什么要杀害王昌龄?史书记载甚少,留下千古之谜。但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王昌龄”名下,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公元757年,张镐奉命平定“安史之乱”。这年秋天,为解宋州(今河南商丘一带)之围,令亳州刺史闾丘晓率兵救援。为人傲慢、刚愎自用的闾丘晓,看不起布衣出身的张镐,更怕仗打败了“祸及于己”,于是故意拖延时间,按兵不动,致使贻误战机,宋州陷落。张镐以贻误军机罪,处死闾丘晓。在行刑时,闾丘晓露出一幅可怜相,乞求张镐放他一条生路:“有亲,乞贷余命”,意思是家有老母需要赡养。张镐不愧是宰相之材,一句话就把闾丘晓挡了回去:“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2、不叹携手稀,常思着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3、欣逢柏梁故,共谒聪公禅。石室无人到,绳床见虎眠。

4、新知偶相访,斗酒情依然。一宿阻长会,清风徒满川。

5、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6、明代晚期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本派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三兄弟,他们是湖北公安人,故称公安派。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思想是“性灵说”。性灵说不仅明确肯定人的生活欲望,还特别强调表现个性,表现了晚明人的个性解放思想。(王昌龄的诗派)。

7、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8、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

9、  三:送别诗也是其主要题材诗。王昌龄的一生交游很广,和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特别是在他两次遭贬、长年谪居的情况下,他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那些正直的知心朋友。他的送别诗,不落窠臼,不同凡响。如南贬途中,王昌龄在岳阳还巧遇了四处流浪的李白,两人也是一见如故,王昌龄为此写下了《巴陵送李十二》:

10、人生意气好弃捐,只重狂花不重贤。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

11、东楚吴山驿树微,轺车衔命奉恩辉。英僚携出新丰酒,半道遥看骢马归。

12、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13、清洛日夜涨,微风引孤舟。离觞便千里,远梦生江楼。

14、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15、这就是“江南无所有,聊赠一片心”呀!确实就王昌龄的一生来看,他一辈子沉于下僚,身无长物,所拥有的也不过就是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而这正是他最大的人生财富,让他可以既有边塞的豪情,又有宫怨的深情;让他既能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又能写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样深解人情的词句来。

16、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辨经纶。

17、南朝三谢是对南朝三位谢姓名士的称呼,分别是谢灵运,谢惠连,谢朓。

18、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悟彼飞有适,知此罹忧患。

19、汉赋四大家是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这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传世,在当时及后世文坛影响深远,是汉大赋的最高成就者,标志着汉大赋的内容、风格的成熟。

20、高佑釲《陈其年湖海楼词序》引顾咸三语曰:“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自晚唐“花间派”以来,词以婉约为正宗,诗庄词媚,几成定格。到了苏轼,才以豪健纵放之笔,创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拓了词的表现领域,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使词体获得了解放。

21、秦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22、虏骑猎长原,翩翩傍河去。边声摇白草,海气生黄雾。

23、张镐对闾丘晓恨得牙根痒痒,就判了闾丘晓死刑。开刀问斩之前,闾丘晓说家里有80 岁的老母需要奉养,希望张镐能够饶自己一命。张镐一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说:“你杀王昌龄的时候想没想过王昌龄的母亲由谁来奉养啊?告诉你,我杀你是二罪归一是触犯军法延误军机导致商丘失陷,二是你嫉贤妒能杀害王昌龄。”王昌龄终于可以瞑目九泉了。

24、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25、王昌龄存诗181首,虽数量不比其他大佬,但质量极高。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离别、边塞、宫怨。

26、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27、天地寒更雨,苍茫楚城阴。一尊广陵酒,十载衡阳心。

28、赖承琢磨惠,复使光辉新。犹畏谗口疾,弃之如埃尘。

29、草绿小平津,花开一水滨。今君不得意,辜负帝乡春。

30、初唐四杰是唐代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31、下辇回三象,题碑任六龙。睿明悬日月,千岁此时逢。

32、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33、孟阳蓬山旧,仙馆留清才。日晚劝趣别,风长云逐开。

34、与君同病复漂沦,昨夜宣城别故人。明主恩深非岁久,长江还共五溪滨。

35、握中铜匕首,纷锉楚山铁。义士频报仇,杀人不曾缺。

36、白鸽飞时日欲斜,禅房寂历饮香茶。倾人城,倾人国,斩新剃头青且黑。

37、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38、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

39、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淇水徒自深,浮云不堪托。

40、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白居易,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41、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42、玉如意,金澡瓶,朱唇皓齿能诵经,吴音唤字更分明。日暮钟声相送出,

43、苏诗趋向粗犷豪迈一路,梅诗则多委婉闲淡之作。因此,欧阳修《六一诗话》品评道:“圣俞(梅尧臣)、子美(苏舜钦)齐名于一时,而二家诗体特异。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各极其长,虽善论者,不能优劣也。”这个意见是恰当的。

44、大约二十岁,王昌龄离开家乡,开始一段学道的经历。开元年间,正是盛唐气象的鼎盛时期,王昌龄在诗中对盛世景象竭尽全力、忠贞不已地加以歌颂。对盛世的信仰,正是王昌龄一生最坚实的信心、力量、希望和理想的源泉,以至日后长期身处谗枉和沦弃之境,也难以改变。火热的年代,像王昌龄这样有抱负的时代青年,只是把学道当成了一种好奇而已。不久他便到长安谋求发展,没见什么成效,于是他西出长安,投笔从戎,从此踏上西出长安,踏上出塞之路。

45、   740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46、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

47、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但“高岑”并称,则始于他们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原非专称。

48、因为姚崇的推崇,后来科举考试的时候,唐代甚至多次以“玉壶冰”或者“清如玉壶冰”作为科举的试题,所以盛唐渐有“冰壶”之风。所以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实既是在赠友人,又是在赠给自己,赠给自己一种至纯至真的人生。他是在说,任红尘荒芜、现实苟且,任人生仕宦起伏、命运跌宕,我那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还是像你们以前知道的那样从未改变。

49、中峰青苔壁,一点云生时。岂意石堂里,得逢焦炼师。

50、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似妾倾心在君掌。

51、于是第三个问题就来了,“冰心玉壶”是不是王昌龄的首创?他所说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在向洛阳亲友传递怎样的信息呢?事实上“冰心玉壶”,虽然现在人们一说起来就会想到王昌龄,想到他的《芙蓉楼送辛渐》,但它确非是王昌龄的独创。“玉壶冰”其实是盛唐流行的用语,开元年间,宰相姚崇就写了一篇小赋,题目就叫《冰壶诫》。所谓玉、壶、冰这三个字,其用意都非同小可。

52、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53、因为姚崇的推崇,后来科举考试的时候,唐代甚至多次以“玉壶冰”或者“清如玉壶冰”作为科举的试题,所以盛唐渐有“冰壶”之风。所以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其实既是在赠友人,又是在赠给自己,赠给自己一种至纯至真的人生。他是在说,任红尘荒芜、现实苟且,任人生仕宦起伏、命运跌宕,我那一颗至真至纯的心,还是像你们以前知道的那样从未改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