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句子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摘抄好句68句)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摘抄好句68句)

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1、富贵不能*,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2、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3、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6、译文:罪过没有比行私纵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所以说懂的知足知止而心无贪求,才能经常适可而满足。

7、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老子》

8、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的相关文章。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宽容的名言名句)。

11、老子名言: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

13、老子名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14、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16、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存世有《道德经》,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7、   因此,圣人做事与轻诺的人不同,他总是举轻若重,慎终如始,这样一来,他就自始至终都不会有困难了。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

19、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0、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老子《道德经》

21、图难於其易,为大於其细;天下难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2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23、在古希腊哲学家中,最早探究世界万物本原的是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他诞生于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的公元前六世纪,和中国的老子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同时。他把水看成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和始基,水产生了万物,万物又复归于水。

24、老子名言: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25、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道德经》

26、老子名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2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8、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2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1、老子是在精通阴阳学说的基础上而重阴用阴的,并不是只强调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二十八章)老子发挥了《易经》中的阴性卦,如坤、谦、无妄、损、颐、明夷、遁、巽、观、艮、节、复、随等卦,把用阴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32、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3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道德经》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道德经》

35、7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36、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3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39、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40、“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莎士比亚。

41、老子名言: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德经》

43、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44、“下德不失德“,此处不但指人的行为不但不可违“天规“,否则会遭天道的报应,故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另外作为个体的人而言,德行的标准也受历史,族群,信仰,风俗等等的制约。于是人们的“德行“不像“天德“那样独立而存的。故谓“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45、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灾祸与幸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好事情既可以发展出好结果也可以发展出坏结果,警示世人要谦虚谨慎,做事情要有临渊履薄的态度。最能体现这句话的就是塞翁失马。

46、老子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7、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8、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4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0、老子名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51、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

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3、有得宠之时就有失宠之时,因为得与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54、   古人所以尊崇大道,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修道之人,不说是为了达到最高境界,求得神通,只说为了使自我免遭疾患之罪。所以,大道才为天下人视为宝贵。

55、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道德经》

57、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8、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

59、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

60、   大道至深至奥,却又简明易行。“甚易知,甚易行”,是对明道之人而言;“莫能知,莫能行”,是对不明道之人而言。

61、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6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6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64、老子,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

65、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6、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

67、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语录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